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 黄晖


画家 黄晖

文章插图
黄晖(画家)【画家 黄晖】黄晖 , 出生在北京 , 从小喜欢画画 , 曾从事金融工作 , 小有成就 。黄晖目 前已是一位自由画家 。
基本介绍中文名:黄晖
出生地:北京
爱好:画画
职业:自由画家
简介有诸多作品在中国北京、上海、杭州、苏州、香港、韩国及德国、法国等地展出、出版、收藏 , 受到好评 。《今日中国美术》、《江苏画刊》、《艺术界》、《中国油画大展》、《研究与超越——中国小油画大展》、《半边天》等国内外的主要美术刊物发表并将其小传收录、评介 。
画家 黄晖

文章插图
人物简介黄晖 , 出生在北京 , 从小喜欢画画 , 曾从事金融工作 , 小有成就 , 但严谨的财务工作多年 , 并没有使其放弃绘画 , 命运最终把她带回到钟爱的行业中 , 她放弃了原有舒适的工作 , 重新开始艺术创作之路 。
画家 黄晖

文章插图
黄晖目 前已是一位自由画家 , 作品得到了专家、朋友和一些企业家的认可及收藏 , 她说 , 这是命运的抉择 , 不管这条路有多幺艰难 , 都会义无反顾的走下去 。个展2006年03月:《黄晖油画展》上海[丹丹艺术工作室]展出 。2005年06月:《黄晖油画展》苏州[城市沙龙]展出 。2003年10月:《黄晖油画展》上海[空与间]艺术战士 。2003年06月:《黄晖油画展》香港[Memory画廊] 。2003年03月:《黄晖油画展》湖北美术馆 。2002年09月:《黄晖油画展》北京国际艺苑美术馆 。1997年04月:《黄晖油画展》湖北美术馆 。展览2002年05月;参加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谈话》发表60周年 , 油画《旦》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 获优秀作品奖 。
画家 黄晖

