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一般常规

麻醉一般常规【麻醉一般常规】麻醉所用各种器械和仪器应保持良好状态,并定位放置,便于随时取用 。经常检查药品的储存数量、质量及保管等情况,对规定的剧毒药和成瘾药应由专人保管,建立使用登记制度,严格领用制度 。
前準备工作1.麻醉所用各种器械和仪器应保持良好状态,并定位放置,便于随时取用 。经常检查药品的储存数量、质量及保管等情况,对规定的剧毒药和成瘾药应由专人保管,建立使用登记制度,严格领用制度 。2.麻醉科应有一套完整的急救设备,包括各种急救药物、气管内插管及附属用具、纤维支气管镜、人工呼吸器、快速输血器、心电监测仪、心脏除颤起搏器和各种监测仪 。平时应经常检查急救物品和外出急救箱的準备情况,使之处于备用状态 。3.术前应将气管导管、喉镜、氧气、麻醉机、吸引器等準备妥当,并检查是否合用;硷石灰是否失效,消毒穿刺包是否过期,各种导管和药品的质量和消毒是否可靠,吸引器的效能和氧气的贮备情况更应仔细检查 。4.麻醉中如作血气、血清电解质等特殊检查,麻醉前应先将仪器校準,以便随时使用 。麻醉中如测中心静脉压、动脉内直接测压、肺动脉压和肺毛细血管嵌入压及心排血量等,应将有关器材和仪器準备好 。5.实施麻醉前应核对患者姓名、手术部位,并应检查术前準备工作是否完善 。术前访视麻醉前应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包括阅读病历,了解患者的全面情况,着重了解以往手术史、麻醉史和术前準备情况,并作必要的检查 。同时了解患者对本次手术和麻醉有何顾虑、意见和要求,作必要的解释工作 。同时应向患者家属讲明麻醉可能发生的危险和併发症 。根据患者的合作程度和手术方式,选择适当的麻醉药物和方法,必要时对术前準备提出补充意见 。术前讨论对重危患者和疑难病例麻醉科应进行讨论,必要时麻醉医师参加病房术前讨论,提出麻醉方案,包括麻醉前準备、麻醉方法和药物选择,麻醉人员的安排,预测可能发生的困难、併发症、意外及预防措施 。麻醉选择包括麻醉方法和麻醉药的选择,其原则是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做到止痛完善、操作简便、能适应手术的需要,并适当考虑患者要求 。1.在选择麻醉时,必须全面考虑下列诸条件(1)患者年龄、性别以及心、肺、肝、肾等主要脏器的功能情况,疾病对机体所造成的生理紊乱的程度和机体的代偿功能 。(2)术前经过何种治疗、效果如何、有无副作用 。(3)手术的性质,包括手术时间、部位、範围、手术体位、创伤和刺激大小等 。(4)麻醉药物和方法对患者病情的影响 。(5)麻醉设备条件(器械和药品)和麻醉者的技术熟练程度 。(6)根据术中病情变化及手术的具体情况与要求,能否及时改变麻醉方法 。2.不同部位手术的一般麻醉方法(1)头部:多选用局麻或气管内全麻 。(2)颈部:多选用局麻或颈神经丛阻滞麻醉 。包块过大或有呼吸道压迫症状者需用气管内插管,必要时清醒插管后再行全麻 。(3)胸壁:根据手术大小选用局麻、肋间神经阻滞、硬膜外阻滞或全麻 。(4)胸内:以气管内全麻为安全 。支气管成形手术、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胸膜瘘和大咯血者以及胸腔镜下手术时须用支气管内全麻 。(5)腹部:上腹部手术以全麻为好,也可选用硬膜外阻滞或全麻加硬膜外阻滞;下腹部手术可以选用硬膜外阻滞、局麻和蛛网膜下腔阻滞 。(6)肛门会阴部:常用鞍麻、低位硬膜外或骶管阻滞,也可以选用局麻 。(7)上肢:多选用局麻或臂丛神经阻滞 。两侧上肢手术,可选用全麻或高位硬膜外阻滞 。(8)下肢:多选用局麻、蛛网膜下腔阻滞或硬膜外阻滞 。观察和处理1.麻醉期间的观察和处理应包括麻醉的操作、麻醉情况的观察、对患者的监测,掌握手术中输液、输血和根据麻醉与病情的需要採取适当的措施 。