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涛事件


柳涛事件

文章插图
柳涛事件【柳涛事件】2005年5月9日,福建《东南快报》采访人员柳涛在雨中的厦门街头苦苦等候了一两个小时,拍摄了一组雨中骑车人路遇马路陷阱摔跤的图片,照片极具现场感和冲击力 。此组相片经报纸和新华社的刊发进而在网路上广泛流传 。
基本介绍中文名:柳涛事件
时间:2005年5月9日
拍摄人:《东南快报》采访人员柳涛
拍摄事件:骑车人路遇马路陷阱摔跤的图片
事件过程2005年5月9日,福建《东南快报》采访人员柳涛在雨中的厦门街头苦苦等候了一两个小时,拍摄了一组雨中骑车人路遇马路陷阱摔跤的图片,照片极具现场感和冲击力 。此组相片经报纸和新华社的刊发进而在网路上广泛流传 。事件相关评论这个被隐喻为凯文卡特的新华社签约摄影采访人员,因为拍摄了一组市民雨中摔倒的图片,在全国引发了一场“采访人员传达新闻的责任和社会公德之间应如何平衡”的大讨论 。这组照片让名不见经传的柳涛瞬间捲入翻天覆地的是非评论之中,一时间,各方争鸣,毁誉参半 。其实无论柳涛是举起相机还是去把那个坑填平,只要果断出击,他都没有做错 。行进中,总会有困惑,总会有矛盾 。采访人员拍摄骑脚踏车者跌入水坑 职业道德受到质疑注解:2005年5月9日下午,一名骑车人冒雨经过福建厦门市厦禾路与凤屿路交叉路段时,因脚踏车前轮突然陷入一水坑,身体失去平衡摔倒 。当日下午,一场暴风雨袭击厦门,市区道路上的多处水坑让不少骑车人栽了跟头 。新华社发(柳涛 摄)CCTV讯息(社会记录):主持人阿丘:此照片一出,有人配上新版寓言《守坑待摔》 。路中一坑,一日,风雨大 。采访人员架像机于暗中多日,待摔坑者 。忽,“呯呯”一声,一骑车人顿摔 。采访人员大喜,不顾摔者死活,连拍三张 。心愉,笑曰:偶为此已候多日,呵呵呵 。后,扬走而去 。伤者在风雨中呻吟……主持人阿丘:唉,没想到,没想到,没想到,我一向对自己还是比较自信的,认为自己还是个有一定敏感度的人,总是努力把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的新闻呈现给您,满足您的第一需要,没想到本周却因为这几张照片犯了一次失误,这是频繁出现在各大网站和报纸的几张照片,第一天登出来时,有几百人在那争论,我觉得不值您花二十分钟在这听我唠叨,我没说 。第二天,有几千人在那争论,我还想,反应过头了吧,我还是没说 。结果一天没注意,好家伙,蹭蹭蹭,几万人!!!在那争得热火朝天 。我坐不住了,必须得说说了,几张照片,既不血腥,也不漏点,怎地就吸引了忒多眼球 。[网页上的各种争论]不管做什幺,先做人缺乏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采访人员是客观事实的真实记录者,不是义工采访人员职责所在,无可厚非坑不会是采访人员挖的吧假如那人摔死了……主持人阿丘:这几张照片最初登在2005年5月10号的福建《东南快报》上,后来经全国各大网站,报纸转载 。如今是争议四起,并有愈演愈烈之势,而这组照片的拍摄者,福建《东南快报》的摄影采访人员柳涛,在一开始还丝毫没有意识到,山雨欲来!在照片登出的第二天,其他媒体的采访人员找他的时候,他刚刚从那个“坑”,就是水坑那儿回来,在电话那头很认真地说:“我刚去看了,那个坑被填平了,但不够牢固,再来一场大雨,可能还会形成水坑 。主持人阿丘:看来这位仁兄这一跤摔得也是起了一定的作用,就是填补了一个下次还可能形成水坑的坑 。这位采访人员做事也不是虎头蛇尾,还去追蹤,可毕竟是等着人在那摔跤了,这下,得费费口舌说说清楚了 。央视2005年5月12日新闻:数家新闻网转载了摄影采访人员柳涛首发在福建某报上的一组新闻照片,照片记录的是一位骑车人在暴风雨中遭遇路上水坑而摔倒的全过程,新闻事件虽然不大,却引发了网上有关采访人员职业道德的热烈评论,截至今天零点,新浪网上的评论已经超过三千条,当时的前因后果如何,柳涛向本台采访人员作了一番解释 。解说:上午,本台采访人员,在厦门厦禾路梧村路段,也就是事发现场,见到了这起新闻事件的当事人,摄影采访人员柳涛,他向采访人员讲述当天的拍摄经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