文章插图
黄晖作品2002年05月:参加《湖北省小幅油画、小幅雕塑展览》 , 获优秀学术奖 。2001年11月:参加《中国油画大展》 。杭州 。2001年11月:参加《研究与超越——中国小幅油画大展》 。北京中国美术馆 。2000年10月:参加《今日中国美术》 。北京中国美术馆 。1999年08月:应德国外交部和文化基金的邀请 , 参加《半边天》中国女艺术家巡迴展 。1998年06月:应邀赴德国参加《半边天》中国艺术展的开幕式 。波恩妇女博物馆 。1994年11月:参加《全国第八届美术美术作品展览》 。北京中国美术馆 。2003年03月:中国邮政印製发行:当代女画家黄晖——国际明信片一套、国内一套明信片 。(油画作品《旦1、2、3》套装系列) 。艺术之路偶遇画缘提到自己成为一名画家 , 黄晖笑言 , 那纯属偶然 。当时 , 想给女儿报个美术班 , 怕女儿坚持不下来 , 于是交了两份学费 , 陪女儿一起学 。结果 , 女儿对画画并不感兴趣 , 黄晖反而喜欢上了 , 并且显示出了她在画画方面埋藏了多年的天分 。黄晖一开始学的是素描 , 真正开始接触油画 , 还是缘于她的一次热心 。那时一个朋友想让她帮忙见另一位朋友 , 一向热心的黄晖立刻答应了 , 并帮两位朋友安排了见面 。在跟两位朋友聊天期间 , 黄晖偶然听说其中一位开了间画室 , 并请了老师来教人学画 。于是 , 黄晖就随口问了一句:“我能来跟着学画吗?”朋友也是热心之人 , 立刻说:“可以啊 , 刚好我们这里有位加拿大籍的华裔老师黄教授油画画得不错 , 可以让她来教你 。”黄晖一听 , 心里很高兴 , 但又很忐忑 , 因为自己之前一直是学素描 , 从未接触过油画 。其实 , 一开始 , 黄晖并未能如愿师从那位加拿大籍的黄老师 , 因为那位老师对她的绘画功底表示怀疑 , 所以将黄晖先推给了一位中国老师来教 。在去画室的第一天 , 老师什幺也没说 , 上来就先给了她一张白板 , 让她照着静物来画 。因为之前只学过素描 , 黄晖根本不知道该如何上色 。手持画笔 , 对着那张白白的画布一上午 , 还是没办法落笔 , 心里自然也万分着急 。可就是在中午老师和其他学生都去吃饭、休息的时候 , 黄晖凭着对油画的悟性以及对色彩搭配的敏感 , 竟在不知不觉中将那幅画作完成了 。下午上课拿给老师看时 , 老师十分惊讶 , 连问她是如何画出来的 , 黄晖笑着说:“我也不知道 , 就凭着感觉稀里糊涂地画出来了 。”回家之后 , 黄晖很兴奋 , 那种对油画的热忱一下子被激发起来 。第二天天刚刚亮 , 黄晖就兴匆匆地跑去画室找老师学画了 。黄晖领悟性很强 , 对色彩的感觉很细腻 , 所以在油画的学习上进步飞速 。老师觉得她很有天分 , 就重新把她推荐给了那位加拿大籍的黄教授 。黄教授刚开始还怀疑她的水平 , 但在看了她的画后 , 立刻转变了态度 , 决定收她为徒 。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 , 那位老师十分欣赏黄晖的性格和对油画的悟性 , 并认她做了干女儿 , 至今仍经常往来 。写意生活在画油画的前期 , 黄晖的画作基本上都是写实的 。或者是旅行时见过的一处风景 , 或者是桌上的一盘果蔬 , 再或者是瓶中的一束鲜花 。黄晖很喜欢花 , 有一段时间她对画花十分迷恋 。她忘记吃饭 , 忘记喝水 , 只沉醉于她的画板中 , 看着一束束花朵在她的画笔下魅丽绽放 , 摇曳生姿 , 仿佛那点点的花瓣便是她作为女人幸福的心思 。2007年的一天 , 先生从云南给她带回一箱子的鲜花 , 红玫瑰、白玫瑰 , 马蹄莲、还有那清香的百合……女人遇上鲜花 , 便会产生奇妙的反应 , 这于黄晖而言 , 自然也会这般 。幸福的黄晖 , 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 , 立刻调起了油彩 , 将那些美丽花朵的灵动和清香留在了她的画板上 。于是 , 《盛开的白百合》诞生了 。瓶中的百合 , 大方热情 , 竞相绽放 , 宛如一群热情的吉普赛女郎在肆意舞动;插百合花的花瓶微微倾向前方 , 託附在流动的红色背景下 , 又似那不停旋转的陀螺 。整幅画充满了奔放的热情 , 让看画的人整个心思都随着洁白的百合绽放开来 。而与此同时 , 一幅《白玫瑰》也已跃然纸上 。与《盛开的白百合》的动感相比 , 这束盛开的白玫瑰 , 反倒是更多了几分含蓄美 , 素白的玫瑰 , 款款动人 , 格调雅致 。黄晖说很多朋友都很欣赏这幅画 , 她本人也比较喜欢 。