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开泰中医药传统技艺


叶开泰中医药传统技艺

文章插图
叶开泰中医药传统技艺【叶开泰中医药传统技艺】叶开泰中医药传统技艺,2016年8月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基本介绍中文名:叶开泰中医药传统技艺
荣誉: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所属地区:湖北·武汉·江汉区
遗产类别:传统医药
基本信息所属地区:湖北·武汉·江汉区文化遗产名称:叶开泰中医药传统遗产编号:Ⅸ-1遗产类别:传统医药申报日期:2007年申报人/申报单位:江汉区遗产级别:市专家点评曾与北京同仁堂、杭州胡庆余、广州的陈李济同为中国四大药店之一 。汉口叶开泰中药店汉口叶开泰中药店始创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有385年的历史 。叶开泰的先祖叶文机从江苏来汉口,在大码头鲍家巷赁一店屋,悬壶应诊,是为“叶开泰”之始 。此后相传17代,前店后厂 。从清乾隆至鹹丰百余年间,自设作坊,狠抓质量 。所有自製成药,进药时无不严格把关,使用道地药材,绝对做到“宁缺勿滥,不好再来” 。因而得以畅销湘、粤、赣、皖、豫、陕各省和港澳远至南洋 。其特点是叶开泰的药,一个字--灵 。而且越传越神 。作坊屏风上贴有“宁缺勿滥,不好再来”的警示语 。历史叶开泰的创始人名叫叶文机,安徽人,其父是一个民间老中医,号称叶神仙 。明崇祯4年(1631年),因李自成造反,安徽大乱 。叶文机随父逃难到湖北汉口镇,在今汉阳古琴台附近摆起了药摊,行医卖药,叶氏后裔将此年定为叶开泰药店创始之年 。6年后,叶神仙去逝,叶文机在汉口汉正街一带的大夹街第23家买了一座青砖古屋,正式挂出了“叶开泰药铺”招牌 。取名叶开泰,乃叶神仙之嘱:“叶家药铺开业,只图国泰民安”,以叶氏之姓加开泰之意,便名为叶开泰 。尔后不久,又更名为叶开泰药店,与当时先后挂牌的同仁堂、陈李济、胡庆余并称为中国四大药店,代代相传经久不衰 。只是一个老字号中药店之名━叶开泰药店 。懂点中医药历史的人皆知,中国自明代崇祯以来,产生了四大中药店,即北京的同仁堂、杭州的胡庆余、广州的陈李济、武汉的叶开泰 。这四家大中药店都是以前店后场(前店卖药,后场製药)方式经营各自的名牌药品 。近400年过去,沧海桑田,改朝换代,同仁堂、陈李济、胡庆余三家药店招牌依然(虽然实质全变),独有叶开泰药店名存,店缺不在了 。儘管很多人都记得武汉民众乐园曾有一个灯迷:“一蓬顺风到暹罗”,其迷底为“叶开泰”;知道武汉三镇曾流传一首儿歌:“叶开泰,卖得快,金字招牌传九州 。论药店,它为首,卖的人参燕窝头,质既真,价又实,不欺童叟 。富不骄,济苦贫,心地仁厚爱同仁;培良材,亲员工,宽雅有度;善必报,福泽长,芳名永留 。创始人 开创人,叶文机(叶开泰第一代),叶时芬(叶文机儿子,第二代),叶宏直、叶宏正、叶宏良、叶宏忠、叶宏彦、叶宏庶(第三代) 。叶开泰创业时期採取了“软硬”兼施的经营战略 。“软”即尽力义务救死扶伤,创建口碑信誉,创建一种经营文化 。对无钱买药的穷人,叶开泰不仅施捨医药,而且义务到岳阳等地灾民中去义诊,同时在汉口设立施粥棚赈灾救民 。所谓“硬”,乃是力争炮製天下第一优质的中药,以“前店后场”,绝不欺人欺世为办店方针,创造一种社会信得过的必须产品 。“前店后场”,就是店铺前堂是药店,行医卖药,店铺后面则是中药加工泡製场 。叶开泰的製药原则是从严格购进优质原材料开始,以“修盒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的慎独精神,一丝不苟地按照中医药传统炮製法製药,绝不苟且通融 。所谓“虔诚修盒,遵古炮製” 。叶开泰很快有了良好口碑,在民间传开了“叶开泰的药吃死人都是好的”━你吃叶开泰的药死了,绝不会是药有问题,而是你病入膏肓,命该去了 。几百年来,民间传说了叶开泰的许多神话故事 。如汉口大夹街失火了,全街都烧光了,唯有街中的叶开泰药店一丝不损,完好无缺━以此证明救死扶伤行善的叶开泰药店好心有好报 。