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米扁豆粥( 二 )


薏米扁豆粥

文章插图
扁豆一年生缠绕草质藤本,长达6米 。3出複叶;小叶片阔卵形,长5~9厘米,宽6~10厘米,先端尖,基部广楔形或截形,全缘,两面被疏毛,侧生小叶较大,斜卵形;叶柄长4~12厘米;托叶细小,披针形 。总状花序腋生,通常2~4朵聚生于花序轴的节上;小苞片2,早落;花萼钟状,萼齿5,边缘密被白色柔毛;花冠蝶形,白色或淡紫色,旗瓣卵状椭圆形,基部两侧有2附属体,并下延为2耳,翼瓣斜椭圆形,龙骨瓣舟状;雄蕊10,2束;子房线形,被柔毛,基部有腺体,柱头头状,疏生白色短毛 。荚果长椭圆形,扁平,微弯,长5~8厘米,先端具弯曲的喙 。种子2~5粒,长方状扁圆形,白色、黑色或红褐色 。花期7~8月 。果期9月 。均为栽培品 。分布华东和辽宁、河北、河南、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本植物的根(扁豆根)、藤(扁豆藤)、叶(扁豆叶)、种皮(扁豆衣)、花(扁豆花)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採集立冬前后摘取成熟荚果,晒乾,打出种子,再晒至全乾 。药材乾燥种子为扁椭圆形或扁卵圆形,长约8~12毫米,宽6~9毫米,厚4~7毫米 。表面黄白色,平滑而光泽,一侧边缘有半月形白色隆起的种阜,约占周径的1/3~1/2,剥去后可见凹陷的种脐,紧接种阜的一端有1珠孔,另端有短的种脊 。质坚硬,种皮薄而脆,内有子叶2枚,肥厚,黄白色,角质 。嚼之有豆腥气 。以饱满、色白者佳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主产于湖南、安徽、河南等地 。扁豆的种子有白色、黑色、红褐色等数种,入药主要用白扁豆;黑色看古名"鹊豆",不供药用;红褐色者在广西民间称"红雪豆",用作清肝、消炎药,治眼生翳膜 。化学成分种子每百克含蛋白质23.7克,脂肪1.8克,碳水化物57克,钙46毫克,磷52毫克,铁1毫克,植酸钙镁247毫克,泛酸1232微克,锌2.44毫克 。种子中含胰蛋白酶抑制物、澱粉酶抑制物、血球凝集素A、B 。并含有对小鼠Columbia SK病毒有抑制作用的成分,这种活性成分在水溶的高分子部分和低分子部分中都有;尚含豆甾醇、磷脂(主要是磷脂醯乙醇胺)、蔗糖、棉子糖、水苏糖、葡萄糖、半乳糖、果糖、澱粉、氰甙、酪氨酸酶等 。豆荚含哌啶酸-2 。药理作用扁豆中含对人的红细胞的非特异性凝集素(参看"菜豆"),它具有某些球蛋白特性;对牛、羊红细胞并无凝集作用 。在扁豆中可分出二种不同的植物凝集素,凝集素甲不溶于水,无抗胰蛋白酶活性;如混于食物中饲餵大鼠,可抑制其生长,甚至引起肝脏的区域性坏死;加热后则毒性作用大见减弱,故凝集素甲是粗製扁豆粉中的部分有毒成分 。凝集素乙可溶于水,有杭胰蛋白酶的活性 。有人测得其分子量为23688,对胰蛋白酶之抑制为非竞争型的 。在15~18℃(pH3~10)可保持活力30天以上 。蒸压消毒或煮沸1小时后,活力损失94~86% 。此种胰蛋白酶抑制剂,在体外不能被一般蛋白酶分解,在体内不易消化,在1毫克/0.1毫升浓度时,由于抑制了凝血酶,可使枸橼酸血浆的凝固时间由20秒延长至60秒 。