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时代划分


地层时代划分

文章插图
地层时代划分地层时代划分,也可称地层年代划分,是国际上流行的地层划分依据之一 。地层时代划分以地层形成年代作为依据而划分 。在某一特定地质时间间隔内所沉积的一套地层即为年代地层单位 。年代地层单位之间的界限应为沉积登时面或同时沉积面 。确定等时面的方法包括生物地层学(根据标準化石)、同位素年代学(适用于寒武纪的深层变质地层)、古地理(海陆变迁)、古地磁(适用于寒武纪以后的地层)和古气候等方法 。一般情况下,层面和不整合面都可作为年代地层界面 。
【地层时代划分】现阶段,我国普遍採用宇、界、系、统、阶的顺序简述我国在地层时代划分的情况 。
基本介绍中文名:地层时代划分
外文名:The stratigraphic age division
划分类别:宇、界、系、统、阶
划分方法:生物地层、同位素年代、古地理等
宇级单位划分宇是全球最大的一级年代地层单位,是一个宙的时期形成的全部地层 。对这一级别的年代底层划分,我国曾长期沿用二分方案,即隐生宇和显生宇 。至20世纪80年代后,为与国际接轨,我国沿用了国际上已公认的三分方案 。即太古宇、元古宇和显生宇 。界级单位划分界是小于宇与大于系的年代地层单位,是一个代的时期内形成的全部历程 。长时间内,我国对这一级别的划分基本上是对显生宙时期的地层沿用了国际上通用的三分方案 。而对显生宙以前的地层,由于研究程度都较低而未进行界级划分,只笼统称为前寒武系 。后又有下前寒武系、上前寒武系之分 。现在,基本上沿用了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划分方案 。即根据地质年代间隔,将太古宇自下而上分为始太古界,古太古界、中太古界、新太古界 。将元古宇与自下而上分为古元古界、中元古界、新元古界;根据生物演化的重大阶段将显生宇自下而上分为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 。系级单位划分系是小于界,大于统的年代地层单位,是一个系的时期内形成的全部地层 。我国对系级年代地层的划分和使用历史悠久 。早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即已开始使用 。但主要是涉及显生宙时期的地层,而且基本上沿用了当时国际上已经通用的划分方案,并一直延续下来 。及至下而上,将古生界分为: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将中生界划分为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将新生界划分为:第三系、第四系 。震旦系震旦纪为地质年代名称,元古宙晚期的一个纪 。是在中国命名并向国际推荐的一个地质年代单位 。开始于约8亿年前,结束于约6亿年前 。属于新元古代的晚期 。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称震旦系 。震旦系分为下统和上统二分方案 。
地层时代划分

文章插图
寒武系寒武纪(Cambrian)是显生宙的开始,距今约5.42亿年前—4.88亿年 。寒武纪可再分为早寒武纪、中寒武纪、晚寒武纪 。寒武纪是显生宙最早的地质时代,下一个纪是奥陶纪 。在传统理论上它可区分为三个时期:早寒武纪(5.41-5.4亿年前)、中寒武纪(5.4-5.23亿年前)、以及晚寒武纪(5.23-4.92亿年前) 。这是建立在岩石地层学上的分法 。寒武系是寒武纪形成的地层,分下、中、上三个统 。中国寒武系共有九个阶,分属三个统 。中国寒武系全为海相沉积,分布几乎遍及全国各地 。寒武系代表古生代第一次海浸,多为浅海相,对各种生物繁殖极为有利 。岩层沉积程式也极有规律,由砂岩、页岩到灰岩 。在华北及东北南部,下寒武统以紫红色页岩为主夹灰岩;中寒武统以厚层鲕状灰岩为主;上寒武统主要为薄层灰岩及竹叶状灰岩 。在华中西南,寒武系以巨厚白云质灰岩,白云岩和厚层灰岩为主 。下寒武统在东南区以黑色页岩为主,中上寒武统以黑色薄层灰岩含大量球接子类三叶虫为主 。在西北区的三叶虫类与东南区相似 。奥陶系奥陶纪(Ordovician Period,Ordovician,符号O),地质年代名称,是古生代的第二个纪(原始的脊椎动物出现),开始于距今488个地质单位之前(4.8亿年前)~444个地质单位之前(4.4亿年前),延续了4200万年 。在奥陶纪与志留纪之间隔着一起大规模物种大灭绝——伽马射线暴 。在此次物种大灭绝中,60%的物种灭绝,主要灭绝动物有:圆月形镰虫、彗星虫、原始生物 。奥陶纪开始于同位素年龄485.4±1.9Ma(Million Anniversary,百万年、),结束于443.4±1.5Ma 。奥陶系(Ordovician System)指奥陶纪形成的地层 。国际奥陶系分下、中、上三个统、六个阶 。下奥陶统包括特马豆克阶(Tremadocian)、弗洛阶(Floian),中奥陶统包括大坪阶(Dapingian)、达瑞威尔阶(Darriwillian),上奥陶统包括桑比阶(Sandbian)、凯迪阶(Katian)、赫南特阶(Hirnantian) 。中国奥陶系同样分下、中、上三个统、六个阶 。下奥陶统包括特马豆克阶、弗洛阶,中奥陶统包括大坪阶、达瑞威尔阶,上奥陶统包括艾家山阶)、钱塘江阶、赫南特阶 。志留系志留纪(Silurian Period)(笔石的时代,陆生植物和有颌类出现)是早古生代的最后一个纪,也是古生代第三个纪 。约开始于4.4亿年前,结束于4.1亿年前 。日本学者音译(日语志留读作siru,音近Silu),中文借用 。由于志留系在波罗的海 哥德兰岛上发育较好,因此曾一度被称为哥德兰系 。志留纪可分早、中、晚三个世 。志留系(Silurian System)是志留纪时期形成的地层 。志留系在波罗的海的哥特兰岛发育较好,故曾称哥特兰系(Gotlandian System) 。志留系现分为下、中、上、顶四个统 。在西欧(英国),下、中、上三个统分别称为兰多弗里统、文洛克统和拉德洛统 。后来把英国志留系与泥盆系之间的过渡层——含鱼化石的当顿统置于志留系 。在捷克斯洛伐克波希米亚地区,于拉德洛统之上还建立了普里多利统 。中国志留系以华中、西南区发育较好 。笔石相及介壳相均发育 。长江下游宁镇山脉地区,志留系下部为笔石页岩,中部为壳相砂页岩,上部为砂岩,可能属介壳相 。湘、粤、桂区,志留系发育不全,均为笔石页岩 。西北区志留系以祁连山区发育较好,一系三分明显,下部为笔石页岩,中部为珊瑚灰岩与页岩互层,上部为红色砂岩 。东北、内蒙古区志留系以吉林中部和小兴安岭发育较好,为碎屑岩夹珊瑚礁灰岩 。西藏区志留系发育较全,为笔石页岩和珊瑚灰岩 。火山岩相以滇西保山地区为代表 。沉积矿产有川北、皖南、滇东、甘肃南部志留系中的煤、苏南中志留统的磷,滇东上志留统的铝土矿等 。2001年全国地层委员会将中国志留系四分,下统自下而上建有龙马溪阶、大中坝阶和紫阳阶,中统下部建有安康阶,上部尚未建阶,上统尚未建阶,顶统尚未建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