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骥德( 三 )


王骥德

文章插图
王骥德作品 论戏剧的整体结构《曲律》中最具有理论价值的篇章是《论剧戏》,其中突出地论述了戏剧的整体结构问题,这是中国戏剧理论史上一件真正带有开创性的大事 。王骥德在《论剧戏》里从三个角度周密地论述了戏剧结构问题 。其一是讲面上的间架布局问题,其二是讲线(情节推进线)上的行进速律问题,其三是讲线上前后艺术因素之间轻重关係问题 。儘管还嫌过于简略,但在理论骨架上已近于疏而不漏的地步 。间架布局,王骥德强调的是从大到小,从粗到细,从纲到目的完整配套 。反对和防止的是艺术上的盲目性所造成的破碎感 。对情节的行进速律问题,王骥德提出了“畅达”的标準 。他提出节奏不能太懈,也不能太促,认为太促是造成“节奏不畅达”的直接原因,而太懈则与头绪支蔓有关 。“蔓则局懈”这四个字,揭示了剧情线索的多寡与行进速律之间的关係,这是在两种不同标準的度量上的跨越,在理论上具有特殊的深度 。王骥德关于戏剧完整性的论述,还体现在对人物塑造完整性的初步探索上 。他已经触及到了以人物的身份、特性作为塑造该人物的统一标尺这样一个重大问题 。以“情”为本位的艺术完整论,实际上,也就是以“人”为本位的艺术完整论 。这方面虽然不及结构的完整性问题讲得深细,但毕竟已经明确地涉及到了,至少可以使他对戏剧整体结构的理论更丰富,更圆满 。关于戏剧特徵和戏剧文学的“可演”问题从现存的言论看,王骥德是当时戏剧家中能比较自觉地认识戏剧基本特徵的一个,他的“可演可传”之类的提法是从对戏剧基本特徵的理解中伸发出来的,与一般的艺术要求相比有着比较深厚的理论基础 。《曲律》的杂论中有一段论及戏剧形成、发展的札记,显示了王骥德对戏剧的总体认识和理解,在中国古代戏剧理论史上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为了让戏剧文学本可演,王骥德还专门论述了宾白和科诨问题,说宾白也要注意音调,做到“美听”,并且长短适度,避免“不达”,也要避免取厌于观众;科诨则应在掌握实际演出过程的节奏中巧妙穿插,或“博人鬨堂”,或“令人绝倒”,以紧紧地吸引观众、调节演出为主要职责 。总的说来,王骥德在戏剧文学剧本的“可演”问题上作出了比他的前人和同代人更多、更深刻的论述 。沈璟强调的“可唱”,是“可演”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毕竟与“可演”还有着明显的区别 。而更多的人的戏剧理论,不管优劣如何,常常与诗文辞赋的理论相混相溶 。相比之下,王骥德的《曲律》表现出了更显着的戏剧理论的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