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战时刻:改变世界的二十场战争


激战时刻:改变世界的二十场战争

文章插图
激战时刻:改变世界的二十场战争【激战时刻:改变世界的二十场战争】本书由詹姆斯·莱西和威廉森·默里合着,中信出版社出版,通过介绍人类历史上二十场重要战役,带领读者回溯历史,反思战争 。
基本介绍书名:激战时刻:改变世界的二十场战争
作者:[美]詹姆斯·莱西 威廉森·默里
原版名称:Momentof Battle: The Twenty Clashes That Changed the World
译者:梁本彬 李天云
ISBN:9787508651644
类别:战争史-世界-通俗读物
页数:512
定价:68.00元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7月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内容简介“有些战役对我们有着持久而实际的吸引力……藉助这些战役,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自我;同时,我们也会揣度,如果这些战役出现了不同的结局,如今的我们又会如何呢?”——爱德华·克里西公元前490年,古希腊重装步兵与波斯“不死军团”在马拉松平原相遇,这场东西方文明的第一场冲突,决定了后来几千年民主、自由的西方文明的存续;公元636年,阿拉伯军队在叶尔穆克河畔对阵拜占庭骑兵,手拿帐篷桿和石头的阿拉伯妇女宛如“狂怒的恶魔”沖向敌军,这场战役之后,伊斯兰文明开始了全球扩张;1805年,特拉法尔加海面上,英国将法国—西班牙联合舰队轰得粉碎,巩固了海上霸主的优势,这个优势将持续一个世纪,而英国将成为塑造现代世界的模型;1942年,中途岛战役,美国击败日本,扭转了二战局势,这个环太平洋的年轻国家一跃成为全球霸主,它至今仍在操控世界国际关係格局;……本书甄选人类历史上20场重要战役,每场战役定格在不同的历史空间,呈现不同战斗形态下的激战场景 。从短兵相接、近身肉搏的马拉松平原,到精确制导、高技术信息化作战的伊拉克,战争的技术不断进化,它们对文明进程的影响也一直迴蕩在历史的上空 。本书即为这些战役而作,带领读者穿越2500年的时空隧道,亲临硝烟瀰漫、厮杀震天的古代战场,触摸激战之后接踵而至的死亡与灾难,反思战争如何摧毁文明,又如何塑造文明 。编辑推荐荡气迴肠的史诗叙事,理智冷峻的战略分析,还原一部有温度、有质感的2500年战争史 。从2500年的战争历程中挑选最有代表性的20场经典战役,讲述战争如何摧毁文明,又如何塑造文明,为读者提供不一样的思考快感 。精彩好读,图文并茂,配有精緻历史图片、作战路线图等,呈现完美的阅读体验 。西方军事史畅销书作者联袂热捧,历史图书俱乐部全球会员一致推荐,军事图书俱乐部年度重点选书,亚马逊排名位居前列 。媒体评论这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人类的故事,讲述一些重要人物如何改变2500年的历史 。——维克多·戴维斯·汉森,《杀戮与文化》作者两位杰出的历史学家生动、雄辩地展示了改变历史进程的二十场战争 。《激战时刻》是理解人类发展历程和转折点的必读之书 。——丹尼斯·肖华特(Dennis E. Showalter),美国历史学会“保罗·博兹奥尔”奖获得者《激战时刻》从公元前490年马拉松战役到2003年伊拉克战争,将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重要战争描绘得荡气迴肠 。两位作者都是杰出的军事历史学家,在现代战争及战争指挥艺术领域颇有创见 。他们简明、流畅的文笔不仅使读者深深着迷,而且对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也多有启发 。——唐纳德·卡根(Donald Kagan),耶鲁大学历史学和古典学权威两位作者为读者指出改变世界历史的重大转折性战争 。读者可以保留不同观点,而这也正是本书的乐趣所在:在提供知识乐趣的同时,启发读者思考 。《激战时刻》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入门读物 。——马克斯·布特(Max Boot),《隐形的战争:游击战史》作者从马拉松战役到伊拉克战争,《激战时刻》大胆揭露改变人类进程的冲突的真相 。作者用闪烁智慧火花的精彩文字,将读者带到厮杀震天的古代战场,引领读者从不一样的角度思考现代战争 。——巴里·施特劳斯(Barry Strauss),《指挥大师》作者引人入胜、流畅易读,而且功底深厚,这是一部历史爱好者和专业人士普遍青睐的佳作 。