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乳腺肿瘤

良性乳腺肿瘤临床表现乳腺肿瘤很常见,约占乳腺疾病的2/3 。其比例大致是乳腺良性肿瘤、乳腺恶性肿瘤及乳腺其他疾病,各占1/3左右 。乳腺良性肿瘤中较多见的有腺纤维瘤和管内或囊内乳头状瘤 。乳腺恶性肿瘤有癌、肉瘤及癌肉瘤等 。而乳腺癌占大多数 。多余乳腺肿瘤:在多余乳腺上生长的肿瘤,称之为多余乳腺肿瘤 。可为良性,也可为恶性,以癌瘤为多见 。男乳肿瘤:良性肿瘤有囊肿、腺纤维瘤、脂肪瘤、及乳头状瘤等 。恶性者有癌及肉瘤 。多发人群乳腺良性肿瘤乳腺腺纤维瘤:最常见于20~25岁青年妇女 。一般多为单发性,也可有多个在一侧或两侧乳腺内出现者 。乳腺腺纤维瘤的发生与雌激素的刺激(卵巢功能旺盛)有密切关係 。因此很少发生在月经来潮前或绝经后妇女 。临床表现:乳腺纤维瘤多位于乳腺的外上象限 。常呈卵圆形,小者为樱桃大或者胡桃大,但也可有较大者 。一般肿瘤表面平滑、坚硬 。肿瘤境界清楚,与皮肤及周围组织无粘连 。可在乳腺内四周推动无阻 。虽推之可移,但放手即回原位 。多无自发痛及触痛 。乳腺管内或囊内乳头状瘤:此病较少见,多为40~50岁妇女 。可单发或多发 。肿瘤常位于乳头部扩张的乳管中,或在乳头附近与乳管通连的囊肿中 。乳头状瘤一般很小,有蒂及许多绒毛,因富有薄壁血管,故极易出血 。临床表现:病人一般无疼痛,主要症状是乳头溢液和出血,有时可在乳头部摸到小的长圆形肿物,质软与皮肤不粘连,可推动 。挤压乳腺时可自乳头中排出血性分泌物 。乳腺管内或囊内乳头状瘤可有6-8%癌变率 。疾病症状1、无痛性肿块:常为首发症状,其特点为肿块呈浸润性成长,即使肿块很小,若累及乳腺悬韧带时也可引起皮肤粘连,较大肿块可能有皮肤水肿、橘皮样变、乳头回缩或凹陷、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后期出现皮肤卫星结节,甚至溃疡 。本病早期应与乳腺良性病变如炎性肿块、乳腺增生病及良性肿瘤等相鉴别.2、乳头溢液:乳腺癌以乳头溢液为唯一症状者少见,多数伴有乳腺肿块,一般溢液较多血样血性常见.3、乳头改变:当乳腺纤维组织和导管系统受病灶浸润而缩短牵拉乳头,使乳头偏向肿瘤一侧病变进一步发展可使乳头扁平、回缩、凹陷,甚至完全陷入乳晕下,看不见乳头 。有时因乳房内纤维组织挛缩使整个乳房抬高 。临床可见两侧乳头不同一水平,尚乳头糜烂时湿疹样癌典型症状 。疾病检查正规的乳腺体格检查应包括视诊和触诊两部分 。患者将被带入一间具有良好自然光线或採光的检查室内 。检查前需要充分暴露前胸及双侧乳房,并根据检查医生的要求採用坐位及卧位两种方式 。坐位时两手下坠于膝上,上肢放鬆;仰卧位有时需要加垫一个枕头使肩部和胸部适当抬起,这样乳房可在比较平坦的情况下作检查,不易遗漏病灶 。医生视诊时将观察乳腺的发育情况,双侧是否对称,大小是否相似,双侧乳头是否在同一位置,乳头是否有糜烂、回缩、溢液,乳腺皮肤有无异常等,比较特徵性的改变如橘皮征、酒窝征等是诊断乳腺癌的重要表现 。检查中患者常常会被要求两手高举以显示乳腺侧下方和乳腺尾部 。乳腺的触诊是十分重要的 。尤其检查肿块时医生将会注意肿块的部位、大小、边界、质地、活动度、与皮肤及胸肌有无粘连等,从而作出对病变性质的判断 。有经验的医生常常会用手轻轻地托起乳房或增加皮肤张力,以发现轻微的牵拉后皮肤是否引起凹陷,如是则常提示早期乳腺癌的可能 。为了检查肿块和深部组织的关係,病人有时被要求两手叉腰,使胸肌处于收缩状态,如果肿块侵犯胸肌筋膜或胸肌时则在胸肌收缩时患侧乳房抬高,活动受限 。用两手指腹平坦地在乳房表面按象限或按时针方向作扪诊,不能用手指抓捏乳腺,以免使正常乳腺组织误认为肿块 。腋窝和锁骨上淋巴结是乳腺癌的区域淋巴结,故腋窝的触诊也是体检的一部分,有时因为腋下触及淋巴结而发现隐性乳腺癌 。检查一般採用坐位,患者手臂被检查者托起而使腋窝自然鬆弛,以利检查 。锁骨上淋巴结检查时医生常用双侧拇指轻触患者的锁骨上窝 。除了乳腺临床体检外,各年龄层的妇女还可以学习乳腺自我检查,这是一种简单而经济的早期发现乳腺癌的手段,但需要接受一定的培训 。乳腺自检一般每月进行一次,检查时间绝经前妇女应选择在月经来潮后的第9~11天,此时内分泌激素主要是雌激素对乳腺的影响最小,乳腺处于相对静止的时期而最易发现乳腺异常改变;绝经后妇女宜选择容易记起的时间如每月的第一天;哺乳期发现乳腺肿块时应在停止哺乳后再作一次检查 。良性乳腺肿瘤分类乳腺纤维瘤乳腺纤维瘤是青年妇女最多见的良性肿瘤,大多为无疼性肿物,多在无意中发现;初期较小,但生长较快,长达3cm时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晰,多较隆突,扁平者较少,表面不甚光滑,细触之为小结节状,有些呈明显分叶状,中度硬,多无压痛,可自由推动 。