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微诗作 杂诗

杂诗(王微诗作)【王微诗作 杂诗】《杂诗》是南朝宋诗人王微创作的一首五言诗 。
基本介绍作品名称:杂诗
创作年代:南朝宋 
作品体裁:五言诗
作者:王微
作品全文思妇临高台 , 长想凭华轩 。弄弦不成曲 , 哀歌送苦言 。箕帚留江介 , 良人处雁门 。讵忆无衣苦 , 但知狐白温 。日暗牛羊下 , 野雀满空园 。孟冬寒风起 , 东壁正中昏 。朱火独照人 , 抱景自愁怨 。谁知心曲乱 , 所思不可论 。作品赏析这是一首闺怨诗 , 全诗主旨在一“怨”字 。诗歌开头 , 便展开了一幕有着浓重的哀怨气氛的场景:女主人公登临高台 , 凭倚着装饰华丽的槛板 , 望尽天涯 , 然而和平常一样 , 她所思念的爱人却望而不见 。满腹幽怨 , 惟有托之于琴弦 , 由于心绪烦乱 , 抚琴竟不能成曲 , 无可排解的忧愁 , 终于化为一曲哀歌 , 聊以传送愁苦之言 。紧接着的“箕帚留江介”四句 , 诗人借思妇的“哀歌送苦言” , 交代了思妇之怨的缘由 。箕帚 , 妇女所执 , 用以代指妇人 。江介 , 江岸 , 指沿江一带 。思妇留南 , 良人戍北 , 相隔万里 , 不能聚面 , 自然是十分痛苦的 。然而思妇的怨望不仅仅为此 。“无衣““狐白”两句 , 诗人化用曹植《赠丁仪》中“在贵多忘贱 , 为恩谁能博?狐白足御冬 , 焉念无衣苦”的诗意 , 暗示良人的贵而忘贱 。是造成思妇无尽痛苦的更深的原因 。昔日这位良人地位不高 , 思妇尝为之制寒衣 , 而今已届高位 , 志骄气满 , 只知狐白之温 , 哪里还曾回忆往昔的无衣之苦呢 。言外之意 , 良人为了追逐功名 , 早已忘却闺中的思念 , 久盼不归 , 就是思妇生活中的必然悲剧了 。体味到这一层 , 读者自然能从一般的离愁别意之外 , 辨别出更深的怨思 , 从而对思妇内心的悽苦 , 有更深的同情 。“日暗牛羊下”以下 , 以景见情 , 通过特定的环境铺写 , 映衬女主人公的孤凄形象 。《诗·王风·君子于役》:“日之夕矣 , 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 , 如之何勿思!”日夕景状 , 分外撩人离思 。思妇环顾庭院 , 但见野雀满园;仰望天空 , 只见东壁星正点缀于傍晚的天幕;初冬时分 , 朔风微动 , 使人顿生阵阵寒意 , 更增添了思妇的悲怆之感 。“朱火独照人”四句 , 场景由高台转到闺中 。入夜之后 , 思妇对烛孤坐 , 抱影独倚 , 凄凉寂寞 , 自不待言 , 比之白天的引领翘望 , 此刻情景 , 又添了一层绝望色彩 。心底的愁苦 , 千头万绪 , 一时无从说起;纵使可以分说 , 却又向谁人倾诉!结尾的“心曲”之“乱” , 遥应开头的琴“曲”之乱 , 使整首《杂诗》都像一曲悽苦的乱弹 。思妇的满腔愁怨 , 至此臻于极矣 。此篇写思妇之怨 , 调动了多方面的艺术手段 , 或借登台、凭轩、弄弦、哀歌等一系列动作以表现 , 或借日暗、风紧、野雀、空园等景物以渲染 , 或化用古诗以暗喻 , 或略叙事实以点明 , 低徊宛转 , 极富情致 , 真堪称善写怨者 。王微在《与从弟绰书》中尝言:“文词不怨思抑扬 , 则流澹无味 。”此诗确实做到了“怨思抑扬” , 正如陈延杰《诗品注》所言:“景玄(王微)‘思妇’之唱 , 清怨有味 。”可见诗人的艺术追求 , 是得到后世公论的肯定的 。作者简介王微(415~443 , 一作415~453)南朝宋画家、诗人 , 字景玄 , 一作景贤 , 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县北)人 。生于晋安帝义熙十一年 , 卒于宋文帝元喜二十年 , 年二十九岁 。太保王弘之侄 。少好学 , 元不通览 。善属文 , 能书画 , 兼解音律、医方、阴阳、术数 。与史道硕井师荀勖、卫协 。生性喜爱观研山水 , 着有《叙画》一篇 , 强调观察自然和主观能动作用 。善山水 , 锐意经营、深有造诣 。王微善诗工文 , 尤好古文 , 不尚骈俪 , 颇得抑扬之致 。其五言诗以《杂诗》为代表 , 为《文选》收录 。今存五言诗四首 , 残句一则 , 另外储存文九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