印度产扁豆餵食大鼠,有降低血糖及血清胆甾醇的作用 。【炮製】生扁豆:拣净杂质,置沸水中稍煮,至种皮鼓起、鬆软为度,捞出,浸入冷水中,脱去皮,晒乾 。炒扁豆:取净扁豆仁,置锅内微炒至黄色,略带焦斑为度,取出放凉 。【性味】甘,平 。①《别录》:"味甘,微温 。"②《食疗本草》:"微寒 。"③《日华子本草》:"平,无毒 。"【归经】入脾、胃经 。①《纲目》:"入太阴气分 。"②《本草经巯》:"入足太阴、阳明经气分 。"功用主治健脾和中,消暑化湿 。治暑湿吐泻,脾虚呕逆,食少久泄,水停消渴,赤白带下,小儿疳积 。①《别录》:"主和中下气 。"②《药性论》:"主解一切草木毒,生嚼及煎汤服 。"③孟诜:"疗霍乱吐利不止,末,和醋服之 。"④《日华子本草》:"补五脏 。"⑤《本草图经》:"主行风气,女子带下,兼杀酒毒,亦解河豚毒 。"⑥《滇南本草》:"治脾胃虚弱,反胃冷吐,久泻不止,食积痞块,小儿疳疾 。"⑦《品汇精要》:"消暑和中 。"⑧《纲目》:"止泄泻,消暑,暖脾胃,除湿热,止消渴 。"⑨《会约医镜》:"生用清暑养胃,炒用健脾止泻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6钱;或入丸、散 。【宜忌】①陶弘景:"患寒热病者,不可食 。"②《食疗本草》:"患冷气人勿食 。"③《随息居饮食谱》:"患疟者忌之 。"选方①治脾胃虚弱,饮食不进而呕吐泄泻者:白扁豆一斤半(姜汁浸,去皮,微妙),人参(去芦)、白茯苓、白朮、甘草(炒)、山药各二斤,莲子肉(去皮),桔梗(炒令深黄色)、薏苡仁、缩砂仁各一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枣汤调下,小儿量岁数加减服 。(《局方》参苓白朮散)②治霍乱扁豆一升,香薷一升 。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服 。单用亦得 。(《千金方》)③治消渴饮水:白扁豆浸去皮,为末,以天花粉汁同蜜和丸梧子大,金箔为衣 。每服二、三十丸,天花粉汁下,日二服 。忌炙煿酒色 。次服滋肾药 。(《仁存堂经验方》)④治水肿:扁豆三升,炒黄,磨成粉 。每早午晚各食前,大人用三钱,小儿用一钱,灯心汤调服 。(《本草汇言》)⑤治赤白带下:白扁豆炒为末,用米饮每服二钱 。(《永类钤方》)⑥治中砒霜毒:白扁豆生研,水绞汁饮 。(《永类钤方》)⑦治恶疮连痂痒痛:捣扁豆封,痂落即差 。(《补缺肘后方》)名家论述①《药性辨疑》:"扁豆,专清暑,故和中而止霍乱;极补脾,故治痢而蠲脓血,消水湿,治热泄 。" ②《纲目》:"硬壳白扁豆,其子充实,白而微黄,其气腥香,其性温平,得乎中和,脾之谷也 。入太阴气分,通利三焦,能化清降浊,故专治中宫之病,消暑除湿而解毒也 。其软壳及黑鹊色者,其性微凉,但可供食,亦调脾胃 。"③《本草经疏》:"弘景云,扁豆患寒热者不可食 。盖指伤寒寒热,外邪方炽,不可用此补益之物耳 。如脾胃虚及伤食劳倦发寒热者,不忌 。"④《药品化义》:“扁豆,味甘平而不甜,气清香而不窜,性温和而色微黄,与脾性最合 。主治霍乱呕吐,肠鸣泄泻,炎天暑气,酒毒伤胃,为和中益气佳晶 。又取其色白,气味清和,用清肺气 。故云清以养肺,肺清则气顺 。下行通利大肠,能化清降浊,善疗肠红久泻,清气下陷者,此腑虚补髒之法也 。”⑤《本草新编》:"白扁豆,味轻气薄,单用无功,必须同补气之药共用为佳 。