——《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有些战役,留在人们脑海中的仅仅是尸横遍野的短暂记忆,而有些战役则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 。历史学家和坐而论道的军事指挥官为哪一场战役改变了历史争论不休 。但是有一点不容置疑,那就是本书所选的二十场战役将人类社会引上全新的轨道 。书中对这二十场战役进行历史、战略和战术的深度考量,不论聚焦于小细节,抑或展示大图景,作者都能发现每场战役之间的微妙联繫:关键性的决断,致命性错误以及决定人类文明进程的激战时刻 。作者简介詹姆斯·莱西(James Lacey)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国家安全项目兼职教授、防务战略顾问 。着有《第一次交锋:马拉松战役》,长期为《时代》、《国家评论》、《外交》等刊物撰写防务方面的文章,目前在美国海军陆战队战争学院和乔治敦大学任教 。威廉森·默里(Williamson Murray)美国杰出军事史学家,耶鲁大学军事外交史博士,主要从事历史和战略研究,先后在美国海军战争学院、西点军校、美国空军战争学院任教,波托马克政策研究所防务战略顾问,着有众多重要文章和书籍,包括赢得广泛讚誉的《赢者之师——第二次世界大战始末》《缔造战略:统治者、国家和战争》等 。图书目录简介致谢马拉松战役(Marathon)雅典拯救了西方文明(公元前490年)高加米拉战役(Gaugamela)亚历山大缔造了一个新世界(公元前311年)扎马战役(Zama)危机中的帝国(公元前202年)条顿堡森林战役(Teutoburger Wald)欧洲的分离(公元9年)阿德里安堡战役(Adrianople)罗马霸权的终结(公元378年)叶尔穆克战役(Yarmuk)伊斯兰征服的开始(公元636年)黑斯廷斯战役(Hastings)欧洲的重塑(公元1066年)西班牙无敌舰队(The Spanish Armada)海上奇蹟(公元1588年)布赖滕费尔德战役(Breitenfeld)现代战争的开端(公元1631年)奇蹟之年(Annus Mirabills)英国霸权的崛起(公元1759年)萨拉托加战役(Saratoga)业余者的胜利(公元1777年)特拉法尔加海战(Trafalgar)拿破仑的计画受挫(公元1805年)维克斯堡战役(Vicksburg)打败南部联邦(公元1863年)马恩河战役(The Marne)旧欧洲的终结(公元1914年)不列颠战役(The Battle of Britain)被阻止的纳粹德国(公元1940年) 中途岛战役(Midway)被阻止的日本帝国(公元1942年)库尔斯克会战(Kursk)德国“开拓东方”计画的终结(公元1943年)诺曼第战役(Normandy)纳粹德国的丧钟(公元1944年)奠边府战役(Dien Bien Phu)帝国主义的溃败(公元1954年)目标桃子(Objective Peach)挺进巴格达(公元2003年)注释书摘简介着名战争艺术践行者列夫·托洛茨基(Leon Trotsky)有句名言:“也许你对战争不感兴趣,但战争会对你感兴趣 。”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美国学术史的整体趋势似乎都在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 。它的基本口头禅似乎是战争、军事和战略历史与研究过去毫无关联;要研究过去,就应该研究那些广泛的社会运动和成因,而不是研究军事力量 。支持这种方法的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因为把军事历史和战役发生的政治和社会背景剥离开来,研究“纯粹的”军事历史和战役,似乎看起来不仅晦涩难懂,而且孤立了具体的战役 。而正是这些具体的战役,给予了它们所处的背景以意义和积澱 。此外,今天的学者还认为,历史上所谓的伟人,其实在关键事件中所起的作用非常有限 。换句话说,战斗、战争、将军和政治家,仅仅是任何历史变化分析萤幕上一些色彩斑斓但并无实质意义的小亮点罢了 。然而,曾经近距离观察战争的笔者则认为,战争和战役对人类历史进程有着直接而巨大的影响,而这一点对于理解我们所处的世界至关重要 。我们相信,读者朋友也会同意我们的看法 。通过对贯穿人类历史、深刻而複杂的暗流进行更广泛的学术分析,我们得出了有趣的见解;对所有这些见解而言,战争和战役已经改变了人类事件的发展轨迹,将人类社会引向了一个全新的方向 。事实上,军事因素的影响,已经改变了历史的进程,不仅在短期内,而且从长远来看,也是如此 。但是,将战争和战役从它们所发生的文化背景中剥离,会带来诸多危险 。坎尼会战(the Battle of Cannae),即汉尼拔(Hannibal)任统帅的迦太基和罗马共和国之间的巨大冲突,就是一个特别好的例子 。