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染料


植物染料

文章插图
植物染料植物染料,无毒无害,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任何伤害 。染的织物,色形自然、经久不褪;具有防虫、抗菌的作用,这是化学染料所不具备的 。特别适合于童装、内衣、鞋袜、汽车内饰、箱包、室内、床上用品等 。色牢度高,可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
【植物染料】植物染料是指利用自然界之花、草、树木、茎、叶、果实、种子、皮、根提取色素作为染料 。利用植物染料,是中国古代染色工艺的主流 。自周秦以来的各个时期生产和消费的植物染料数量相当大,明清时期除满足中国自己需要外,开始大量出口,而用红花製成的胭脂绵输到日本的数量更是可观 。
基本介绍中文名:植物染料
外文名:vegetable dye
种类:花、草、树木、茎、叶等
分布:国内和国外
生长环境:湿润
颜色:多种
概况植物染料是指利用自然界之花、草、树木、茎、叶、果实、种子、皮、根提取色素作为染料,利用植物染料,是我国古代染色工艺的主流 。自周秦以来的各个时期生产和消费的植物染料数量相当大,明清时期除满足我国自己需要外,开始大量出口,而用红花製成的胭脂绵输到日本的数量更是可观 。中国古代用于着色的材料可分为矿物颜料和植物染料,其中以后者为古代主要的染料 。古代先民很早就掌握了多种植物染料的性质,植物染料在染制时,其色素分子是通过与织物纤维亲合而改变纤维的色彩,所着之色虽经日晒水洗,均不易脱落或很少脱落 。我们的祖先就能够用赤铁矿粉末将麻布染成红色 。居住在青海柴达木盆地诺木洪地区的原始部落,能把毛线染成黄、红、褐、蓝等色,织出带有色彩条纹的毛布 。植物染料始于中国,远在周朝开始就有历史记载,设有管理染色的官职-染草之官-又称染人 。在秦代设有【染色司】、唐宋设有【染院】、明清设有【蓝靛所】等管理机构 。从大自然中萃取矿物与植物等染料,将青、黄、赤、白、黑称之为五色,再将五色混合后攫取其它的颜色 。以及日本古代染色中有名的『草木染』亦是 。国产植物染料通常有如下几种:蓝色染料——靛蓝;红色染料——茜草、红花、苏枋(阳媒染);黄色染料——槐花、姜黄、栀子、黄檗;紫色染料——紫草、紫苏;棕褐染料——薯莨;黑色染料——五倍子、苏木(单宁铁媒染) 。商周时期,染色技术不断提高 。宫廷手工作坊中设有专职的官吏"染人"来"掌染草",管理染色生产 。染出的颜色也不断增加 。到汉代,染色技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我国古代染色用的染料,大都是天然矿物或植物染料为主 。古代原色青、赤、黄、白、黑,称为"五色",将原色混合可以得到“间色(多次色)” 。青色,主要是用从蓝草中提取靛蓝染成的(荀子.劝学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能制靛的蓝草有好多种(宋应星.《天工开物》:“凡蓝五种,皆可为靛”),古代最初用的是菘蓝,后来逐渐发现了蓼蓝、马蓝、木蓝、苋蓝等诸种可以制靛之蓝 。赤色,我国古代将原色的红称为赤色,而称橙红色为红色 。我国染赤色最初不是用植物染料而是矿物染料,就是用赤铁矿粉末,后来有用硃砂(硫化汞) 。用它们染色,牢度较差 。周代开始使用茜草,它的根含有茜素,以明矾为媒染剂可染出红色 。汉代起,大规模种植茜草 。但茜草不是正红而是暗土红色,后世逐渐发明了红花染色技术,得到了鲜艳的正红色 。黑色,古代染黑色的植物主要用 栎实、橡实、五倍子、柿叶、冬青叶、栗壳、莲子壳、鼠尾叶、乌桕叶等 。我国自周朝开始採用,直至近代,才为硫化黑等染料所代替 。掌握了染原色的方法后,再经过套染就可以得到不同的间色 。随着染色工艺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发展,我国古代用植物染料染出的纺织品颜色也不断地丰富 。有人曾对吐鲁番出土的唐代丝织物作过色谱分析,共有24种颜色,其中红色的有银红、水红、猩红、绛红、绛紫;黄色有鹅黄、菊黄、杏黄、金黄、土黄、茶褐;青、蓝色有蛋青、天青、翠蓝、宝蓝、赤青、藏青;绿色有胡绿、豆绿、叶绿、果绿、墨绿等 。到了明清时期,我国的染料套用技术已经达到相当的水平,染坊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乾隆时,有人这样描绘上海的染坊:"染工有蓝坊、染天青、淡青、月下白 ;有红坊,染大红、露桃红;有漂坊,染黄糙为白;有杂色坊,染黄、绿、黑、紫、虾、青、佛面金等" 。此外,比较複杂的印花技术也有了发展 。至1834年法国的佩罗印花机发明以前,我国一直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手工印染技术 。和我国古代印染不仅颜色多,色泽艳丽,而且色牢度好,不易褪色 。古代将青(即蓝色)、赤、黄、白、黑称为五色,也是本色、原色 。原色混合得到多次色如绿、紫、粉等色,也称间色 。植物染料中的红色可以从茜草、红花、苏方木等中提取,黄色从栀子、姜黄、槐花中提取,青色是採用蓝草製成的靛蓝,故有“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名句传世 。黑色主要从胡桃树、柿子树、栎树等中得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