或谓白扁豆非固胎之药,前人安胎药中往往用之何故?盖胎之不安者,由于气之不安,白扁豆最善和中,故用之以和胎气耳,胎因和而安,谓之能安胎也亦可 。单用此味以安骤动之眙,吾从未见能安者矣!"⑥《本草求真》:"扁豆如何补脾?盖脾喜甘 。扁豆得味之甘,故能于脾而有益也;脾得香而能舒,扁豆稟气芬芳,故能于脾而克舒也;脾苦湿而喜燥,扁豆得性之温,故能于脾而克燥也 。脾土既实,则水道自通,三焦不混,而太阴暑湿之邪,自尔克消,安能复藏于脾,而有渴、泻之病乎 。但多食壅滞,不可不知 。"山楂异名朹、粱梅(《尔雅》),朹子(《尔雅》郭璞注),鼠查(《本草经集注》),羊梂(陶弘景),赤爪实(《唐本草》),棠梂子(《本草图经》),赤枣子(《桂海虞衡志》),山里红果、酸枣,鼻涕团、柿楂子(《百一选方》),山里果子(《履巉岩本草》),茅楂(《日用本草》),猴楂(《世医得效方》),映山红果(《救荒本草》),海红(《品汇精要》),酸梅子、山梨(《中国树木分类学》),酸查(《山东中药》)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山楂或野山楂的果实 。植物形态①山楂落叶乔木或大灌木,高达8米.树皮暗棕色,多分枝,枝条无刺或具稀刺 。单叶互生;具托叶,托叶卵圆形至卵状披针形,边缘具锯齿;叶柄长2~4匣米;叶片阔卵形、三角卵形至菱状卵形,长6~12厘米,宽5~8厘米,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有5~9羽状裂片,裂片有尖锐和不整齐的锯齿,上面绿色,有光泽,下面色较淡,两面脉上均被短柔毛 。花10~12朵成伞房花序;花梗被短柔毛;萼片5,绿色,基部连合成杯状,上部5齿裂;花冠白色或带淡红色,直径8~13毫米,花瓣5,离生,倒宽卵形,长和宽均为6毫米;雄蕊20,不等长;心皮5,子房下位,5室,各室具一胚珠,花柱5,柱头圆形 。梨果球形或圆卵形,直径约2.5厘米,深红色,具多数白色斑点,果之顶端有外曲的宿存花萼 。种子5枚 。花期5月 。果期8~10月 。生于河岸的砂土或乾燥多砂石的山坡上.栽培于东北南部、华北以至江苏一带 。②野山楂,又名:小叶山楂、山果子 。落叶灌木,高达1.5米 。枝条具刺,嫩枝被白色绒毛 。单叶互生;托叶近卵形;叶柄长约3毫米,有时无柄;叶片倒卵形至倒卵状椭圆形,长1.5~6厘米,宽0.8~2.5厘米,先端尖,不裂或3深裂,边缘有缺刻及不整齐锯齿,基部楔形,渐窄缩 。花5~6朵簇生成伞房花序;萼片5,卵状披针形,外侧密生细毛 。梨果较小,呈红黄色,近圆形,直径约1~1.5厘米 。花期5~6月 。果期8~10月 。生于荒山坡、溪边、路边疏林及灌丛中 。分布江苏、浙江、安徽、湖南、湖北、河南、四川、贵州、江西、福建、广东、广西、云南、陕西等地 。以上两种植物的根(山楂根)、木材(山楂木)、茎叶(山楂茎叶)、种子(山楂核)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採集】秋季果实成熟时採摘 。山楂採得后,横切成厚1.5~3毫米的薄片,立即晒乾 。野山楂採得后,晒乾即可,或压成饼状后再晒乾 。商品山楂片称为"北山楂";野山楂称为"南山楂" 。药材①北山楂为植物山楂的果实,呈球形或梨形,径约2.5厘米 。表面深红色,有光泽,满布灰白色细斑点;顶端有宿存花萼,基部有果柄残痕 。