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夫曼定理

霍夫曼定理【霍夫曼定理】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在1931年出版的《工业化阶段和类型》一书中,提出着名的霍夫曼定理 。
霍夫曼定理:工业化进程中工业结构演变的规律,霍夫曼定理又被称作“霍夫曼经验定理”是指资本资料工业在製造业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并超过消费资料工业所占比重 。
基本介绍中文名:霍夫曼定理
提出日期:1931
书籍:《工业化阶段和类型》
别名:霍夫曼经验定理
定义霍夫曼定理又被称作“霍夫曼经验定理”是指资本资料工业在製造业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并超过消费资料工业所占比重 。20世纪30年代初,德国经济学家W.C.霍夫曼根据工业化早期和中期的经验数据推算出来的 。他把工业化某些阶段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外推到工业化后期 。

霍夫曼定理

文章插图
霍夫曼定理霍夫曼定理:工业化进程中工业结构演变的规律,德国经济学家W.C.霍夫曼根据工业化早期和中期的经验数据推算出来的 。他把工业化某些阶段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外推到工业化后期 。结论通过设定霍夫曼比例或霍夫曼係数 。得到的结论是,各国工业化无论开始于何时,一般具有相同的趋势,即随着一国工业化的进展,消费品部门与资本品部门的净产值之比是逐渐趋于下降,霍夫曼比例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这就是着名的“霍夫曼定理” 。霍夫曼比例霍夫曼,1931年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在《工业化的阶段和类型》中提出 。霍夫曼通过分析製造业中消费资料工业生产与资本资料工业生产的比例关係,得出了霍夫曼比例:霍夫曼比例=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资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发展阶段根据霍夫曼比例,工业化进程包括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消费资料工业发展迅速,在製造业中占有统治地位;资本资料工业则不发达,在製造业中所占比重较小,其净产值平均为资本品工业净产值的5倍 。第二阶段资本资料工业发展较快,消费资料工业虽也有发展,但速度减缓,而资本资料工业的规模仍远不及消费资料工业的规模,但前者的产值仍是2.5倍于后者的净产值 。第三阶段消费资料工业与资本资料工业在规模上大致相当 。第四阶段资本资料工业在製造业中的比重超过消费资料工业并继续上升 。整个工业化过程,就是资本资料工业在製造业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后者的净产值将大于前者 。随着工业品的升级,其比率是逐步下降的 。霍夫曼係数介绍四个阶段的霍夫曼係数分别为5(±1),2.5(±1),1(±0.5),1以下 。在工业化前期,通过设定霍夫曼比例或霍夫曼係数,消费资料主要是轻纺工业部门生产的,资本资料主要是重化工部门生产的,因而,霍夫曼对工业结构的研究实际上是在分析工业结构的“重工业化”趋势 。实际情况表明,霍夫曼关于工业化过程中工业结构演变规律的理论在工业化前期是基本符合现实的 。归纳得出结论他对20多个国家1880年-1929年消费品工业和资本品工业比重的数据进行了归纳,并得出结论: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存在资本品工业产值的比重持续上升的必然趋势;到20年代末期,在英、美、法、德等处于工业化中期末的国家中,资本品工业产值与消费品工业产值的比值已经大致齐平 。霍夫曼进而预言,进入工业化的后期阶段以后,资本品工业产值的比重将继续上升,成为主导的产业部门 。在当时通行的国民经济只包含工业和农业两个主要的产业部门的分析框架下,这也就意味着,资本品工业在工业化后期将成为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产业部门 。主要原因在现代经济中“霍夫曼定理”不能得到印证的主要原因是:第一,“霍夫曼定理”是建立在先行工业化国家早期增长模式之上的 。在这些国家工业化的早期阶段,经济成长依赖于机器作业对手工劳动的替代 。在这一替代过程中必然发生的资本对劳动比例,或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使资本品生产的优先增长成为必然 。但是,正如20世纪50年代以来索洛、库兹涅茨、舒尔茨、萨缪尔森等一大批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所揭示的,现代经济成长的主要源泉并不是资本投入,而是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 。在这种情况下,资本品的优先增长就不再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