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中国的农曆十二月 腊月( 三 )


指中国的农曆十二月 腊月

文章插图
腊八粥佛教说法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捨弃王位,出家修道 。初无收穫,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 。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 。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 。“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 。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 。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传统民间相沿成俗 。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 。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 。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 。”据说杭州名剎天宁寺内有储藏剩饭的“栈饭楼”平时寺僧每日把剩饭晒乾,积一年的余粮,到腊月初八煮成 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 。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 。
指中国的农曆十二月 腊月

文章插图
腊月歌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指中国的农曆十二月 腊月

文章插图
二十三小年,灶王爷上天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猪肉二十七,杀肥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传统民间祭灶的日子 。传统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在中国的传统民间诸神中,灶神的资格算是很老的 。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成了传统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 。自周朝开始,皇宫也将祭灶列入祭典,在全国立下祭灶的规矩,成为固定的仪式了 。祭灶的风俗,由来甚久 。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成了传统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 。记述春秋时孔子言行的《论语》中,就有“与其媚舆奥,宁媚与灶”的话 。先秦时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为祀灶、门、行、户、中雷五神 。中雷即土神 。另一说为门、井、户、灶、中雷;或说是行、井、户、灶、中雷) 。祭灶时要设立神主,用丰盛的酒食作为祭品 。要陈列鼎俎,设定笾豆,迎尸等等 。带有很明显的原始拜物教的痕迹 。
指中国的农曆十二月 腊月

文章插图
腊月二十三明代时祭灶是腊月廿四,清代以后是在廿三 。北京有"腊月廿三,灶王爷上天"之说 。明代时,农民印製马形和小糟饼、黑豆、寸草等来城售卖,是为神马準备的 。祭时,全家罗拜,祝曰:"辛甘臭辣,灶君莫言" 。清朝时期,祭灶的仪式又隆重了许多,在廿三深夜,院内立桿,悬挂天灯 。供灶君的供品有羹汤灶饭,糖瓜糖饼,饲神马的有香糟炒豆和清水盂 。全家男子罗拜,妇女在室内为炉灶"挂袍",全家祭毕,将神像揭下,同神马、千张元宝等一起焚之,即"灶王爷上天了" 。腊月二十四扫房子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準备 。
指中国的农曆十二月 腊月