创始人传奇 早在20世纪30年代,汉口叶开泰,就与北京同仁堂、杭州胡庆余、广州陈李济齐名,号称中国四大中药方 。叶开泰中药店,在汉口有三百多年历史,它的自製名药参桂鹿茸丸、八宝光明散、虎骨追风酒、十全大初丸,名闻遐迩,远销海外 。叶开泰製药,始终恪守虔诚修合、遵古炮製的传统 。在它的店堂里,高悬两块金匾,一边与着“修合虽无人见”,一边写着“存心自有天知”,原来是在凭良心从业 。从叶开泰开出来的药,包包货真价实,你放心吃好了 。三百多年来,叶开泰的信誉,几乎从来没有受到过挑战 。因此,喜欢说俏皮话的汉口人,有句口头禅是:叶开泰的药——吃死人都是好的 。传奇《武汉文史资料》1980年第一辑发表了《中国四大中药店之一的叶开泰》 。这篇文章,由叶氏第16代人叶元同口述,赵铎于1962年整理,郭友文于1980年第一辑发表了《中国四大中药店之一的叶开泰》 。这篇文章,由叶氏第16代人叶元同口述,赵铎于1962年整理,郭友文于1980年编改 。文章谈到选料时写道:“如制虎骨追风酒的虎骨,要选购前有风眼后有帮骨的腿骨来炖製虎胶,并配用高度汾酒 。制参桂鹿茸丸,要选购一等石柱参、正安桂和马铌茸,并配以高丽参 。制八宝光明散所用的麝香要选购杜圣兴的,冰片要选购炒草堂的正大梅 。”至于配方和操作规程,都有严格规定 。制丸药一定要“炒老烘乾”,如“製药酒,必须浸泡两年以上” 。荣誉2016年8月,长江网报导叶开泰传统中医药文化入选湖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本报讯(采访人员王雪通讯员韩红)《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将于今年11月1日正式施行 。昨从市人大常委会新闻通气会上获悉,我市有13个非遗项目入围省非遗目录,使武汉省级以上非遗项目达到79项 。截至2016年7月底,我市共拥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530项,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92人,各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範基地17个,省级非遗传承示範基地4个 。黄陂区、汉阳区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是我市第一部非遗地方性法规,将对我市非遗保护起到重要作用 。《条例》提出分级保护,对国家、省、市、区四级名录中的代表性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採取不同的保护措施 。《条例》鼓励、支持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园区),并明确市文化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旅游主管部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列为本市旅游形象宣传内容,支持、指导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基地(园区)、文化生态保护村落(街区)和有条件的代表性传承人、保护单位开发旅游项目,引导旅游经营者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旅游产品 。据介绍,我市将依託中国非遗基金建设全国最大的非遗主体保护传承园区,该园区将落户黄陂 。武汉市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大禹治水传说2.古琴艺术3.武汉杖头木偶戏4.武汉相声5.江氏秤製作技艺6.苏恆泰油纸伞製作技艺7.古籍修复技艺8.叶开泰传统中医药文化9.楚剧10.武汉木雕11.扬子江传统糕点製作技艺 12.老四知堂郑氏正骨疗法13.木兰庙会责编:彭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