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县


彭县

文章插图
彭县彭县,四川省旧县名,即今县级彭州市(成都市代管) 。彭州位于四川省中部,占地面积1421平方千米,建城区面积28.37平方千米 。人口80.53万人(第六次人口普查),非农业人口29.4万 。
【彭县】彭州是古蜀文化发祥地之一,成都半小时经济圈内,距成都市区19公里,属成都市19个区(市)县之一,自然格局,辖20个镇(街道办)、11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和236个村民委员会 。彭州素有“天府金彭,蜀汉名区”的美誉,曾是四川省前几届十强县 。1993年11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彭县撤县设立彭州市 。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彭县
外文名称:Peng county
电话区号:028
邮政区码:611930
地理位置:位于四川省中部
面积:1421平方千米
人口:80.53万人
简介彭州市代码:510182拼音:PengZhouShi,彭州市辖1个街道办:天彭街道办,19个镇:、致和镇、蒙阳镇、龙门山镇、小鱼洞镇、磁峰镇、通济镇、白鹿镇、新兴镇、丽春镇、桂花镇、红岩镇、葛仙山镇、敖平镇、军乐镇、隆丰镇、丹景山镇、昇平镇、九尺镇、三界镇,1个国家级产业园(成都家纺服装产业园)1个省级开发区(彭州工业开发区)历史沿革彭州历史悠久,相传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即有彭人在此劳动生息繁衍 。之后立业兴国,建都程上,成为古巴蜀族立国的原始核心部分 。《华阳国志》说:“蜀工鱼凫于湔山,后有王日杜字,教民务农,移治郫邑” 。今考“程上”即为新兴镇,“湔山”即起于新兴镇附近之阳平山,“郭邑”即桂花镇、隆丰镇、丽春镇、庆兴乡相毗连的“九陇”黄土丘陵 。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后推行郡县制度,始于境内置县,今境内为繁、郫、湔氐三县地,束手蜀郡 。南北朝时期,由于政权割据,更迭频繁,彭州的建置沿革也变化纷繁,境内先后置为繁县、南普寿县、南晋寿郡、天水郡、九陇郡、东益州等等 。隋统一全国后,推行州县二级制,公元583年罢九陇郡为九陇县,公元602年置蒙州,领九陇、清城、郭县 。唐高宗仪风二年(公元677年)又在九陇界南置蒙阳县 。唐武后垂拱二年(公元686年),置彭州 。《元和郡县誌》说:“彭州以岷山导江,江出山处,两山相对,古谓之天彭门,因取以名”,此为今彭州名称的由来 。彭州历唐宋元三代,均以天彭镇西北故繁城为州治,先后领九陇、导江(今都江堰市地)、唐昌(今郫都区地)、蒙阳等县 。这个时期彭州商贾云集,市场繁荣,为川西重要的商贸中心 。元代诗人汪元量《彭州歌》赞:“彭州昔号小成都,城市繁华锦不如 。”足见其盛 。明代在地方行政建置上推行府州县三级制,在洪武十年(公元1337年)降彭州为彭县,蒙阳县亦废州为镇 。明、清两代,彭县皆隶于成都府 。辛亥革命后彭县曾先后隶西川道、四川省第一行政督察区 。民国防区时代为川军邓锡侯部的防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彭县隶属温江专区,境内分8区、30乡、4镇;1983年温江地区行政公署撤销后,改属成都市 。1993年11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彭县撤县设立彭州市 。市情概况彭州属古蜀定居立业之地,与三星堆、金沙一脉同源,有不少文物被国家文物局列为“中国文物精华” 。彭州也是道教的发祥地之一,阳平观曾经是道教创立时二十四治之首,还有东南亚最高佛塔——龙兴寺81米的舍利塔 。2008年,彭州遭遇了震惊世界的汶川“5·12”特大地震灾难,彭州坚持加快科学重建、科学发展,胜利夺取了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伟大胜利,城乡面貌变化巨大,各个新型小区、乡村酒店遍布20个镇(街道办),呈现出崭新的新农村综合体形态,拥有了白鹿中法传统风情小镇、海窝子明清仿古小镇、寿阳泉川西民院落等一批独具特色的新的旅游资源和品牌,彭州正以“牡丹故乡、避暑胜地、宗教文化、地质奇观”为四大旅游特色,逐渐成为成都、重庆等大都市的假日休闲港湾 。彭州还确定了“4211”即四区两核一带一轴的发展战略,全力打造“绿色生态之都、千亿产业之城、田园休闲之谷” 。彭州是一块神奇诱人的土地,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然地理人文风物独具特色 。“牡丹故乡、避暑天堂、五教汇聚、地质奇观”构成彭州四大主体特色旅游资源,同时拥有五大国家级旅游品牌:“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白水河国家自然保护区”、“白水河国家森林公园”、“龙门山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湔江国家湿地公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