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图书 第二版 审计学

审计学(第二版)(2018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图书)【2018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图书 第二版 审计学】《审计学(第二版)》是2018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杨明增、武恆光 。
基本介绍书名:审计学(第二版)
作者:杨明增、武恆光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5.01 
出版信息审计学(第二版)作者:杨明增、武恆光定价:59元印次:2-1ISBN:9787302499572出版日期:2018.05.01印刷日期:2018.04.25内容简介《审计学(第二版)》以注册会计师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为基础,从审计执业环境开始,阐述了审计的执业规範体系、审计目标和审计计画,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审计证据、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以及审计抽样和审计报告等基础知识,然后以业务循环法审计为基础,讲述了财务报表审计的基本内容,最后介绍了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基本知识和程式 。《审计学(第二版)》主要介绍风险导向审计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力求审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据审计準则和财务会计準则的最新变化,及时更新相关内容,力求知识新颖;目录第一章审计概论1第一节审计的产生与发展2一、审计产生的客观基础2二、西方审计的起源与发展2三、我国审计的产生与发展5第二节审计的性质8一、审计的概念8二、审计业务要素8三、审计的特徵9四、审计的职能9第三节审计分类10一、按审计主体分类10二、按审计目的和内容分类12习题12第二章注册会计师执业规範体系14第一节注册会计师执业準则15一、注册会计师执业準则的含义及其作用15二、注册会计师执业範围16三、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準则基本体系16第二节审计职业道德规範17一、审计职业道德规範的含义17二、职业道德基本原则18三、职业道德概念框架21四、专业服务委託23五、收费23六、专业服务行销24七、利益冲突25八、应客户要求提供第二次意见25九、礼品和款待26第三节审计业务对独立性的要求27一、基本要求27二、网路与网路事务所27三、经济利益28四、贷款与担保29五、商业关係30六、家庭和私人关係31七、与审计客户发生僱佣关係32第四节审计质量控制準则32一、审计质量控制的目标和要素32二、中国注册会计师质量控制体系33第五节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35一、法律责任与变化中的法律环境35二、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成因36三、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种类38四、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避免法律诉讼的措施38习题39第三章审计目标与审计过程42第一节审计总体目标43一、审计目标的决定因素43二、审计目标的历史演变43三、财务报表审计总体目标44第二节具体审计目标46一、认定46二、具体审计目标47三、认定、具体审计目标与审计程式的关係49第三节审计过程49一、审计过程的含义49二、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过程50习题51第四章审计计画53第一节初步业务活动54一、初步业务活动的目的54二、初步业务活动的内容54三、审计业务约定书55第二节总体审计策略与具体审计计画57一、审计计画的含义及作用57二、总体审计策略58三、具体审计计画59四、审计计画的修改与记录60第三节审计重要性60一、重要性的含义60二、重要性水平的确定61三、实际执行的重要性64四、在审计过程中修改重要性65五、评价审计过程中识别的错报65第四节审计风险68一、审计风险的含义68二、审计风险要素68三、审计风险模型及其运用69四、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係72习题72第五章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75第一节审计证据76一、审计证据的含义76二、审计证据的类型76三、审计证据的特徵77第二节审计证据的获取程式与方法81一、审计取证的一般方法81二、审计取证的技术方法81三、信息生成和存储方式对审计程式的影响87第三节审计工作底稿87一、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及其作用87二、审计工作底稿的性质88三、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89四、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与保管91五、审计报告日后对审计工作底稿的变更93六、审计工作底稿的覆核93习题94第六章风险评估96第一节风险评估概述97一、审计模式的演变97二、审计风险準则的特点98三、风险评估的作用99四、风险评估的程式99五、项目组内部讨论102第二节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102一、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行业状况、法律环境和监管环境及其他外部因素103二、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性质104三、了解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106四、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107五、了解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108第三节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109一、内部控制的含义及其作用109二、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110三、内部控制与现代审计的关係113四、内部控制的局限性113五、了解内部控制的程式及其步骤114六、需要调查了解内部控制的内容115七、对内部控制进行初步评价和风险评估117第四节评估重大错报风险117一、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程式118二、识别两个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118 