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市魅力莱芜莱城区杨家庄村 杨家庄村


莱芜市魅力莱芜莱城区杨家庄村 杨家庄村

文章插图
杨家庄村(莱芜市魅力莱芜莱城区杨家庄村)杨家庄村隶属莱城区鹏泉街道办事处,位于莱城东北8公里处,小崮山西侧 。西临玉皇山,北是大崮山,东与山间的西峪相邻,南与毕家庄相接,东西北三面环山,南面是开阔的平原,地势北高南低,似农民们常用的“簸箕” 。耕地1140亩,180户,685口人 。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杨家庄村
所属地区:莱城区鹏泉街道办事处
面积:1140亩
人口:685口
着名景点:大崮山、小崮山
村情介绍杨家庄村隶属莱城区凤城街道办事处,位于莱城东北8公里处,小崮山西侧 。西临玉皇山,北是大崮山,东与山间的西峪相邻,南与毕家庄相接,东西北三面环山,南面是开阔的平原,地势北高南低,似农民们常用的“簸箕” 。耕地1140亩,180户,685口人 。据《杨氏谱》记载,清康熙年间杨姓建村,以姓名村,名杨家庄村 。村内主要居住着王、杨、崔、李四姓,其中以杨姓居多 。抗日战争时期,为支援山区的地下斗争,杨家庄划归为博莱县龙崮区管辖;1944年7月杨家庄又划为莱东县管辖;解放战争初期,隶属莱芜县矿山区;自1947年7月,隶属莱芜县汶阳区;于1959年3月划入矿山人民公社,属孝义管区;1982年2月矿山人民公社改称城关镇,隶属城关镇孝义管区管辖;1984年,孝义管区独立成乡,杨家庄划归孝义乡;2000年12月,撤乡并镇,杨家庄隶属凤城街道办事处管辖 。2003年,经莱芜市委常委会议决定,将莱城区凤城街道办事处的杨家庄、西峪、马龙崮、柳龙崮、瓜皮岭5个行政村划归鹏泉街道办事处管辖 。杨家庄地处山区,在战争年代曾为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村民受先祖杨姓忠义之影响,富有强烈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抗日战争时期,村人杨洪机目睹国患家难,率领部分族人毅然参加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战争 。由于杨洪机识文断字,作战勇敢,智勇兼备,受到当时新四军军长陈毅的赏识,命其保管并随军担运军事地图 。在一次作战中,他不幸身负重伤,被送往苏联进行治疗 。解放战争时期,归国后他满怀强烈的报国之志,不远万里,找到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请求为其参军签字,继续随军作战,打击国民党反动派 。杨洪露、杨洪茂曾参加过解放战争 。其中,杨洪露还曾参加过抗美援朝,并多次荣立战功,迄今健在 。如今,村里人踊跃参军,自觉履行服兵役的义务,已是蔚然成风 。杨家庄人心灵手巧,编织业在村内历史悠久 。如今,村里还有部分“编匠” 。他们有的编粪筐,有的编竹篮,有的做笤帚,规模虽不大,但他们的手工活精緻、结实、美观,因此,十里八乡的人们都争相去买,因此收入颇丰 。常言道:靠山吃山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杨家庄人守着“半亩薄田二分园”,连温饱问题也未解决 。文革时期,村集体有果园一处,位于村东北的野拦沟(音)水库坝身南侧,该果园的经营,为村民日后走上林果致富路起到了先锋示範作用 。改开以后,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村委于1982年大力提倡种植林果树,将不属于一类地(用于种植小麦、玉米)和二类地(用于种植红薯、花生等)的占全村土地面积一半以上的荒山野岭拿出一部分条件较好的按1982年5月1日人口分配到人承包到户,种植苹果、山楂,承包期30 年 。80年代末,全村周围都种植上了苹果树、山楂树,数量达到500亩,号称“人均一亩园”,林果园初具规模;1994年村委将剩余部分山岭地 分包,方式与1982年相似 。村里的水质、土质优秀,苹果因水分大、甘甜、清爽而出名,在莱城周围地区小有名气,村民勤奋好学,家家有果园又家家都是果树技术员,种植管理水平较高,村民靠苹果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2000年前后,一代苹果树(即1982种植的苹果树)陆续达到寿命,面临着接续的问题,聪颖的杨家庄人没有继续种植苹果,而是换种了挂果更快的桃树,几年之内,杨家庄由苹果专业村转成了桃子专业村,甚至一部分原来种小麦的一类地也用来种了桃子 。