文章插图
扫房子“帚”字已见于甲骨文 。陕西出土的商周青铜器上,就有“子持帚作洒扫形”的铭文 。可见,人们在几千年以前就用扫帚扫除了 。《礼记》中,有“凡内外,鸡初鸣,……洒扫室堂及庭”的记事 。这说明,人们在很早以前就知道污秽、尘沫与传播疾病有关 。周书《秘奥造宅经》中就有“沟渠通浚,屋宇洁净,无秽气,不生瘟疫”的记载 。《吕览法》称:“岁除日,击鼓驱疠疫鬼,谓之逐除,亦曰木难 。”后来,逐渐演变为年终的卫生大扫除了 。到唐代,“扫年”之风盛行 。宋·吴自牧《梦粱录》记载:“十二月尽,俗云月穷岁尽之日,谓之除夜,士庶家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斗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以祈新岁之安 。”清*顾禄《清嘉录.十二月.打埃尘》:“腊将残,择宪书(指曆书)宜扫舍宇日,去庭户尘秽,或有在二十三日、二十四日及二十七日者,俗呼打埃尘 。”清*蔡云诗《吴俞欠》诗曰:“茅舍春回事事欢,屋尘收拾号除残 。”《岁时琐事》则说:“十二月二十四日扫舍宇,凡有所为,不择宪书,多嫁娶,谓之乱丝日 。”古代把春节大扫除称为“扫年”,起源于古代人民驱除病疫的一种宗教仪式 。后来逐渐演变为年终的卫生大扫除 。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 。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对于北方来说,严冬中的腊月扫房,只是掸扫而已,而在南方往往将桌椅板凳,甚至大架子床都抬到河边、井边去刷洗 。扫房以后,全家就要开始筹办年货,请香蜡纸码、供品,写对联、剪窗花、买挂钱、年画、鞭炮……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乾乾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风俗,由来已久 。又名“扫尘、打埃尘、除残、除尘”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 。按传统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这一习俗寄託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有趣的是,古时有关扫尘的由来,却有一个颇为诡异的故事 。传说,古人认为人的身上都附有一个三尸神,他像影子一样,跟随着人的行蹤,形影不离 。三尸神是个喜欢阿谀奉承、爱搬弄是非的家伙,他经常在玉帝面前造谣生事,把人间描述得丑陋不堪 。久而久之,在玉皇大帝的印象中,人间简直是个充满罪恶的骯髒世界 。一次 。三尸神密报,人间在诅咒天帝,想谋反天庭 。玉皇大帝大怒,降旨迅速察明人间犯乱之事,凡怨忿诸神、亵读神灵的人家,将其罪行书于屋檐下 。再让蜘蛛张网遮掩以作记号 。玉皇太帝又命王灵官于除夕之夜下界,凡遇作有记号的人家,满门斩杀,一个不留 。三尸神见此计即将得逞,乘隙飞下凡界,不管青红皂白,恶狠狠地在每户人家的屋檐墙角做上记号,好让王灵官来个斩尽杀绝 。正当三尸神在作恶时,灶君发觉了他的行蹤,大惊失色,急忙找来各家灶王爷商量对策 。于是,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于腊月二十三日送灶之日起,到除夕接灶前,每户人家必须把房屋打扫得乾乾净净,哪户不清洁,灶王爷就拒不进宅 。大家遵照灶王爷升天前的嘱咐,清扫尘土,掸去蛛网,擦净门窗,把自家的宅院打扫得焕然一新 。等到王灵官除夕奉旨下界查看时,发现家家户户窗明几净,灯火辉煌,人们团聚欢乐,人间美好无比 。王灵官找不到表明劣迹的记号,心中十分奇怪,便赶回天上,将人间祥和安乐、祈求新年如意的情况稟告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听后大为震动,降旨拘押三尸神,下令掌嘴三百,永拘天牢 。这次人间劫难多亏灶神搭救,才得倖免 。为了感激灶王爷为人们除难消灾、赐福张祥,所以传统民间扫尘总在送灶后开始,直忙到大年夜 。“三尸神”,道教称在人体内作祟的“神” 。据《太上三尸中经》说:“上尸名彭倨,在人头中;中尸名彭质,在人腹中;下尸名彭矫,在人足中 。”又说每逢庚申那天,他们便上天去向天帝陈说人的罪恶;但只要人们在这天晚上通宵不眠,便可避免,叫做“守庚申” 。扫尘对于人们的生活环境也是大有益处的 。据科学研究,在灰尘含量高的地方,每立方米空气中含细菌竟达几百万个,在这种环境中,肺炎、咽炎、肺癌、肺气肿、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发病率都较高 。灰尘多能吸收和折射阳光中的紫外线,当每立方米空气中含灰尘1毫克时,紫外线约减少2/3,长期在这种环境中生活,儿童患软骨病机会会明显增加 。此外,打扫卫生,要注意戴口罩、帽子和眼镜 。扫尘后及时更衣 。祖国医学认为,立春后气候转暖,万物复甦,害虫也开始孽生 。所以,赶在春节前大扫除有助于预防传染病、流行病 。既有益身体健康,又增添了辞旧迎新的节庆气氛 。腊月二十五民谚称:“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腊尽春回,人们度过了漫长的冬天,即将进入到新的一年 。按照中国传统民间的习俗,春节是“一元复始”的标誌,人们对于过年都倍感亲切,同时也形成了很多不同的地方年俗特点;还有“二十五糊窗户”的说法,即腊月二十四扫完尘,二十五就该糊窗户了 。随着社会发展多数人家已失去糊窗户的传统,但贴窗花、贴福字、挂对联是必不可少的程式 。总之人们祈福旺来年的心愿是一样的 。接玉皇旧俗认为灶神上天(腊月二十三)后,天帝玉皇于腊月二十五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 。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赶乱岁 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其间人间无神管辖,百无禁忌,传统民间多嫁娶,被称为“赶乱岁” 。乱岁是民众为自己设计的调节社会生活的特定时段 。岁末年终,人们有了闲暇与积蓄,对于平时难得有精力操办大事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好时机 。因此,人们根据现实生活需要,发明了这一特殊的时间传统民俗 。可见,在传统社会里,民众生活秩序是依赖着传统民俗进行调节的 。照田蚕也叫“烧田蚕”、“照田蚕”、“烧田财”,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传统民间祈年习俗 。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将绑缚火炬的长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来占卜新年,火焰旺则预兆来年丰收 。有些地方在年三十举行这一活动 。千灯节是蒙古族、达斡尔族的宗教性节日 。蒙语称“明乾卓拉”,意即千盏灯节 。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做“明乾卓拉”去庙里点燃,认为点得越多越吉利 。这一节日习俗,在新疆维拉特蒙古族中最为盛行 。当地民众在这天吃烤牛羊肉,举行传统的体育游艺活动 。腊月二十六传统民间谚语称:“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 。所谓杀猪,当然是杀自己家养的猪;所谓割肉,是指没养猪的贫困人家到集市上去买过年吃的肉 。将“割年肉”放入年谣,是因为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只有在一年一度的年节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 。腊月二十六春节传统传统民俗“炖猪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