商品常为3~5毫米厚的横切片,多捲缩不平,果肉深黄色至浅棕色,切面可见5~6粒淡黄色种子,有的种子已脱落;有的片上可见短果枘或下凹的花萼残迹 。气微清香,味酸微甜 。以个大、皮红、肉厚者为佳 。主产山东、河北、河南、辽宁等省 。陕西、山西、江苏亦产 。②南山楂为植物野山楂的果实,呈类圆球形,直径0.8~1.4厘米,间有压扁成饼状.表面灰红色,行细纹及小斑点,顶端有凹窝,其边缘略突出,基部有果柄残痕 。质坚硬,核大,果肉薄,棕红色 。气微,味酸微涩 。以个匀、色红、质坚者为佳 。主产江苏,浙江、云南、四川等地 。此外尚有下列同属植物的果实在少数地区亦作山楂入药 。①山里红叶片宽卵形,3~5羽状深裂 。果实近球形,直径约1.5厘米,红色 。分布东北、华北及陕西、山东、江苏等地 。②湖北山楂叶卵形至矩圆状卵形,中部以上3~5裂;刺长1.5厘米;果实圆球形,直径约1~2.5厘米,黑赤色,有显着的小斑点 。分布我国中部及陕西、江苏各地 。③辽山楂叶先端3~5裂,基部楔形,花葯淡红色或紫色,果实鲜红色 。分布东北及山西、内蒙古、新疆等地 。④云南山楂叶片卵状披针形或卵状椭圆形,常不裂,边缘具锯齿;果实近球形,暗红色或黄色带红褐色晕斑 。分布西南及广东、广西等地 。【炮製】山楂:拣净杂质,筛去核 。炒山楂:取拣净的山楂,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外面呈淡黄色,取出,放凉 。焦山楂:取拣净的山楂,置锅内用武火炒至外面焦褐色,内部黄褐色为度,喷淋清水,取出,晒乾 。山楂炭:取拣净的山楂,置锅内用武火炒至外面焦黑色,但须存性,喷淋清水,取出,晒乾 。《纲目》:"九月霜后取山楂实带熟者,去核,曝乾 。或蒸熟去皮核,捣作饼子,日乾用 。"化学成分含表儿茶精[(-)-epicatechin]、槲皮素(quercetin)、金丝桃甙(hyperin)、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 山楂酸(crataegolic acid) 、柠檬酸(citric acid)、苦杏仁甙(amygdalin)等 。【性味】酸甘,微温 。①《唐本草》:"味酸,冷,无毒 。"②《日用本草》:"味甘酸,无毒 。"③《本草蒙筌》:"味甘辛,气平,无毒 。" ④《纲目》:"酸甘,微温 。"【归经】入脾、胃、肝经 。①《雷公炮製药性解》:"入脾经 。"②《本草经疏》:"入足阳明、太阴经 。"③《药品化义》:"入脾、肝二经 。"④《本草经解》:"入手太阴肺经,足厥阴肝经 。"功用主治消食积,散瘀血,驱绦虫 。治肉积,症瘕,痰饮,痞满,吞酸,泻痢,肠风,腰痛,疝气产后儿枕痛,恶露不尽,小儿乳食停滞 。消食健胃,行气散瘀 。用于肉食积滞、胃烷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疝气疼痛、高血脂症 。①陶弘景:"煮汁洗漆疮 。"②《唐本草》:"汁服主利,洗头及身上疮痒 。"③《本草图经》:"治痢疾及腰疼 。"④《履巉岩本草》:"能消食 。"⑤《日用本草》:"化食积,行结气,健胃宽膈,消血痞气块 。"⑥《滇南本草》:"消肉积滞,下气;治吞酸,积块 。"⑦《本草蒙筌》:"行结气,疗颓疝 。"⑧宁原《食鑒本草》:"化血块,气块,活血 。"