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莲台万佛寺


古莲台万佛寺

文章插图
古莲台万佛寺【古莲台万佛寺】古莲台万佛寺地处辛兴镇梁庄村中心位置,据传,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立的“烽火台”,元末明初在台上修建了万佛寺,清嘉庆年间,光绪年间各重修一次 。万佛寺坐北朝南,三座大殿富丽堂皇,寺内有万佛宝塔一座 。抗日战争期间殿房被拆毁,并将施银500两铸成的“善人钟”砸烂铸了手榴弹 。这座古莲台寺已蕩然无存, 。蠡县人民政府以蠡政(1996)9号档案,做出了关于恢复开放“古莲台万佛寺”为佛教场所的批覆 。自1995年以来先后修复古莲台万佛寺的山门、观音殿、大雄宝殿、念佛堂、莲花池、二梁展室等 。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古莲台万佛寺
外文名称:辛兴镇梁庄村中心位置
着名景点:观音殿
属性:寺庙
简介古莲台万佛寺是蠡县唯一合法寺院,自一九九六年面向社会开放以来,万佛寺已走过了二十余年的风雨 。在党和政府宗教政策的支持下,在十方善心人士的协助下,本寺已初具规模 。现已建成山门,天王殿,念佛堂,流通处,斋堂,寮房二十余间弘法场所 。中国佛教寺院建筑精美、壮丽 。不仅具有佛教的特徵,还体现出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特色 。是中华文化宝藏的一部分 。古莲台万佛寺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 。
古莲台万佛寺

文章插图
房檐历史背景自二零零五年大雄宝殿奠基以来,其初步工程已经启动,各界对佛学爱好人士和佛弟子,都翘目以待,同心祈盼寺院各项建筑早日竣工,弘扬佛法 。回首过去,沦海桑田,历史上的万佛寺曾一度辉煌 。时间的年轮倒退四百余年,有一头陀僧人“普渡”法师(明万曆年间)经过此地,见一土丘,九条路通向于此,风水甚佳,菊花全黄,群蜂鸣唱,其间点缀着无数的小酸枣树,郁郁青青,无杂草杂树而生 。小鸟嬉闹,实让人流连忘返 。向当地人打听,方知名叫“古莲台”又唤“菊花山” 。古莲台本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所建的大台,三十八步台阶,高十余米,四周被莲花池所围绕,故得“古莲台”之名;又因土山天然生就一种小黄菊花,故名“菊花山” 。这野菊花每到夏秋之交香气芬芳,令人神往 。老人们说,山中时有白色灵狐隐没,但从不伤害百姓,而且非常灵验,倒是留下了许多保护一方风土的佳话 。于是,普渡法师毅然派其师弟“普善”法师驻锡修寺,寺成乃名“万佛寺” 。
古莲台万佛寺

文章插图
天王橡建筑特色当时寺院坐北朝南,建筑宏伟,大殿,僧舍错落有秩,四周苍松翠柏,古木参天住僧百余人,真可谓是人杰地灵 。清光绪年间寺院曾两次大规模的修复 。解放战争前夕,日军侵华,古寺被毁,仅存一口明朝古钟 。在文革时期古钟连同十余米的土山被当成“四旧”被毁,地址变成十几米的深坑 。实让人悲惜 。至今人们还流传着“九龙口,菊花山 。酸枣树,狐狸仙”的佳话 。自党的宗教政策开放之后,经保定民宗局批准蠡县人民政府一九九六年九月档案批覆,决定重新修复万佛寺,定位佛教正式活动场所 。从一九九六年万佛寺落实宗教政策以来,本寺先后有僧人真修法师,智严法师,智勇法师,明忍法师,德定法师主持修复万佛寺 。二零零五年,前任主持德定法师既四众弟子要求,礼请就读于福建佛学院的上道下泓法师驻锡万佛寺 。道泓法师主持以来日夜操劳,甚密筹划,现大雄宝殿已初具规模 。她期盼着我们共同努力,使万佛寺大雄宝殿及各项工程早日竣工,使万佛古寺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人间 。现万佛寺实际面积为二十二亩(原面积四十八亩,批覆面积三十三亩) 。愿十方大德居士大发菩提心,同运慈悲力 。把万佛寺建设成一所清净宏伟的宝剎,再现古寺辉煌,成为人间净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