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现象 星轨


光学现象 星轨

文章插图
星轨(光学现象)【光学现象 星轨】星轨是长时间曝光的图片中,由恆星产生的持续移动轨道 。换句话说,摄像机并未追蹤夜空中恆星的移动,恰恰相反,摄像机位置保持不动,随着时间的流逝,恆星本身发生了移动 。由此产生的图片显示了恆星在夜之苍穹下的移动轨迹 。
基本介绍中文名:星轨
外文名:Startrails
定义:由恆星产生的持续移动轨道 。
实质:地球自身自转的反射
星轨简介星轨其实是我们的地球自身自转的反射 。地球相对背景恆星以整圆形式旋转,旋转一周时间大约为23小时56分钟 。
光学现象 星轨

文章插图
因此,从地球角度观测,所有的恆星以整圆的形式旋转移动并最终回到最初的位置,这个周期也被称为恆星日 。这意味着,如果你抬头仰望头顶天空中的恆星,会发现它们在夜空中移动 。靠近两极的恆星会产生最小的圆,而靠近地球赤道的恆星则会产生最大的圆 。恆星,就像白日里的太阳一样,每夜每晚从夜空东边移动到西边 。每颗恆星每小时大约向西移动15度 。星轨其实是圆弧,或者部分圆,随着时光的流逝,它们在永不停歇的转圈移动 。拍摄方式拍摄工具1:支持B门或者T门或者支持30秒以上曝光的相机一部,数码或者胶片均可,镜头用套头即可,有条件的可以换适当的高端镜头(目前部分手机也可以照出星轨) 。2:三脚架一个,用来稳固相机不产生抖动或者位移 。3:快门线一条,用来连线相机,使相机在不产生抖动的情况下拍摄,快门线的种类很多,有机械快门线电子快门线,电子定时快门线等种类 。拍摄星轨推荐电子定时快门线 。準备工作相机的电池充满电,把相机稳定的紧固在三脚架上,把镜头的对焦方式改为手动,把快门线连线到相机上 。
光学现象 星轨

文章插图
星轨然后把相机对準一颗比较明亮的星星手动对焦,对焦到最清晰为準,然后把相机对準北极星,如果找不到北极星的话直接对準北方即可 。把相机的降噪关闭,以免降噪的处理时间影响拍摄 。把相机的ISO调整为100-800之间,快门调整为B门或者T门,用快门线设定曝光时间为15分钟左右,胶片相机可以曝光更长时间 。曝光时间太长的话背景会过亮,而且噪点会增多,曝光时间太短的话星轨又太短,对后期合成不利 。当然如果用胶片的话就无所谓了,只需要考虑曝光的问题即可,无需担心噪点问题 。快门线的间隔拍摄时间最好设定为5秒左右,太短的间隔时间也许会使相机快门暂时失效从而影响拍摄 。然后按下快门线,让快门线控制相机进行曝光,自己找个地方玩一会儿去吧 。照片拍出来之后就要后期合成了,需要的软体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photoshop(PS),版本为cs6 。用ps打开一张星轨的照片,然后把剩下的照片全选拖动进这张打开的照片里面,新打开的照片会以智慧型对象的方式打开,每打开一张照片按一下回车键,所有照片都打开之后选中除背景层之外的所有图层,混合方式改为变亮 。然后细微的调整一下没有对齐的照片,调整完成之后直接合併,然后保存为JPG格式图片即可 。地点选择需要找远离市区的地方,避开光污染 。找一个合适的前景,最好可以稍微仰拍,这样可以避免地平线附近较强的光污染,拍到天顶更明显的星星 。时间选择要避开日光,差不多日落后两个小时开始拍,拍到日出前两个小时 。还要避开月光,农曆15,满月附近那几天是没法拍摄的,初1附近那几天几乎整晚都可以拍摄,其他时候可以上网查具体的月出月落时间,避开月亮即可 。月光的照射下,月明星稀,星轨会很稀疏,但是地面景物会被照亮,也别具一格 。传统的单次长曝法面对月光下的天空基本没什幺办法,最多也只能曝光几分钟,而叠加法不受曝光时间限制,可以拍摄很长时间,呈现出不一样的景色 。天气选择必须是非常通透,万里无云的好天 。注意晚上郊外天气非常冷,做好防寒措施 。器材选择最好有超广角,最好有大一点的光圈,机器的高感不要太差 。还有一点很重要,定时快门线,用来设定间隔拍摄 。最好是有线的,有遥控的也要用那根有线的连线,因为长时间曝光,用遥控容易出现信号中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