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坪村


天河坪村

文章插图
天河坪村【天河坪村】天河坪村居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西北位置,地处鄂西南清江中下游,东临资丘镇杨家桥村、西接渔峡口镇布政村,南抵资丘镇柿贝村,北与火烧坪乡接壤 。
天河坪村隶属于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管辖,由天河坪、瓦屋场、田家湾三个小村合併而成,辖8个村民小组,780余户,2508余人 。
天河坪村位于资丘镇西部,平均海拔在900米—1700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盛产菸叶和辣椒、白菜、萝蔔等蔬菜 。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天河坪村
行政区类别:村
所属地区:中国湖北宜昌长阳土家族自治县
政府驻地:天河坪村委会
电话区号:0717
邮政区码:443514
地理位置:资丘镇西部
人口:2508人
方言:西南官话-成渝片-宜昌话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着名景点:乐城石林
车牌代码:鄂E
平均海拔:900米—1700米
民族:土家族、汉族
经纬度:110°E,30°N
主产:辣椒、萝蔔、西红柿、菸叶等
地理环境位置境域天河坪村居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西北位置,地处鄂西南清江中下游,东临资丘镇杨家桥村、西接渔峡口镇布政村,南抵资丘镇柿贝村,北与火烧坪乡接壤 。地形地貌全境沟壑纵横,北高南低 。地形以坡地为主,海拔高程在900米至1700米之间,自南向北整体呈斜缓坡地势 。村境内天坑、溶洞等自然奇观不胜枚举,呈现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天河坪村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湿润多雨,年平均气温18°C,年均降雨量1100~1400毫米 。自然资源动物资源村境内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其中不乏珍惜品种;主要动物有獐、野兔、野猪、野獾、豪猪、狐狸、野鸡等 。森林资源村境内植被覆盖率超过80%,素有资丘的“森林氧吧”之称;主要植物有珙桐、银杏、紫荆、杜中、木瓜、黄柏、松树、野生天麻等,村境内有国营林场一处 。矿产资源村境内铁矿石、石灰石、方解石、长石、滑石、花岗岩、高岭土、玄武岩等资源丰富 。水资源村境内依託丰富的森林资源及自北向南倾斜的地势蕴藏了较为丰富的水资源,天然水质,富含人体所必需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其中溶洞水和浅层地下水最为丰富 。人口截至2015年,天河坪村辖8个村民小组,780余户,2500余人 。语言该村语言为西南官话,又称为上江官话、湖广话,是汉语官话方言的一种 。产业发展该村以辣椒、白菜、萝蔔、西红柿和菸叶五大支柱产品为依託大力发展经济,“中椒6号”、“中椒106”、“赣椒”、“杭椒”、“线椒”、“96-6”等多个辣椒品牌逐步打开市场;产品深受消费者亲赖,远销武汉、杭州、上海、江苏、浙江、上海、湖南等十余个大中城市 。2008年,该村蔬菜闯进北京奥运会;2010年,天河坪红辣椒成功与“火烧坪高山蔬菜”品牌联合打包直供世博会餐桌;逐步成为鄂西南地区的极具发展特色的乡村 。旅游景点”乐城石林“是村境内极具特色的景点之一;同时农家乐、观光旅游、度假休闲、避暑调养也是村境内极具吸引力的旅游项目 。基础设施交通全村公路贯通,目前已基本形成由斜上口县道至国营林场主干道为轴线,支线公路为辅助的交通线路,正逐步形成便捷舒适的交通的网路 。
天河坪村

文章插图
通讯全村移动通讯和光纤通讯全覆盖,信息网路畅通 。电力全村电力设施达到国家标準,电网普及率100%,电力设施正逐步完善 。农田水利全村逐步形成以机耕道和防洪排水渠为主的农田水利设施系统 。社会事业教育全村实现适龄儿童100%入学接受义务教育,中高等教育普及率逐步提升 。医疗农村合作医疗全面普及,基础医疗设施逐步升级,以村卫生室为核心的乡村医疗体系正逐步完善 。地域文化节庆天河坪村境内土家族居多,最有特色的节日属“过赶年”,即过年的时间比汉族提前一天 。过年之前的杀年猪也是该村一年中的重要节庆日,是对一年辛劳的最好回馈,同时也是为下一年的餐桌做準备 。饮食天河坪村较具传统特色的菜式有粉蒸肉和毛血、连皮羊肉煨豆腐、腊肉、懒豆腐等 。高山烟燻腊肉是当地的特色美食,该村因其海拔较高,夏季凉爽,腊肉不易变质,较之低山腊肉更胜一筹;当地的“烂豆腐泡包穀饭“是传承已久的特色美食,即使在物质生活丰裕的今天依旧独得亲睐;当地依託“山大人稀”的有利自然条件,加之善于捕猎,山间野味也成为当地极为的特色;居民喜辛辣、好腌菜、爱野味 。天河坪村人注重酒文化,过去有吃咂酒和缸面酒的习俗,但凡在庆贺、团聚等活动中,酒不可或缺 。旧志中有载:“乡人好酒,俗虽陋而风古 。”;在当地最为有名莫过于自产的包穀酒,包穀酒醇香浓郁,入口热辣,度数极高,是当地人待客必不可少的特色饮品;同时以枸杞、人参、当归等多种中草药为主泡製的多种药酒也是养身治病,待客迎宾的极佳饮品;近年来,外地酒陆续被引进,如稻花香、竹叶青等,均成为待客佳品 。特产纯天然蜂糖、野生猕猴桃、核桃、金银花、天蒜、野生菌、野生天麻、板栗、香椿等 。丧葬天河坪村自古崇尚土葬 。当地盛行为高龄亡者跳丧的习俗 。跳丧,又名打丧鼓,土家语为“撒叶儿嗬”,是巴人后裔特有的一种古老丧葬仪式歌舞 。其主要表现形式是跳者应歌而动,脚跟鼓点,鼓跟脚,除了一个大鼓外,无其他弦乐伴奏 。舞蹈动作丰富多彩,舞姿洒脱自然,主要以“曲”、“颤”、“悠”、“靠”、“转”而独具一格,除“跑场子”和“四大步”等基本套路外,多为模仿飞禽、走兽、鱼虫、人物的动态,如“凤凰展翅”、“犀牛望月”、“猛虎下山”、“牛擦痒”、“猴子爬岩”等 。此外,当地有为久病老人或高龄老人打丧鼓的习俗,称之为“打活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