2.麻醉中的监测一般包括脉搏(或心率)、血压、呼吸和SpO2,根据病情需要可监测体温、心电图、吸入氧浓度、尿量、中心静脉压(CVP),呼气末CO2与麻醉气体浓度和肌松情况,必要时监测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嵌入压、心排血量和测定血液pH、PO2、PCO2及血清电解质情况 。3.麻醉期间应密切观察和记录患者的主要生命体徵,呼吸、脉搏、血压在麻醉平稳后至少每15min测量和记录一次,必要时随时测量并作记录 。4.麻醉期间麻醉医师不能擅离职守,发现病情变化应做必要的处理,并作记录,如有重大病情变化应通知手术医师,必要时报告上级医师,及时加以处理 。麻醉记录1.凡施行麻醉必须填写麻醉记录单 。2.填写记录单须由麻醉者于麻醉前开始按规定逐条填写,以便核对患者和掌握整个手术麻醉过程的病情变化 。3.填写麻醉记录单的要求(1)麻醉前应记录:①体格检查、检验结果及各种特殊检查中的重要情况;术前的特殊治疗及其结果 。②麻醉前用药的药品名、剂量、方法及时间 。③患者到达手术室时的血压、脉搏与呼吸,必要时包括体温、心电图等 。(2)麻醉过程中应记录:①麻醉诱导是否平稳,不平稳时须记录其原因 。②按要求记录血压、脉搏与呼吸 。③麻醉及手术起止时间,麻醉方法、麻醉药用量和用药时间,持续静滴者应记录起止时间 。④椎管内阻滞时的穿刺部位和麻醉範围 。全身麻醉应记录是否气管插管、气管插管途径和导管号码及其他通气导管的套用,如双腔管、喉罩等插管是否困难均应準确记录 。⑤患者体位和术中改变体位情况 。⑥麻醉过程中重要治疗,包括输液输血及各种药物等,準确记录用量和时间,药物须记录全名或经公认的简名 。⑦手术的重要操作步骤,如开胸、开腹,其他特殊事项以及术中意外事件,如大量失血、呼吸停止、发绀、呕吐等 。(3)手术完毕时应记录:①所施行手术的名称和术后诊断,手术、麻醉与护士组人员姓名 。②输液、输血,麻醉药总用量,术终患者意识、反射、血压、脉搏及呼吸情况 。③术中尿量、出血量及胸、腹腔液量等 。术后随访麻醉医师一般应在术后1-3d内随访,了解麻醉后恢复情况,最后写出麻醉总结 。如有术后併发症应参加有关讨论和协助处理 。器材的管理1.一次性使用器材如各种气管内导管、螺纹管、腰穿针、硬膜外穿刺套件、留置针、中心静脉导管、三通接头和各种联接管等应分类放置、妥善保管、定期检查并及时补充 。2.重複性使用的喉镜片、牙垫、衔接管、气管导管、口咽通气管等使用后先用肥皂水将管腔内外刷洗乾净,然后置于75%乙醇或2%硷性戊二醛溶液内浸泡0.5h,或福马林熏箱内4-6h,消毒完毕后再放于无菌盘内备用 。3.橡皮螺纹管和贮气囊(呼吸囊)用后以清水清洗,放阴凉通风处自然乾燥备用 。4.呼吸道感染、肝炎、HBsAg阳性及其他传染病患者麻醉应儘量使用一次性物品,如重複使用喉镜片、各种导管、螺纹管、贮气囊等须煮沸、高压灭菌、过氧乙酸溶液或2%硷性戊二醛溶液浸泡消毒 。5.硬膜外或腰椎穿刺针用清水沖洗净后,置于穿刺包内高压灭菌 。急用时可煮沸20min 。6.硬膜外导管多为一次性使用 。如需消毒,可用清水沖洗管腔内外,煮沸15-20min后浸泡于10%福马林溶液中备用,使用前套用无菌生理盐水沖洗净管腔内外;或用清水沖洗后,置玻璃器皿内,放在穿刺包内高压灭菌备用 。7.有特殊呼吸道感染者使用后的麻醉机,将硷石灰倒净,并在密闭容器中用环氧乙烷消毒10h后取出备用 。麻醉机应每周清擦1次 。8.呼吸器用后以清水沖洗管道部分,然后放置于福马林薰箱内4-6h后,置阴凉通风处,令其自然乾燥 。主机按说明书规定方法消毒 。呼吸器宜有专人保管,定期检查,排除故障 。9.心电、血压、SpO2、呼气末CO2、麻醉气体、肌肉鬆弛和其他多功能监测仪、血气分析仪、生理记录仪等精密仪器应有专人保管,用后登记使用情况 。久置未用者,应每月通电检查1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