村民们在林果业的道路上一路狂飙 。2001年,李玉妹市长任上,莱芜市新规划出台,市政建设东移,高新区开建等等,使杨家庄村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2005年开建的济青高速南线,这条高速公路从村北自西向东穿过,并在村东不到500米建设了莱芜高新区收费站,莱芜市配套工程凤凰路一期也由南往北通至高速公路以北,杨家庄村由原北孝义乡最西北角上的偏远村一跃成为出门就是双向八车道的交通便利村 。村里也从工程征地方面得到了好处:青苗补偿远高出周围其他村,因为种植的是果树 。世纪城楼盘的开发、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和莱芜高等技校的迁建、市体育馆的建设,都徵用了村集体大量的土地 。2009年开建的晋中南铁路,从村南头自西向东穿过,计画占用12户村民的住宅 。以此为契机,结合国家新农村建设的号召,在鹏泉街道办、村委和村民的努力下,杨家庄村旧村改造的大幕拉开 。杨家庄村的旧村改造工作于2012年11月启动,但因部分民众不同意拆迁安置方案,未签订拆迁安置协定,致使旧村改造工作无法继续进行,被迫于2012年12月18日暂时中止,2014年春开始拆迁,计画工程期限18个月,工程开发商为莱芜市营中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2015年10月23日,在鹏泉街道办领导的主持下,杨家庄村安置房完成选房,进入交房阶段 。村人解决了温饱问题,但萦绕在全村人心头的迷雾一直未被解开,这就是缺水问题 。原自古以来,村里唯一的饮用水井位于村东北角,集体果园以东,野拦沟(音)水库坝身东南侧,为溪流中搭建 水井,实际是巨石为底、片石为井壁的水池,上游山谷的地表水经过砂石的蓄养渗过井壁的片石,存储于井中,水井井口不过1.5见方,深不足3米,丰水期存不住水,枯水期往往需要人下到井底一瓢瓢的收到到水桶中,全村上下吃水难 。水量不足,还不是最大的问题;1980年代初,当时的莱芜县医院调查地方病,发现村内水质超硬,村民病人多发,于是对口帮扶,经过对村周围水源样品的分析发现,村西北山谷的水质优秀,硬度小 。因此村委决定改水治水,然而刚刚改开的年代集体并没有足够钱,这里要感谢周围厂矿和企事业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如村西南那不知名的磷肥厂捐献的水泵 。总之,在各方的支持和村委领导的全村人民的努力下,村自来水工程在1987年前后建成 。整个工程包括山谷中一眼深10余米、直径8米多的水井;由7.5kw功率的离心泵和总长近百米、高差50余米管路组成的提升水系统;由位于村北地势高点的几百立方米的地下蓄水池、阀门站和输送到各家各户的管路组成你的送水管网,村人吃上了自来水,解决了吃水难问题 。新建成的杨家庄小区在原有水井附近增建一处水井,共同为小区供水,小区实现了自备井和市政自来水双水源 。怎样才能使旱田变成水浇田?文革时期,村委一班人带领全村人发扬艰苦奋斗、战天斗地的精神,在村东西两个山谷中连续筑起了6道塘坝;改开以后,村委又组织在村南钻探深井,在经历了几次失败后,最终在村东南与毕家庄搭界的地方成功钻探了一眼大出水量的机井,彻底解决了一类地的浇水问题 。人文自然庄西的玉皇山上有两座古老的庙宇,即:文昌庙、玉皇庙,属陈梁坡村管辖 。玉皇庙内有玉皇大帝、泰山奶奶的神像;文昌庙内有文昌老爷的塑像,农曆2015年6月24,庙宇修葺一新 。每年农曆的正月初九、六月二十四日两天,庙内香菸缭绕,烧香祭拜者络绎不绝 。历届领导一、历任村支书1950年-1966年 王书仕1967年-1974年 杨洪元1975年-1984年 杨传孟1985年-1990年 杨传奉1991年-1992年 崔言良1993年-1998年 崔言成1999年-杨传庆二、历任村主任1950年-1955年 杨洪义1955年-1958年 杨传臣1958年-1962年 杨洪等1963年-1969年 杨洪珍1970年-1974年 崔永孝1975年-1984年 杨传奉1985年-1986年 崔言成1987年-1990年 杨传庆1991年-1998年 李俊实1999年-2001年 李爱实2002年-李宝实四、副县级及其以上人员杨洪柱山东省纪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正厅级)兼《党风党纪》月刊主编崔永义原任莱芜市统计局局长,已退休五、副高级及其以上专业技术人员杨传健高级工程师地图信息地址:济南市莱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