这场战争引起了许多人的兴趣,从军事史学者到战略家,这在战争史是极为少见的 。在公元前216年那个可怕的日子里,战争结束时,已被鲜血浸染的义大利南部平原上,留下了5万多具罗马士兵的尸体 。然而,汉尼拔的胜利又带来了什幺样的结果呢?罗马并没有崩塌 。虽然遭受了重创,罗马共和国依旧一波接一波地组建军团,继续挑战整个西地中海和义大利境内的迦太基人,并最终攻进了迦太基人的老巢 。坎尼会战唯一显着的结果,就是汉尼拔和他的军队继续在义大利停留了10年;这虽然让罗马人很苦恼,但并没有动摇罗马人的决心 。最终,西庇阿(Scipio)率领军团侵入了北非,迦太基被迫召回汉尼拔保卫他的城市 。在由此引发的扎马(Zama)战役中,罗马彻底打败了迦太基,并在地中海建立了延续500多年的霸权 。在确定本书应包括的战役时,作者遵循了爱德华·克里西(Edward Creasy)在其经典着作《15场世界经典战役》(Fifteen Decisive Battles of the World)中所确立的指导原则 。“有些战役……由于它们影响力持久,值得我们去关注 。这些战役对我们自己的社会和政治状况产生了实际的影响;这些社会和政治条件都可以追溯到上述战役的结果 。这些战役对我们有着持久而实际的吸引力……藉助这些战役,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自我;同时,我们也会揣度,如果这些战役出现了不同的结局,今天的我们又会如何呢?”换句话说,我们也像克里西那样,在选择战役时,考虑的是它们对人类历史发展的长远影响,而不是基于它们在军事艺术研究方面的重要性 。因此,拿破仑最具决定性的两次胜利之战,奥斯特里茨(Austerlitz)战役和耶拿-奥厄施泰特(Jena Auerstedt)战役,都没有入选本书,因为它们完全没能帮助拿破仑实现法国称霸欧洲大陆的目标 。同样,克雷西(Crécy)战役和阿金库尔(Agincourt)战役也没能入选,儘管它们都展示了长弓令人称奇的巨大杀伤力,英国也只是短暂地统治了法国 。引起我们兴趣的战役,都历经了岁月的沖刷,却依旧回音袅袅 。而这又反过来迫使我们深入研究这些反事实历史的危险游戏 。换句话说,如果战役的结果和原来不一样,此后的发展轨迹会朝着完全不同的方向吗?黑斯廷斯(Hastings)战役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因为征服者威廉(William the Conqueror)的胜利,将英格兰和说拉丁语的西方(the Latin West)紧密地连在了一起 。此外,随后的撒克逊和诺曼文化大融合,导致了英语语言的形成 。极具讽刺意味的是,从严格的军事术语角度来讲,哈罗德国王(King Harold)于黑斯廷斯战役之前几个星期,在斯坦福桥(Stamford Bridge)取得的胜利,更具决定意义 。但斯坦福桥战役仍然是历史上的一个注脚,而黑斯廷斯战役的长期影响力,依然在当今世界迴蕩 。当然,这也没能阻止英国工党在1933年通过了一项决议,决议主旨是“战争从未改变人类历史”,儘管其年度会议召开地就位于这场战役的遗址附近 。对待大部分历史事件,人们总是试图询问一些更宏大的问题,而我们选择的并认为曾经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则有着各自的特殊性 。然而,例如,我们所选的前5场战役,清楚地显示了我们所说的决定性意义:1马拉松(Marathon)战役——使独具特色的希腊文明和文化得以延续,伯里克利时代的雅典成了此后几十年希腊文明和文化的代表 。2高加米拉(Gaugamela)战役——预示着希腊化世界的开端,这反过来又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 。3扎马战役——彻底摧毁了迦太基的经济和政治力量,使得罗马成为此后5个世纪中地中海的主导力量 。4条顿堡森林(Teutoburger Wald)战役——遏制住了罗马的扩张,拉丁与日耳曼的划分得以确立 。这一划分在过去的2000年里一直困扰着欧洲的和平 。5阿德里安堡(Adrianople)战役——标誌着西罗马帝国解体的开始,结束了罗马军队长达500年的军事和战略统治 。或许有人反对我们选择的决定性战役,而这是任何撰写军事史的人都会面临的必然现实 。事实上,笔者更愿意承认,另外一些重要的战役也值得被考虑 。当然,人们对勒班陀(Lepanto)战役的争议很大,但最终我们决定不这样做 。虽然奥斯曼帝国确实对地中海西部的基督教国家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但到16世纪末期,奥斯曼帝国实际上已经远离了这些国家 。