漉菽


漉菽

文章插图
漉菽【漉菽】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
基本介绍作品名称:漉菽
作品别名:七步诗
作品出处:《世说新语-文学》
文学体裁:五言六句
作者:曹植
漉菽lù,shū漉:滤 。菽:豆类的总称 。在曹植七步诗中曾写道:版本一(曹植原版)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也有作“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二(后人缩略版)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解释:(版本一)煮豆子用来做羹,因煮熟豆子来做豆豉而使豆子渗出汁水 。豆秸在锅下燃烧着,豆子正在锅里哭泣 。本来我们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为什幺你那幺急迫地加害于我呢?(版本2)版本二(后人缩略版):煮豆子时把豆茎当作燃料,豆子在锅中哭泣 。我们本来是同胞兄弟,为什幺你那幺急迫地加害于我呢?诗文介绍:典故典出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作诗,不成者行大法 。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曹植是曹操的小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 。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当上了魏国的皇帝 。因为曹植和曹熊(第四儿子)在曹操亡故时没来看望,曹丕便再追问他们俩 。曹熊因为害怕,自杀了 。而曹植则被押进朝廷 。曹丕四兄弟的母亲卞氏开口求情,曹丕便给了曹植一个机会,让他在七步之内脱口一首诗,曹植就念了这首七步诗 。曹丕明白了曹植这首诗的道理,如果自己杀了曹植便会被人民耻笑,于是放了曹植 。赏析第二句中的“漉菽”是指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製成调味的汁液 。“萁”是指豆茎,晒乾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 。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剎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通过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现象,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 。作者曹植(192~232),三国时魏国诗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字子建 。他是曹操之妻卞氏所生第三子 。曹植自幼颖慧,年10岁余,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深得曹操的宠信 。曹操曾经认为曹植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几次想要立他为世子 。然而曹植行为放任,屡犯法禁,引起曹操的震怒,而他的兄长曹丕则颇能矫情自饰,终于在立储斗争中渐占上风,并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得立为太子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继魏王位,不久又称帝 。曹植的生活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他从一个过着优游宴乐生活的贵公子,变成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 。黄初七年(226),曹丕病逝,曹叡继位,即魏明帝 。曹叡对他仍严加防範和限制,处境并没有根本好转 。曹植在文、明二世的12年中,曾被迁封过多次,最后的封地在陈郡,232年12月27日曹植逝世,卒謚思,故后人称之为“陈王”或“陈思王” 。诗歌是曹植文学活动的主要领域 。前期与后期内容上有很大的差异 。前期诗歌可分为两大类,一类表现他贵介公子的优游生活,一类则反映他“生乎乱、长乎军”的时代感受 。后期诗歌,主要抒发他在压制之下时而愤慨时而哀怨的心情,表现他不甘被弃置,希冀用世立功的愿望 。今存曹植比较完整的诗歌有80余首 。曹植在诗歌艺术上有很多创新发展 。特别是在五言诗的创作上贡献尤大 。首先,汉乐府古辞多以叙事为主,至《古诗十九首》,抒情成分才在作品中占重要地位 。曹植发展了这种趋向,把抒情和叙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五言诗既能描写複杂的事态变化 。又能表达曲折的心理感受,大大丰富了它的艺术功能 。曹植作为建安文学的集大成者,对于后世的影响是不小的 。在两晋南北朝时期,他被推尊到文章典範的地位 。曹植生前自编过作品选集《前录》78篇 。死后,明帝曹□曾为之集录着作百余篇,《隋书·经籍志》着录有集30卷,又《列女传颂》1卷、《画赞》5卷 。然而原集至北宋末散佚 。今存南宋嘉定六年刻本《曹子建集》10卷,辑录诗、赋、文共 206篇 。明代郭云鹏、汪士贤、张溥诸人各自所刻的《陈思王集》,大率据南宋本稍加厘定而成 。清代丁晏《曹集铨评》、朱绪曾《曹集考异》,又对各篇细加校订,并增补了不少佚文□句,为较全、较精的两个本子 。近人黄节有《曹子建诗注》,古直有《曹植诗笺》,今人赵幼文有《曹植集校注》 。他也是“建安七子”中的一个 。其实,曹植并未犯下什幺大罪,只是有人告发他经常喝酒骂人,他竟把曹丕派出的使者扣押起来,并没有招兵买马,阴谋反叛的迹象和徵兆 。这算不上犯罪,杀之怕众不服,曹丕便想出个“七步成诗”的办法,治罪其弟 。所幸的是,出口成诗是曹植的拿手好戏,这“七步诗”便成了救命诗,曹丕不得不收回成命,降低曹植的官爵完了此事 。这首诗虽然救了曹植一命,但是,他的处境并没有得到根本好转,魏国仍是奉行对宗室严格限制的政策,曹植在郁郁寡欢中慢慢死去 。纵观上下几千年历史,帝王子孙和睦相处、互忍互让、不争权夺利的实在少的可怜 。春秋时期的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齐桓公),秦朝的扶苏与胡亥(秦二世),唐朝的玄武门之变……这样兄弟相残的例子数不胜数 。封建时代这种兄弟之间的争权夺利自相残杀现象是社会制度的必然结果,在那权力即一切的社会制度里,不择手段的争夺权力似乎是很正常的 。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少了多少兄弟相残的悲剧 。然而,特权不除,“七步诗”还是免不了有人来作 。曹植的《七步诗》情采并茂,语言精练,用语浅显 。原为六句:“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后来《漫叟诗话》和《三国演义》把它改为四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的《七步诗》流传至今有两个版本,有的“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有的“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世说新语》中是“本自同根生”这个版本,应该更可信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