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蔡材故里

翰林蔡材故里【翰林蔡材故里】空港经济区炮台石牌村是翰林蔡材的故里;
基本介绍中文名:翰林蔡材故里
时间:元朝惠宗至正二十六年
分类:故居
地点:空港经济区炮台石牌村
元朝惠宗至正二十六年(1369) , 石牌村肇基祖感隆公因羡桑浦山石龟峰山脉灵秀 , 山脉西侧平原尤得地利 , 它东倚桑浦山 , 南濒榕江 , 呈龟状形 , 堪舆家称之为“金龟宝地” , 适合拓基创业 , 于是 , 感隆公由榕城的蔡厝池携家东迁 , 定居石牌村 。当时在这里居住的有杨、林、吴、廖等多姓人家 , 他们各自营建住宅 , 规模都较小 。感隆公曆经观察审度 , 发现邻地更秀美 , 又再度移家西邻 , 不久就在“金龟宝地”的正中营建“蔡氏家庙” 。到了明朝中期 , 蔡族已成了石牌村附近的望族 。石牌居民属福佬民系 , 民风淳朴 , 重视诗书教育 。约100年后的明朝中期 , 村中的蔡氏四兄弟中 , 兄长让了一个孩子给无男孩的弟弟以嗣祖宗 。弟弟十分珍爱这个孩子 , 倾尽父爱悉心养育孩子 。给孩子取名材 , 寓意长大后能成栋樑之才 。蔡材也十分聪颖、争气 , 于明成化四年(1468)中举人 , 出任江西宁化教谕 , 期间 , 他重视地方教育 , 推动地方教育的发展 。在闽西罗氏与豫章书院的记载中提到:“明永乐十年(1412) , 罗氏后裔集众之力 , 在宁化县城中心的小河畔另择地址 , 购买孔氏茶山三块 , 重新修建巍峨的罗氏家庙 , 祭祀罗珠公以下列祖牌位 , 这就是今天的‘豫章书院’ 。到明成化二十年(1484) , 广东揭阳县进士蔡材出任宁化教谕 , 对这个依山傍水、家学厚重的祠堂欣赏有加 , (提倡)广招蒙童 , 授业解惑 , 此举给罗氏宗祠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光环……”由于他重视教育 , 又成绩突出、文才出众 , 不久就接任江西内亲王王傅 , 得到内亲王的赏识而举荐进入翰林 , 为明皇朝效力 。在翰林期间 , 由于才华出众 , 以至于“帝重其才华 , 尊其品德 , 深加恩宠” 。蒙帝恩 , 赐假回梓省亲 , 不料于途中暴病身亡 , 年30多岁 。噩耗至京 , 为失英年重臣 , 帝甚悲恸 。后降旨赐建“翰林亭” , 树华表 , 追赐牌匾 , 敕潮州知府周鹏执笔题写“翰苑”牌匾一面 , 以彰其恩荣 。该牌匾安嵌于石牌寨外村贡门楼上 。清溪祠堂还挂上“金马”牌匾 , 配上一对联“金马传芳新世泽 , 玉堂遗训旧家风” , 牌匾对联至今仍存 。蔡翰林知书达理影响着后代子孙 。清朝道光十三年(1834) , 潮州府治一连数月没有下雨 , 造成旱灾 。到后来 , 却又连续不断地下雨 , 造成洪灾 。这样就使农民两造稻穀都颗粒无收 , 市面奸商趁机囤积居奇、哄抬粮价 , 致饑民无力购买粮食 , 造成很多饑民饿死 , 陈尸野外 , 无人收埋 , 惨不忍睹 。一生务农的蔡廷魁恰好到府城积肥 , 见此凄凉情景 , 遂起恻隐之心 , 决定以自己的微薄之力来救济灾民 。于是 , 他回家把历来省吃俭用所存下来的三百石粮食 , 运到府城 , 按人计量平粜 。如果确实是无钱购米的 , 则将粮相赠 。此义举解了灾民的燃眉之急 , 一时间 , 全城人民都交口称讚 。官府也为他的善举所感动 , 立刻示谕粮商不得哄抬粮价 , 并开仓赈粮 , 缓解了灾情 。时值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御史孔毓珣奉旨南巡到潮州 , 得知此事 , 觉得蔡廷魁的善举值得褒扬 , 乃与潮州知府李濂向朝廷上书 , 奏请旌表蔡廷魁 , 得允 。于是 , 联衔刻制“尚义可风”的金字牌匾以示褒扬 , 该匾额至今还在 。在今天的风门古径风景区旁边 , 有一块巨石上面刻着“克敦孝行”四个大字 , 字之两旁各附两行题款 。左边是:赐进士出身赏戴花翎同知衔特受、揭阳知县林为 , 右边是:孝子蔡建立 , 光绪四年岁次戊寅孟秋下浣穀旦 。这是清朝时期 , 为褒扬石牌村民蔡健的孝德而刻的 。蔡健 , 家贫但事亲至孝 , 有一年 , 他的母亲病重 , 他不远千里为母求医 , 母病得愈 , 蔡健甚为高兴 。但过了4年 , 母亲去世了 , 蔡健十分哀伤 , 遂筑庐为母守墓3年 。蔡健的孝行上闻于官府 , 揭阳知县林为就题了“克敦孝行”的牌匾 , 赠送给蔡健 , 以树风範 。风门古径旁的4个大字就是依牌匾的原样仿製 , 当时就刻在蔡健墓侧 。时光荏苒 , 600多年后的今天石牌 , 人口已发展到近万人 。民风依旧淳朴 , 教育依旧重视 , 全村有国中、国小各一所 , 幼稚园两所 , 经济社会呈现全面发展的势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