事实上,由于16世纪欧洲在世界舞台上的爆炸性进步,地中海世界正逐步失去其在欧洲大国中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主导地位 。我们对这些决定性战役的兴趣,部分源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国防分析家们在华盛顿提出的离奇想法;他们认为,以美国的军事实力,美国军队能对任何敢于对抗美国的国家实施快速致命的打击 。实际上,他们是为了战斗而去追求战斗的海市蜃楼效果——获胜者以极少的代价实施压倒性决战的神话 。他们忽略了一个事实:从长远来看,大多数战斗都不是决定性的 。战争胜利以后,接踵而至的往往是充斥着战败、死亡和残酷的灾难 。最后,我们在本书中所讨论的战斗,即便对获胜的一方来说,也是极其困苦、可怜和血腥的 。但是我们认为,这些战役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历史走向,其影响力依旧在今日世界迴蕩 。在今天的印度,有3.5亿人说着流利的英语,他们生活在民主的法治社会里,而这一切都源于1759年的两次隔海战争 。英国当时把1759年称作“奇蹟之年” 。时至今日,我们依然能听到这些战役的回音,而此书正是为这些战役而作 。马拉松战役:雅典拯救了西方文明2500年前,一万名雅典重装步兵抵御了波斯帝国的强大攻势 。雅典人没有温顺地坐以待毙;相反,他们选择了主动出击 。雅典人在奋勇向前的时候,高喊着战斗口号:“Alleee!” 对于尚在待命、数量庞大的波斯军队而言,雅典人的进攻鲁莽轻率,甚至有点儿疯狂 。区区一万名步兵,怎幺能奢望击垮实力比自己强大3倍有余的波斯老兵呢?然而,他们还是来了,开始是慢跑,后来则是全速冲刺 。波斯大军的阵线,在雅典重装步兵决定性的冲击之下,顷刻间便土崩瓦解了 。西方文明得以延续至今,雅典士兵当年的勇猛功不可没 。公元前6世纪中叶,居鲁士大帝(Cyrus the Great)缔造了波斯帝国;在罗马崛起之前,它是古代世界最强大的帝国 。波斯帝国幅员辽阔,覆盖了印度河至地中海、黑海沿岸至埃及的区域 。在战火中建立起来的波斯帝国,依仗强大的军事实力,傲然于世200多年 。然而,就在马拉松战役之前20多年,大流士大帝(Darius the Great)率领的一支波斯军队,从多瑙河以北进入广袤的斯基泰(Scythia),却差点儿遭遇了灾难性的失败 。大流士的军队被困在草原里,饱受斯基泰人的侵扰 。斯基泰人机动灵活,打完就跑,从不进行任何真正意义上的交战 。波斯军队无法将斯基泰人拖入战争,而斯基泰人无休止的侵扰,却可能让波斯军队遭受重大损失;鑒于此,明智的大流士只好下令撤军 。波斯军队在斯基泰战役中的损失,可能没有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Herodotus)描述的那样惨重,但也必然非常巨大 。爱奥尼亚(Ionia)各城邦大部分是希腊人,几十年前就为居鲁士所攻占,目睹了溃败的波斯军队的归来 。他们已经意识到了波斯的衰败,于是开始叛乱 。在描述这次叛乱时,希罗多德认为,这次叛乱考虑欠周,从一开始就注定会失败 。然而,波斯帝国却几乎是尽了全力,耗时6年,才平息了这次叛乱;因此,有人可能会质疑希罗多德的判断 。儘管如此,波斯帝国的实力依然非常强大 。为此,爱奥尼亚派出使节,希望得到斯巴达和雅典的军事援助 。斯巴达人一向不愿意将军队派往远离本国的地方,因而拒绝了爱奥尼亚的请求 。雅典与爱奥尼亚的关係则较为密切,于是和埃雷特里亚(Eretria)一起,向爱奥尼亚派出了一支小型部队 。这支部队与爱奥尼亚盟友一起向波斯帝国进发,攻占并烧毁了波斯帝国的西部首府萨迪斯(Sardis) 。为了对付这次叛乱,波斯动用了全部兵力,雅典的军队因而只得匆忙撤退,并横渡了爱琴海 。然而,撤退为时已晚,根本无法避免大流士的报复 。大流士获悉,雅典人参与焚烧了他的城池,于是决定讨伐雅典 。按照希罗多德的说法,大流士得知讯息后,张弓搭箭,箭头直指天空 。箭射出后,大流士说道:“宙斯啊,请允许我惩罚雅典人吧!”言毕,吩咐他的一个侍从,在他每次就餐之前,向他重複三次:“主啊,记住雅典人吧 。”经过6年的战争,波斯帝国最终征服了爱奥尼亚 。每晚都在冥思苦想着如何採取报复行动的大流士,现在终于有精力考虑希腊的问题了 。大流士下令建造一支包括运送骑兵的特殊舰船在内的大型舰队 。于是,在波斯帝国的海岸上,各个港口都在如火如荼地建造船只;打造舰队的同时,波斯帝国最伟大的将军达提斯(Datis)则在招募爱奥尼亚叛乱中久经沙场的老兵 。大流士一边集结这支所向披靡的军队,一边派出使节,向希腊各邦索要象徵投降的器物 。许多希腊城邦都选择了屈服,并奉上了象徵投降的泥土和水 。斯巴达和雅典则处死了波斯使节,对他们来说,这就意味着宣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