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跳马比赛


奥运会跳马比赛

文章插图
奥运会跳马比赛【奥运会跳马比赛】跳马(Vault):竞技体操项目 。跳马运动是由用木马训练骑术演变而来 。1896年男子跳马列入国际比赛项目 。现代跳马器械长160厘米,男子为纵马,比赛时要做用手臂支撑一下的跳跃动作 。技术发展过程20世纪50年代为后摆水平腾越;60年代为手翻腾越和山下跳;70年代“原跳”问世后,跳马技术进入了手翻接空翻时期 。以后又出现了複合多轴空翻 。到80年代又向多周转体发展 。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手翻接空翻2周的动作增多,同时又出现了踺子上板后手翻接空翻动作 。在跳马技术发展过程中,日本运动员原,中国运动员楼云等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女子跳马为横马,其动作有各种手翻,手翻接空翻,各种第一或第二腾空的转体,踺子上板后手翻接空翻转体等动作 。技术发展快,难度大 。
基本介绍中文名:奥运会跳马比赛
外文名:Vault
类别:竞技体操项目
跳马器械长:160厘米
综述奥运会跳马比赛跳马,从名字上看应该是跳过一匹马;而一个世纪以前,跳马器械真的是有一个假的头和尾巴的,后来才被去掉了,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那样 。跳马时,运动员向“马”的方向快速奔跑至放在马前的跳板,踏上跳板起跳,向前、向上腾空,然后用手推跳马表面使自己二次腾空,并在空中做出各种动作,最后落地 。整个动作通常在5秒钟内完成 。
奥运会跳马比赛

文章插图
奥运会跳马比赛跳马之前,运动员会给裁判一个信号表示自己跳马动作的类型 。跳马类型说明是动作是直体还是团身、翻腾还是转体、或是各种类型的综合运用等信息 。要记住的一点是不管哪种类型,运动员起跳后一定要用手接触跳马 。每一种类型的跳马动作都有依其难度而定的分数 。运动员的得分除了类型分,还要看她:身体姿态的保持、腾空飞行的高度、动作完成情况、以及落地时的稳定性 。由于男子体操运动也有跳马项目,女子跳马越来越多地运用男子的动作,因而女子跳马也变得越来越精彩 。今天,许多十一、二岁的女子体操运动员都可以完成许多以前只有男子运动员才敢尝试的动作 。男子跳马与女子跳马相似,也是一个马上的翻腾动作 。助跑是不被判分的,但却很重要 。好的助跑(速度快、踏跳準)会带来高的腾空,这对完成跳马动作相当重要 。跳马运动员起跳后用手推马,使自己二次腾空,其他身体部位不能触马 。动作难度越大,裁判越能放过一些小的不足 。但有一点,特别是年轻运动员应该知道,如果你尝试超过了你的技术能力範围外的过难的动作,也会被裁判扣分的 。跳马动作可根据人体腾越过马时的姿态分为水平型和翻转型两大类 。一个完整的跳马动作是由助跑、起跳、第1腾空、推手、第2腾空和落地等紧密相联又相互影响的 6个部分组成 。跳马运动能增强肌腱、韧带和关节的力量,对发展下肢和肩带肌肉的爆发力有特殊作用,在体育教学和部队训练中这个项目常被採用 。一般在做初级练习时使用的跳跃器械还有“山羊”、跳箱 。女子跳马:跳马长1.6、宽0.35米、高1.25米,女子跳马为横马 。所有跳马动作必须用双手撑马,助跑的长度根据个人安排 。跳马动作可以根据在空中的不同腾空类型分为几个组别,在跳马之前教练员所举的号码代表了不同的动作 。男子跳马:跳马高1.35米 。跳马是由助跑开始的,以双腿併拢起跳完成的跳跃腾空动作,跳马的助跑最长距离为25米,助跑允许中断,但不允许返回重新跑,跳马要求腾空有一定的高度和远度 。历史起源奥运会跳马比赛跳马源于罗马帝国末期的骑术训练 。初跳真马,后改为与真马外型相似的木马,并配有马鞍 。1719年将马腿改为立柱,1795年德国的维斯首先去掉木马的马头,1811年扬又去掉马尾,将两端改为圆形,马身用皮革包制 。1836年德国的施皮茨在学校体操节首次表演跳马,1877年德国规定跳马必须助跑6步,从正侧两个方向过马和做1~2次支撑动作 。马长1.60米,男子跳纵马,马高1.35米,女子跳横马,马高1.20米 。跳马决赛时每队最多两名运动员参赛,只有在团体赛中跳马成绩排位前八名或前六名者才有参赛资格 。只比自选动作 。将运动员团体赛中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总得分的二分之一,加上跳马决赛中自选动作的得分,作为最后得分排列名次,得分高者名次列前 。男、女满分均为20分 。从1992年奥运会起,团体分不带入单项赛,仅以自选动作的比赛成绩确定名次 。男、女跳马分别于1896年雅典奥运会和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随着2001年至2004年体操新规则的执行,体操运动员做跳马时用的“马”也要换成新的 。新马的马面是一段水平面和一段斜面的连线,总长为1.2米,马内有弓型钢板以增强弹性,新马的宽度为0.9米,男女跳马从外形上完全一样,只是在高度上不同,男用仍为1.35米,女用为1.25米 。跳马动作是由用木马训练骑术演变而来 。如跨上跨下的动作演变为鞍马的单腿摆越;跳上跳下的动作发展为跳马运动 。1812年德国体操家F.L.杨在体操场上,设定了一种用作跳跃练习的无头有尾有鞍的木马 。1820年,瑞典体操学派创始人P.H.林的体操馆中,除了有3匹有头有尾的木马外,还出现了跳箱、“山羊”等跳跃器械 。1836年,德国体操家A.施皮斯举办的学校体操节中,第1次列入了男子跳马表演 。1877年德国举行的体操比赛中,男子跳马规定动作有6步助跑的限制,并规定了从正、侧两个方向过马和撑手1~2次的动作 。1896年,男子跳马被列入国际比赛项目 。1960年以前国际比赛男子用的纵跳马长1.80米,高1.30米 。以后改为长1.60米,高1.35米 。男子跳马的助跑距离目前为25米,助跳板最高点高度为15厘米(外加1厘米厚覆盖物) 。正式比赛用的跳马有具体规格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