观察黄晖的画 , 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 她画中所有盛花的花瓶都不是托在实物上面 , 而是在她根据想像勾勒出来的不同颜色的底色上面 , 这或许也为她后来从写实转向抽象的画风做了铺垫 。由“实”入“虚”在跟随加拿大老太太学了一段时间画之后 , 之前的那位中国老师指点她应该尝试接触更多画者 。而黄晖此时也有了尝试不同画风的想法 。于是 , 她开始留意其他画家 。一个偶然的机会 , 朋友向她介绍了一位法国画家 , 马克 。初次见到马克的画 , 黄晖就感觉很新鲜 。他的画画底很抽象 , 然后再在上面画上一些写实的东西 。黄晖一下子便被这种抽象的画底吸引住了 , 天生的好奇心让她很想弄清楚马克的画是怎样画成的 , 尤其是底色 。但由于那位法国画家在中国的时间很少 , 再加上语言不通 , 黄晖只好与找他的助手兼翻译沟通 。翻译透露 , 那位画家在画底色时不允许其他人观看 , 尤其是有绘画专业的人 , 所以只有这位翻译曾经有幸见过他的底色是如何绘製的 。翻译说 , 那个过程真的很神奇 , 感觉那底色完全是靠油彩自然流动形成的 , 很难解释 。这下子 , 可难倒了黄晖 , 因为翻译也解释不清楚这其中的步骤 , 那该怎幺办呢?那就只能自己琢磨了 , 至少知道了是靠油彩流动形成的 。没想到 , 过了不久 , 黄晖竟然真的悟出来了 。于是 , 她的抽象画阶段也由此开始了 。起初 , 黄晖还是模仿马克 , 在抽象的底色上面加上写意的东西 , 但逐渐地 , 她发现 , 其实这种抽象的底色就已经可以成为一幅完整的画 , 表达出她想要的东西 , 不需要再添加其他的部分 , 这样 , 黄晖也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 。在这一时期 , 新的创作激情让她的的灵感涌动 , 一大批受到业内好评的作品陆续诞生:《天与水》、《吹皱一池春水》、《千里烟波》、《大漠》、《浴火凤凰》、《苍穹之始》、《春》、《门》……在她的众多抽象画中 , 《浴火凤凰》尤其吸引眼球 。色调是明快的大红以及热烈的金色 , 线条粗犷豪放 , 传递着浓厚的东方情韵 。《门》 , 似是一扇掩藏着人生哲学的智慧之门 , 层层叠叠 , 千思不解 。深深浅浅的紫 , 优雅高贵 , 又有着些许神秘 。而那扇关闭的门 , 门棱的线条唰唰地纵横 , 现出了四道年轮 , 已过不惑之年的她 , 那梦想之门 , 应有千千结吧?随“心”所画看黄晖的画 , 有一种酣畅随性的感觉 。黄晖说 , 可能是由于自己并非专业出身 , 反而少了许多框框 , 更能自由随心地去作画 。据黄晖介绍 , 收藏那位法国画家马克的画的老闆 , 同是还几乎买断了另一位画家默克的画 , 而这两位画家都不是专业出身 , 默克原本是一名政客 , 40多岁才开始转行学画 , 但他们的画都很受欢迎 。这给了黄晖很大的自信 。天生对色彩搭配比较敏感的黄晖 , 很擅长运用色彩 。如果她想表达春天 , 她就会将绿色用的淋漓尽致 , 让人只需一眼 , 便能感受到春的生机 。黄晖说 , 她作画随的是感觉 , 有感觉了才动笔 , 没感觉了 , 你让她生硬地拼凑出一幅作品 , 那便不可能 。在黄晖看来 , 一幅画里有画者的心和思想了 , 那画才是活的 。黄晖最崇拜的是着名油画家曹勇 。在谈到曹勇的画时 , 黄晖的眼神会立刻变亮 , 滔滔不绝地给你讲述曹勇油画的美和神奇 , 宛如一位小学生在崇拜着老师的智慧 。曾经一段时间 , 黄晖也有过迷茫 , 感受到了画画这条路的艰难 。是曹勇的话点醒了她 , 曹勇对她说:“你的画 , 色彩搭配各方面都没问题 , 如果不走专业画画的路 , 你已经做得很好了 。但如果你坚持要走这条路 , 你就得‘疯’一把 。”至于如何“疯” , 曹勇没有细说 。后来 , 黄晖琢磨这句话 , 可能曹勇给她的指点是她需要一些刺激 , 比如游走 , 比如鲜花 , 自己有一个阶段那幺迷恋于画花 , 可能也是当时花给自己心灵的刺激比较大 。并且不能有太多杂念 , 不能想着自己的画能卖多少钱 , 要真正进入一种忘我的境界 。对于黄晖的画画事业 , 家人给予了她很大的支持 。可爱的女儿 , 疼爱她的丈夫 , 都是她背后的力量和创作的源泉 。黄晖家的客厅挂着一幅她的作品 , 画中有三只鹤在飞 , 画面温馨祥和 , 犹似一个温暖的家庭 , 每个见到这幅画的人都十分喜欢 。许多朋友都曾向她讨过那幅画 , 但黄晖还是没捨得送给他人 。因为那画中 , 有她对家人浓浓的爱 。黄晖说 , 虽然她知道画画这条路并不好走 , 但她仍然会坚持 , 会享受这个过程 , 因为她对现 在她所从事的这份事业充满了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