⑨《纲目》:"化饮食,消肉积,症瘕,痰饮痞满吞酸,滞血痛胀 。"⑩《本草再新》:"治脾虚湿热,消食磨积,利大小便 。"⑾《本草撮要》:"冻疮涂之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4钱;或入丸、散 。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宜忌】脾胃虚弱者慎服 。①《纲目》:"生食多,令人嘈烦易饥,损齿,齿龋人尤不宜 。"②《本草经疏》:"脾胃虚,兼有积滞者,当与补药同施,亦不宜过用 。"③《得配本草》:"气虚便溏,脾虚不食,二者禁用 。服人参者忌之 。"④《随息居饮食谱》:"多食耗气,损齿,易饥,空腹及羸弱人或虚病后忌之 。"选方①治一切食积:山楂四两,白朮四两,神曲二两 。上为末,蒸饼丸,梧于大,服七十丸,白汤下 。(《丹溪心法》)②治食肉不消:山楂肉四两,水煮食之,并饮其汁 。(《简便单方》)③治诸滞腹痛:山楂一味煎汤饮 。(《方脉正宗》)④治痢疾赤白相兼:山楂肉不拘多少,炒研为末,每服一、二钱,红痢蜜拌,白痢红白糖拌,红白相兼,蜜砂糖各半拌匀,白汤调,空心下 。(《医钞类编》)⑤治肠风:酸枣并肉核烧灰,米饮调下 。(《百一选方》)⑥治老人腰痛及腿痛:棠梂子、鹿茸(炙)等分 。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百丸,日二服 。(《纲目》)⑦治寒湿气小腹疼,外肾偏大肿痛:茴香、柿楂子 。上等分为细末,每服一钱或二钱,盐、酒调,空心热服 。(《百一选方》)⑧治产妇恶露不尽,腹中疼痛,或儿枕作痛:山楂百十个,打碎煎汤,入砂糖少许,空心温服 。(朱震亨) 临床套用①治疗绦虫病用鲜山楂2斤(乾品半斤,小儿酌减),洗净去核,下午3时开始零食,晚10时吃完,晚饭禁食 。次晨用槟榔2两加水煎至1茶杯,1次服完,卧床休息 。有大便感觉时儘量坚持一段时间再大便,即可排出完整绦虫 。冬天应坐在温水便桶上大便,避免虫体遇冷收缩而不能完整排出 。观察40例均有效 。②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用20%山楂煎剂加糖矫味,每服200毫升(小儿酌减),每日3次,7~10天为一疗程 。治疗24例,全部有效 。又有用山楂2两煎服,治轻型及中型菌痢30例,除3例无效外均治癒或好转 。或用生热山楂片各1两,加水500毫升煮开5分钟,分2次服(小儿酌减),4~6天为一疗程,亦有效果 。③用于降低血清胆甾醇每日用山楂1两,毛冬青2两,分2次煎服 。观察20例,治前血清胆甾醇平均253.2毫克%,治后下降至207毫克%,平均每例下降46.2毫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非常显着 。20例中有11例血清胆甾醇降至200毫克%以下,平均每例下降62.9毫克% 。认为山楂所起的作用是主要的,因为毛冬青降低血清胆甾醇的效果,各地观察结果颇不一致,目前尚难肯定;而本组病例中有4例曾单服山楂而未用毛冬青,亦取得效果,服药前血清胆甾醇平均为259.7毫克%,服药至第6周时複查,下降至214毫克% 。此外,将山楂的花和叶製成浸剂服用,有降低血压的功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