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派哲学


六派哲学

文章插图
六派哲学【六派哲学】六派哲学(梵?addar?ana),亦作正统派(Astika),指代表印度正统古典哲学的六个哲学派别 。印度古籍中所言及的六派哲学,有时候也包含非正统派的哲学,因此所谓六派,其派名并不确定,但是就印度学领域内之术语而言,则纯指成立于西元前后的六个出自婆罗门教的学派 。六派哲学兴起于笈多王朝时期 。!!
基本介绍中文名:印度六派哲学
简介:印度正统古典哲学的六个哲学派别
国家:印度
性质:学术派别
基本信息六派哲学(梵?addar?ana),亦作正统派(Astika),指代表印度正统古典哲学的六个哲学派别 。印度古籍中所言及的六派哲学,有时候也包含非正统派的哲学,因此所谓六派,其派名并不确定,但是就印度学领域内之术语而言,则纯指成立于西元前后的六个出自婆罗门教的学派 。六派哲学兴起于笈多王朝时期 。共同尊奉《吠陀经》,这六派分别为:弥曼差(Mimā?sā)、吠檀多(Védānta或 Uttara Mimamsa)、数论(Sā?khya):于公元前4世纪由迦毗罗所创立 。胜论(Vai?e?ika)、正理论(Nyāya)、瑜伽(Yóga) 。六派哲学的经典弥曼差:《弥曼差经》、吠檀多:《梵经》、数论:《数论颂》、胜论:《胜论经》、正理论:《正理经》、瑜伽:《瑜伽经》 。六派哲学详述(1)弥曼差(Mīmāmsā)学派的哲学︰本派主要的意图是将《吠陀》中所记载的祭仪,给予论理的解释,并依法(达磨)而从事正确的实践 。其根本思想是︰《吠陀》文献非人类或神所造,而是在久远的过去世界即已存在,是圣者依据神秘的力量所感得的 。《吠陀》圣典是绝对的,完全没有矛盾或重複无用的语言 。此派的根本经典是编纂于西元100年左右的《弥曼差经》 。(2)吠檀多(Vedānta)学派的哲学︰此一学派与弥曼差学派为姐妹学派 。主要以研究《吠陀》文献中的《奥义书》为主 。依该派所述,宇宙的根本只有‘梵’,而吾人自我之生命本体──‘阿特曼’(Atman),实际上就是‘梵’ 。若依据圣典而了知此一真理,则吾人即得解脱 。现今所见的《梵经》,约编纂于西元400~450年,是本派的根本经典 。一般而言,本派的教理是‘一元论’,但是,由于对根本经典的解释不同,后世遂有商羯罗的‘不二一元论’、罗摩奴闍的‘制限不二一元论’等学说出现 。(3)数论(Sāmkhya)学派的学说︰此派是六派哲学中成立最早的学派 。与瑜伽学派为姐妹学派 。主张‘二元论’,亦即由于纯粹精神(puru?a)与根本物质(prak?ti)的相互关係,而开展出现象世界 。根本经典是自在黑所撰,成立于四世纪的《数论颂》,《金七十论》(真谛译)即其注释之一 。(4)瑜伽(Yoga)学派的哲学︰本派的哲学体系,除了对最高主宰神的看法之外,其余几乎与数论学派相同 。但此派的特色在于对‘瑜伽’的修行,有极为详尽的说明 。二世纪至四世纪间编纂的《瑜伽经》(相传为巴丹闍利所撰)为其根本经典 。(5)尼夜耶(Nyāya)学派哲学︰即正理学派,此一学派主要是从事正确的论证与论理的探求 。据说与胜论学派为姊妹学派 。根本经典是编纂于西元250~350年间的《正理经》 。五、六世纪后,本派与佛教的论理学派屡有关涉 。十三世纪,甘吉沙(Ga?ge?a)曾为《正理经》作注释,此后《正理经》之研究逐渐式微,甘吉沙之后的尼夜耶学派,则名为新尼夜耶学派 。(6)胜论(Vai?e?ika)学派的哲学︰本派将一切与概念对应之存在,视为实在,并分为六个範畴(padārtha,句义),用以说明世界各种现象 。另一方面,继承正统婆罗门思想,重视祭祀,主张生天(abhyudaya)说 。西元100~200年编纂的《胜论经》(相传为羯那陀所撰),为其根本经典 。此六派的学说虽呈多样性,但任何一派都承认《奥义书》中的业与轮迴思想,而以脱离轮迴为其究竟目的 。由于各派皆以自派所说为正确教理,因此彼此之间屡有论难,与佛教诸派及耆那教之间也常论诤 。在大乘佛教中观派、瑜伽行派论书中,可以了解到佛家对各派的批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