乳腺纤维瘤手术切除效果良好 。但乳腺纤维瘤可重複发生,一次手术切除后,可以使乳腺其他部位再发生 。如连续不断新生乳腺纤维瘤,则手术难以为继,而患者也常拒绝手术治疗 。此时可试用雄激素治疗,月经停止后1周开始口服睪丸素,至下次月经开始前结束,每日小剂量,总量不超过100mg为宜 。治疗期间,以不使月经周期紊乱为度 。乳腺囊性增生病:乳腺囊性增生病是指乳管或腺泡的上皮增生及增生上皮处的乳管扩张或形成囊肿 。此病好发于40岁前后的妇女,但青年妇女及年迈老妇亦可患之,自发病到就诊时间长短不一,最短者仅数日,最长者十余年 。此病肿物是主要症状,可有4种不同表现:单一肿块:多为大囊肿所致,边界清晰,可自由推动,常可确定为囊肿 。除非囊内容物过多,张力较大,或肿块深位而误认为实性 。囊内容物多清亮,如并发感染则内容混浊 。若引起周围组织粘连,邻近乳头时可使乳头回缩 。多数肿块:是多个囊肿所致,触诊为多发囊性结节,可累及全乳 。乳腺区段性结节:此结多呈三角形,底边位于乳房边缘,尖端指向乳头 。乳头溢液(血性或浆液性):乳腺检查无明显阳性发现,但按压乳腺周围区的某些部位(相当于一个乳腺腺叶或几个腺叶),可引起一个乳管或几个乳管溢液 。此病乳腺疼痛多不显着,为钝疼或刺疼,当乳管开始扩张时可伴疼痛 。採用中医疏肝理气,化痰通络,活血化瘀及西医激素治疗,效果不佳时,可切除并作病理检查 。切除原则为病变区的切除,如病变广泛可酌情全乳腺切除;如果手术后病理检查发现有癌变,则补加根治术 。乳腺大导管乳头状瘤:乳腺大导管乳头状瘤是指自导管开口起至壶腹以下约1cm的一段乳管所发生的乳头状瘤 。以单发为主,多发者少见 。妇科专家介绍说临床上乳腺检查可表现为乳头溢液、疼痛、触及肿物三种情况,乳头溢液涂片细胞学检查,可见红细胞和上皮细胞,有时可见瘤细胞,但常常不能确定良性或恶性 。以乳头溢液为唯一临床表现的乳腺大导管乳头状瘤,处理原则如下:①单纯一条导管溢液,可将该点局部切除,若按压某区段导致溢液,可行区段切除 。②多乳管溢液,年老者可行全乳切除,年轻者宜行区段切除 。③切除标本做病理检查,最后根据病理检查,再决定是否补加其他治疗 。乳头状瘤出现以下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如下:①有出血者,可行大导管摘除术 。②乳晕旁有小结节者,可将该结节切除 。③乳腺中部有明显囊性肿物,尤其瘤体较大时,凡临床诊断不明者,中年以上妇女,宜行全乳切除术,若瘤体较小者,则局部切除即可 。大导管乳头状瘤癌变者甚属罕见,故不宜视为癌前病变 。大导管乳头状瘤局部切除术后复发者很少,故对採用全乳切除治疗要慎重选择 。脂肪瘤脂肪瘤是体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可以发生在有脂肪组织的任何结构中,但以体表及乳房最多见 。多发生于较肥胖的女性患者,发病年龄以30~50岁多见 。主要表现为单个,圆形或分叶状柔软的肿块,边界清晰,生长缓慢,极少发生恶变 。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但手术应彻底,若有残留,必将造成复发 。切除组织应送病理检查,以免合併其他肿瘤而漏诊 。乳房平滑肌瘤平滑肌瘤最常见的好发部位是子宫,乳房内的平滑肌瘤极为少见 。乳房平滑肌瘤按来源可分为: 表浅平滑肌瘤来源于乳房皮肤,特别是乳晕区真皮内的平滑肌瘤 。表现为乳晕区有略微隆起的小肿瘤,质坚,边界清,生长缓慢,无不适 。血管平滑肌瘤,来源于乳腺本身血管壁上的平滑肌 。常在乳房较深部位扪及肿块,较表浅平滑肌瘤为大,生长缓慢,边界尚清,无不适 。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法 。乳房错构瘤非常罕见 。临床上几乎难有正确诊断 。主要表现为乳房内有包裹性肿块,活动度不大,生长缓慢,无不适 。多见于青中年以后的女性 。手术切除是唯一的治疗方法 。其他软组织肿瘤软纤维瘤:又称为皮赘或纤维上皮性乳头状瘤或纤维脂肪瘤 。多发生于乳头部,肿瘤表面与周围皮肤基本一致,有一蒂与皮肤相连,质地柔软 。皮赘较大且有碍美观者,应从蒂部,包括部分正常组织切除 。神经纤维瘤:常为全身纤维瘤病的一部分,由乳头、乳晕区生长出成群柔软或带淡褐色色素的悬垂状肿物,无不适 。体表常由散在类似肿物及色素沉着斑 。一般不需要手术切除,巨大,溃破、有碍美观者可个别切除之 。其他比较少见的良性肿瘤有血管瘤、神经鞘瘤、颗粒细胞瘤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