三、识别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119四、风险评估结果的修正121习题123第七章风险应对125第一节针对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总体应对措施126一、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与总体应对措施126二、增加程式不可预见性的基本方法127三、总体应对措施对拟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式的总体审计方案的影响128第二节针对财务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进一步审计程式128一、进一步审计程式的含义128二、进一步审计程式的性质129三、进一步审计程式的时间130四、进一步审计程式的範围131第三节控制测试与实质性程式131一、控制测试131二、实质性程式135三、控制测试结果与实质性程式实施结果的相互影响137习题137第八章审计抽样140第一节审计抽样概述141一、审计抽样的含义和特徵141二、审计抽样的种类141三、审计抽样的适用情形142第二节样本的设计、选取及抽样结果的评价143一、样本的设计143二、样本的选取146三、抽样结果的评价147第三节审计抽样的套用149一、审计抽样在控制测试中的运用149二、审计抽样在实质性程式中的运用154习题159第九章审计报告161第一节审计报告编制前的準备工作162一、评价审计中的重大发现162二、评价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错报162三、获取管理层声明163四、执行分析程式164五、完成质量控制覆核164六、评价审计结果165七、与治理层沟通165八、评价独立性和道德问题167第二节审计报告概述167一、审计报告模式的发展沿革167二、审计报告的作用168三、审计报告的种类169四、审计报告的基本内容169五、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172六、注册会计师对其他信息的责任175第三节审计报告基本类型176一、标準审计报告176二、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179三、在审计报告中增加强调事项段186四、在审计报告中增加其他事项段188习题190第十章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192第一节销售与收款循环概述193一、主要凭证和会计记录193二、销售与收款循环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194第二节交易的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式196一、概述196二、销售交易的内部控制197三、评估重大错报风险198四、销售交易的控制测试201五、销售交易的实质性程式202第三节营业收入审计204一、营业收入的审计目标204二、营业收入的实质性程式204第四节应收账款审计207一、应收账款的审计目标207 二、应收账款-账面余额的实质性程式207三、应收账款-坏账準备的实质性程式213习题215第十一章採购与付款循环审计217第一节採购与付款循环概述218一、主要凭证和会计记录218二、採购与付款循环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218第二节控制测试和交易的实质性程式220一、採购交易、付款交易的内部控制220二、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222三、评估重大错报风险223四、控制测试224五、交易的实质性程式224第三节应付账款审计225一、应付账款的审计目标225二、应付账款的实质性程式225第四节固定资产审计228一、固定资产的审计目标228二、固定资产-账面余额的实质性程式228三、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的实质性程式231四、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减值準备的实质性程式233习题234第十二章存货与生产循环审计236第一节存货与生产循环概述237一、存货与生产循环涉及的有关凭证和记录237二、存货与生产循环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238第二节存货与生产循环内部控制及控制测试239一、存货与生产循环内部控制239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241三、控制测试242第三节生产成本及营业成本审计242一、生产成本的实质性测试242二、营业成本的实质性测试244第四节存货审计244一、存货监盘245二、存货质量审计248三、存货计价测试248四、存货截止测试248五、存货在会计报表上的反映或披露的恰当性249第五节应付职工薪酬的审计250一、应付职工薪酬的审计目标250二、应付职工薪酬的实质性程式250习题251第十三章筹资与投资循环审计254第一节筹资与投资循环概述255一、筹资与投资涉及的主要凭证和会计记录255二、筹资和投资的主要业务活动256第二节筹资与投资循环的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256一、筹资活动的内部控制和内部控制测试概述256二、投资活动的内部控制和内部控制测试概述258第三节筹资相关项目的审计261一、负债的具体相关项目审计261二、所有者权益相关项目的审计263第四节投资相关项目的审计267一、交易性金融资产审计267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审计268三、持有至到期投资审计269四、长期股权投资审计269五、投资性房地产审计270六、应收利息审计271七、投资收益审计272八、应收股利审计272九、交易性金融负债审计273习题273 第十四章货币资金审计276第一节货币资金审计概述277―、货币资金与各交易循环277二、涉及的主要凭证和会计记录277三、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概述278四、与货币资金相关的重大错报风险279五、控制测试与主要的实质性程式280第二节库存现金审计281一、审计目标281二、库存现金内部控制测试281三、库存现金审计的实质性程式282第三节银行存款审计284一、审计目标284二、银行存款内部控制测试284三、银行存款的实质性程式285第四节其他货币资金审计291一、审计目标291二、其他货币资金的控制测试291三、其他货币资金的实质性程式292习题293第十五章特殊事项审计296第一节期初余额审计297一、期初余额的含义297二、期初余额的审计目标298三、期初余额的一般审计程式298四、审计结论和审计报告300第二节期后事项审计301一、期后事项的概念和种类301二、财务报表日至审计报告日发生的事项303三、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日后至财务报表报出日前知悉的事实304四、财务报表报出日后发现的事实305第三节或有事项审计306一、或有事项的概念306二、或有事项的种类306三、或有事项的一般审计程式307四、获取律师声明307第四节持续经营审计308一、管理层的责任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308二、计画审计工作与实施风险评估程式308三、评价管理层对持续经营能力做出的评估310四、超出管理层评估期间的事项或情况310五、进一步审计程式311六、审计结论312七、对审计报告的影响312八、与治理层的沟通317第五节关联方及其交易的审计318一、关联方及其关联方交易318二、风险评估程式和相关工作319三、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321四、针对重大错报风险的应对措施321五、评价会计处理和披露322六、其他相关审计程式323第六节会计估计审计323一、会计估计的性质323二、风险评估程式和相关活动324三、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328四、应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329五、实施进一步实质性程式以应对特别风险333六、评价会计估计的合理性并确定错报334七、其他相关审计程式335习题336第十六章企业内部控制审计339第一节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含义及业务承接340一、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含义及範围340二、内部控制审计业务承接341第二节计画审计工作342一、计画审计工作应考虑的事项342二、制定总体审计策略342 三、具体审计计画343四、对应对舞弊风险的考虑343第三节实施内部控制审计工作343一、自上而下的方法343二、测试控制的有效性346第四节内部控制缺陷评价349一、内部控制缺陷的分类349二、评价控制缺陷的严重程度350三、表明可能存在重大缺陷的迹象351四、被审计单位对存在缺陷的控制进行整改351第五节完成内部控制审计工作352一、形成审计意见352二、获取书面声明352三、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要素352四、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类型353五、考虑期后事项的影响357六、注意到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357习题358附录课后习题答案360参考文献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