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耳环


猴耳环

文章插图
猴耳环【猴耳环】猴耳环,学名名围涎树,民间又叫婆劈树、鸡心树、三不正、尿桶公、洗头树、落地金钱等,是双子叶植物纲、豆科多年生乔本植物,1984年7月由华南植物研究所分类室鉴别原植物为含羞草科,后由国际卫生组织将其归到豆科、猴耳环属,学名为Pithecellobium clypearia(属多年生乔木围廷树) 。猴耳环性味苦涩寒,功效清热解毒、收湿敛疮,是治疗多种热毒症候独特的南方药材 。分布于我国华南及浙江、福建等地 。
基本介绍中文学名:围涎树
拉丁学名:Pithecellobium clypearia
别称:三角青、神仙草
二名法:围涎树、三不正、洗头树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蔷薇目
亚目:豆亚目
科:豆科
亚科:含羞草亚科
族:印加树族
属:猴耳环属
种:猴耳环
分布区域:中国华南及浙江、福建等地 。
形态特徵乔木,高可达10米;小枝无刺,有明显的稜角,密被黄褐色绒毛 。托叶早落;二回羽状複叶;羽片3-8对,通常4-5对;总叶柄具四棱,密被黄褐色柔毛,叶轴上及叶柄近基部处有腺体,最下部的羽片有小叶3-6对,最顶部的羽片有小叶10-12对,有时可达16对;小叶革质,斜菱形,长1-7厘米,宽0.7-3厘米,顶部的最大,往下渐小,上面光亮,两面稍被褐色短柔毛,基部极不等侧,近无柄 。花具短梗,数朵聚成小头状花序,再排成顶生和腋生的圆锥花序;花萼钟状,长约2毫米,5齿裂,与花冠同密被褐色柔毛;花冠白色或淡黄色,长4-5毫米,中部以下合生,裂片披针形;雄蕊长约为花冠的2倍,下部合生;子房具短柄,有毛 。荚果旋卷,宽1-1.5厘米,边缘在种子间溢缩;种子4-10颗,椭圆形或阔椭圆形,长约1厘米,黑色,种皮皱缩 。花期2-6月;果期4-8月 。分布範围产于中国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 。生于林中 。热带亚洲广布 。树皮含单宁,可提制栲胶 。主要价值药用价值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止泻 。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胃肠炎,亦可试用于细菌性痢疾 。何谓猴耳环猴耳环,不是猴的耳环 。“猴耳环”是一种比较珍稀的中药材,主要分布在广东粤北山区,民间叫婆劈树、围涎树、鸡心树、三不正、尿桶公、洗头树、落地金钱、神仙草等,是多年生乔本植物,树皮含单宁,枝叶可药用 。国际卫生组织将其归到豆科、猴耳环属 。
猴耳环

文章插图
医学记载猴耳环早在明代就被医药学家李时珍收录在所着《本草纲目》中记载的1892种中草药中 。经古籍考证,《陆川本草》中提到猴耳环叶:凉血,消炎生肌;治烫伤,溃疡 。《广西药植名录》中描述:猴耳环消肿;治风湿通,跌打,火烫伤 。民间传统以猴耳环枝叶煮水洗疮及化脓性伤口、湿疹等,去腐生新功效独特 。猴耳环:能消炎的中药材药效猴耳环性味苦涩寒,功效清热解毒、收湿敛疮,是治疗多种热毒症候独特的南方药材,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去腐生新的极佳疗效;由于猴耳环清热泻火、解毒祛湿之作用强劲,既能上清咽、肺之火毒,又能下清大肠之湿热,故临床套用于咽喉肿痛,包括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肺热咳嗽、包括上呼吸道感染、肺炎;以及湿热泻,包括急性肠炎、痢疾等,每每疗效显着 。猴耳环功效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化学系、中日友好临床医学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学生物系、SFDA药品评审中心等权威科研院所联合发布的《猴耳环抗病毒有效成分研究》研究报告称:猴耳环嫩枝叶内包括特利色黄(五羟基黄烷)、杨梅苷、槲皮苷、槲皮素、没食子酸甲酯和没食子酸在内的6个单体化合物 。其中,槲皮素对肠胃道有止泻、消炎镇痛的作用,没食子酸有极好的抗炎、抗病毒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