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胶体凝聚与分散

土壤胶体凝聚与分散【土壤胶体凝聚与分散】胶体有两种存在状态溶胶与凝胶 。当胶体固相颗粒均匀分散在溶液中时为溶胶状态;反之,当胶体固相颗粒相互凝聚呈絮状或沉澱,则成为凝聚状态 。胶体的凝聚与分散主要取决于胶体颗粒之间的吸引力和静电斥力的大小 。
不管是胶核之间的分子引力或是静电斥力都与校核之间的距离有关,在扩散层较薄时,胶核之间的距离较小,分子同引力往往超过静电引力而使土壤胶体凝聚;而扩散层较厚时,胶核之间的静电引力往往比分子间力,使土壤胶体颗粒呈分散状态 。扩散层的厚度与胶体类型、补偿离子价数以及离子水化度有关 。
基本介绍中文名:土壤胶体凝聚与分散
外文名:Soil colloids coalesce and disperse
状态1:溶胶
状态2:凝胶
取决因素:颗粒之间的吸引力和静电斥力
作用:水稳性团聚体等
影响因素影响土壤胶体凝聚与分散的因素主要有两个(1)补偿离子的特性不同种类的离子对土壤胶体的凝聚作用有很大的影响 。价数高的离子、水化半径小的离子,其对土壤胶体电荷的补偿能力强,往往使土壤胶体的扩散层变薄,因而对土壤胶体的凝聚能力较强 。土壤溶液中常见阳离子的凝胶能力大小顺序如下:Fe3+>AI3+>Ca2+>Mg2+>H+>K+≥NH4+>Na+阳离子对土壤胶体的分散作用则与上述顺序完全相反 。(2)离子浓度离子浓度对胶体凝胶也有很大的影响 。凝聚力随着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增强,即使凝聚力弱的一价离子,在高浓度时也可使土壤胶体凝胶 。反之,即使是三价阳离子,在浓度很低时,也不能使分散的凝胶凝聚下来 。一价阳离子对上壤胶体的凝聚往往是可逆的,当电解质浓度降低后又分散成溶胶 。这样的凝胶形成的上壤结构是不稳定的 。如盐土表面的粒状结构是由于上壤中含有大量的盐分,使上壤胶体凝聚而形成的,湿润后又分散成无结构的土壤 。而二价、三价阳离子引起的凝聚作用往往是不可逆的,可形成水稳性团聚体 。套用农业上常用烤田、晒垡、冻垡等措施来增加土壤溶液中的电解质浓度,以促使土壤胶体的凝聚,改善土壤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