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式飞机


鸭式飞机

文章插图
鸭式飞机【鸭式飞机】早期的鸭式布局飞起来像一只鸭子,“鸭式布局”由此得名,前移的前翼也由此而被称为“鸭翼” 。无水平尾翼,机翼前面有水平小翼面的飞机 。机翼前面的小翼面称为前翼或鸭翼,前翼可以像水平尾翼那样起着俯仰操纵和平衡的作用;也可以仅用固定前翼,这时飞机的俯仰操纵由机翼后缘的升降副翼来完成 。鸭式飞机因有前翼而不易失速,有利于简化飞机驾驶和保证飞行安全 。在超声速飞机上採用小展弦比、大后掠角的三角形前翼和机翼,它们之间存在有利的气流干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鸭式飞机的缺点 。
基本介绍中文名:鸭式飞机
外文名:canard airplane
优点:简化飞机驾驶和保证飞行安全
缺点:稳定性不好
发展:短间距鸭式飞机
鸭翼得名:早期的鸭式布局飞起来像一只鸭子
工作原理无水平尾翼、但在机翼前面有水平小翼面的飞机 。机翼前面的小翼面称为前翼或鸭翼 。前翼可以像水平尾翼那样由固定部分和升降舵组成(或是全动式前翼),起俯仰操纵和平衡的作用;也可以仅用固定前翼,这时飞机的俯仰操纵由机翼后缘的升降副翼来完成 。一般飞机在迎角增大时会产生低头力矩,需要由水平尾翼负升力的力矩来平衡 。在鸭式飞机上,平衡力矩则是由鸭翼的附加正升力构成的 。在大迎角时,平尾减小全机升力;而鸭翼则能增加全机的升力 。鸭式飞机在大迎角飞行时,前翼和主翼都会象普通飞机那样产生翼尖涡流 。前翼的翼尖旋涡流经主翼的上表面,可以改善主翼的空气动力性能,大大提高飞机在大迎角下的升力係数;主翼的翼尖涡流对前翼的气动特性也有好处,它会吸引前翼的气流向下流动,避免翼尖过早失速,充分利用前翼和主翼的有利干扰 。此外,鸭式飞机的重心位于主翼升力作用点的前面,为了保持飞机的俯仰平衡,前翼升力需要产生正升力,因此,飞机的总升力就有较大的增加 。对于有的常规飞机来说,情况则相反,飞机的总升力就有所减小 。发展随着超音速飞行的发展,人们发现在超音速飞机上採用小展弦比、大后掠角的三角形前翼和机翼,则它们之间还存在一种新的有利干扰 。它是由大后掠角的前翼在低速大迎角下出现脱体的旋涡产生的,当旋涡流经后面的机翼上表面时使机翼升力增大 。同时机翼上表面的低压抽气作用提高了前翼涡流的稳定性,使前翼气流不易分离 。这种有利干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鸭式飞机的缺点 。瑞典60年代研製的Saab-37超音速战斗机就具有这种布局特点 。由于前翼与主翼非常靠近,因而被称为短间距鸭式飞机,又称近耦合鸭式飞机 。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研製成功的第一架载人动力飞机就是鸭式布局飞机 。但由于设计不易得当,其后一段较长时间,鸭式飞机没有得到广泛套用 。60年代,发现在超音速飞机上採用小展弦比的三角形前翼和机翼,适当安排两者的相互位置,利用产生的涡升力可改善飞机空气动力特性,缩短起飞着陆距离 。瑞典研製了短间距鸭式飞机Saab-37超音速歼击机,并于70年代起服役 。70~80年代,一些国家设计新型超音速作战飞机,採用鸭式布局的有增多的趋向,如“欧洲战斗机”和法国的“阵风”战斗机等 。20世纪60年代,人们发现在採用小展弦比、大后掠角三角形鸭翼和机翼的超音速飞机上选取合理的布局,使鸭翼靠近主翼并位于其上方时,可获得“有利干扰” 。一方面大后掠角鸭翼在低速大迎角下产生的脱体涡流经机翼上表面时使机翼升力增大;另一方面机翼上表面的低压抽气作用提高了涡流的稳定性,使机翼不容易产生气流分离,飞机的气动特性得到明显改善,称为近距耦合 。瑞典的Saab-37“雷”式战斗机就是採用这种近距耦合鸭式布局,其着陆滑跑距离可以被控制在500米以内 。研究表明,对于放宽静稳定度飞机和採用推力矢量技术的飞机,鸭式布局也比正常布局飞机具有明显的优势 。鸭式布局飞机有明显增多的趋向 。瑞典在研製自己的国土防空战斗机时,由于国土本身和本国军力的特点特彆强调飞机的机动性和短距离起飞着陆性能,经过多种方案选择,他们选择了鸭式布局 。二战后瑞典空军先后装备的JAS-35“龙”、JAS-37“雷”、JAS-39“鹰狮”都採用的鸭式布局 。优缺点优点採用鸭式布局的飞机在正常飞行状态下并没有多少优越性,但是当飞机需做大强度的机动如上仰、小半径盘旋等动作时,飞机的前翼和主翼上都会产生强大的涡流,两股涡流之间的相互偶合和增强,产生比常规布局更强的升力 。因此在同等条件下鸭式布局的飞机比传统布局的飞机具有更好的机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