三国时期曹丕诗作 猛虎行


三国时期曹丕诗作 猛虎行

文章插图
猛虎行(三国时期曹丕诗作)【三国时期曹丕诗作 猛虎行】《猛虎行》是三国时期文学家曹丕创作的一首乐府诗,属《相和歌·平调曲》 。此诗写一位少妇怀着忧虑的心情期待夫君的恩爱,曲折地寄託了作者的某种感情 。也有人认为曹操没有按时立太子,此诗表达的是曹丕对自己能否立为太子的疑虑 。此诗刚健清新,内容深刻 。
基本介绍作品名称:猛虎行
创作年代:三国时期
作品体裁:乐府诗
作者:曹丕
作品出处:《乐府诗集》
作品原文猛虎行⑴与君媾新欢⑵,托配于二仪⑶ 。充列于紫微⑷,升降焉可知⑸ 。梧桐攀凤翼⑹,云雨散洪池⑺ 。注释译文词句注释⑴猛虎行:系乐府旧题,为三僧虔《伎录》所载平调七曲之一 。⑵媾(gòu):重婚,即亲上结亲 。⑶二仪:即天地或阴阳,又称“两仪” 。《易·繫辞上》:“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孔颖达疏:“不言天地而言两仪者,指其物体;下与四象(金、木、水、火)相对,故日两仪,谓两体容仪也 。”这里指夫妻 。⑷充列:即列位 。紫微:星座名,用为宫殿名称 。古时皇帝的殿堂建筑按天体星座位置来设计,取名也按星座名称 。紫微宫又称紫微垣,在北斗以北 。《七略》载:“王者体天而行明堂之制,内有太室,象紫微宫 。”⑸升降:这里指受到宠爱或遗弃 。⑹梧桐攀凤翼:实是凤凰栖梧桐的反说,古代凤凰与梧桐常常并称 。⑺云雨:比喻恩泽 。洪池:水池名,在洛阳东三十里 。白话译文与君重亲结新欢,托配生命于天地 。填充行列在紫微,升降无常怎可知 。凤凰攀栖梧桐枝,云雨飘洒在洪池 。创作背景此诗具体的创作时间已无从考证 。关于此诗的创作缘由,朱止溪说此诗“曲辞似别有寄託”(引自夏传才《曹丕集校注》) 。关于寄託,又有二说 。“诗以为汉宠任外戚,卒致族灭,故为后来者戒”(朱乾《乐府正义》卷六),此其一 。黄节《汉魏乐府凤蔓》卷十引《魏略》说:“太祖不时立太子,太子自疑 。”故有“‘升降焉可知’之吉欤”!此其二 。作品鉴赏整体赏析从今存《猛虎行》古辞来看,《猛虎行》原是写游子的 。曹丕此诗,只是借用古题 。就“与君媾新欢”几句而言,此诗写一位少妇怀着忧虑的心情期待夫君的恩爱,曲折地寄託了作者的某种感情 。也有人认为曹操没有按时立太子,此诗表达的是曹丕对自己能否立为太子的疑虑 。“与君媾新欢”两句,言与君新交欢,如同天与地相配一样,合乎自然 。“充列于紫微”两句,由交欢顿转忧虑 。写身居宫殿中,是升还是降,难以预知 。最后“梧桐攀凤翼”两句,写梧桐与凤凰相互攀附,云雨散于洪池 。这两句是写景,同时似乎喻有与君难以割捨之义 。全诗刚健清新,内容深刻 。名家点评明末清初·王夫之《古诗评选》:端际密窅微情,正尔动人,于艺苑讵不称圣?钟嵘莽许陈思以“入室”,取子桓此许篇制与相颉颃,则彼之为行尸视肉,宁顾问哉?作者简介曹丕(187—226年),即曹魏高祖文皇帝,字子桓,三国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魏武帝曹操与卞夫人的长子 。文武双全,善骑射,好击剑,博览古今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 。曹操逝世后,曹丕继任丞相、魏王 。后曹丕受禅登基,以魏代汉,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统治 。他在位期间,平定边患 。击退鲜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复汉朝在西域的设定 。除军政以外,曹丕自幼好文学,于诗、赋、文学皆有成就,尤擅长于五言诗,与其父曹操和弟曹植,并称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