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女诗人 李冶


唐朝女诗人 李冶

文章插图
李冶(唐朝女诗人)【唐朝女诗人 李冶】李冶(730~公元784年),字季兰(《太平广记》中作“秀兰”),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后为女道士,唐朝诗坛上享受盛名的女诗人 。晚年被召入宫中,至公元784年,因曾上诗叛将朱泚,被唐德宗下令乱棒扑杀 。
李冶与薛涛、鱼玄机、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 。诗以五言擅长,多酬赠谴怀之作,《唐诗纪事》卷七八有云:“刘长卿谓季兰为女中诗豪 。”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着录《李季兰集》一卷,今已失传,仅存诗十六首 。
基本介绍本名:李冶
字号:字季兰(一作秀兰)
所处时代:唐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复州竟陵(湖北天门)
出生时间:公元730年
去世时间:公元784年
主要作品:《八至》《寄校书七兄》《明月夜留别》
主要成就:与薛涛、鱼玄机、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
信仰:道教
职业:诗人、道士
人物生平李冶容貌俊美,天赋极高,从小就显露诗才 。六岁那年,曾写下一首咏蔷薇诗:“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 。”“架却”,谐音“嫁却” 。她父亲认为此诗不祥:小小年纪就知道待嫁女子心绪乱,长大后恐为失行妇人 。而这也不幸被他父亲言中(原文:季兰五六岁时,其父抱于庭,令咏蔷薇云云 。父恚曰:“必失行妇也 。”后竟如其言) 。十一岁被父母送到玉真观出家为女道士,她依然神情潇洒,专心翰墨,生性浪漫,爱作雅谑,加及她又善弹琴,尤工格律 。当时超然物外的知名作家陆羽和释皎然(俗家姓谢,是谢灵运十世孙)均同她意甚相得,着名诗人刘长卿也与她有密切联繫 。她还与朱放、韩揆、阎伯钧、萧叔子等人情意非常投合 。她的《寄朱放》《送阎二十六赴剡县》等诗一扫从来女性作家的羞涩之态,坦然男女社交,在其后千年的历史上都是罕见的 。唐贞元年间,唐代宗李豫得知她的才华,特地召见她赴京入宫,那时,她已进入暮年,正栖身着名的花都广陵 。接旨后,只得应命北上 。她有七律《恩命追入留别广陵故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为“其详词意,不类冶作”,似乎缺乏根据 。文学成就李冶的诗以五言擅长,多酬赠谴怀之作 。刘长卿对她的诗极其讚赏,称她为“女中诗豪” 。高仲武评论说:“士有百行,女唯四德 。季兰则不然 。形器既雄,诗意亦荡 。自鲍照以下,罕有其伦 。”又说她“上比班姬(婕妤)则不足,下比韩英(兰英)则有余 。不以迟暮,亦一俊妪 。”她与薛涛、鱼玄机、刘采春一起,被人称为“唐代四大女诗人” 。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着录《李季兰集》一卷,今已失传,仅存诗十六首 。清人汪如藻在修编《四库全书》时进献给乾隆皇帝的藏书中也有《薛涛李冶诗集》二卷 。个人作品《八至》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赏析:“至近至远东西 ”,写的是一个浅显而至真的道理 。东、西是两个相对的方位,地球上除南北极,任何地点都具有这两个方向 。两个物体如果不是南北走向就必然有东西区别 。所以“东西”说近就近,可以间隔为零 ,“至近”之谓也 。如果东西向的两个物体方向相反,甚至无穷远 ,仍不外乎一东一西 ,可见“ 东西”说远也远,乃至“至远” 。这“至近至远”统一于“东西”,是常识,却具有深刻的辩证法 。“至深至浅清溪”,清溪不比江河湖海,“浅”是实情,是其所以为溪的特徵之一 。同时,水流缓慢近于清池的溪流,可以倒映云鸟、涵泳星月,形成上下天光,令人莫测浅深,因此也可以说是深的 。如果说前一句讲的是事物的远近相对性道理,这一句所说的就是现象与本质的矛盾统一,属于辩证法的不同範畴 。同时这一句在道理上更容易使人联想到世态人情 。总此两句对全诗结穴的末句都具有兴的意味 。《明月夜留别》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 。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