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库斯


司马库斯

文章插图
司马库斯【司马库斯】司马库斯(泰雅语:Smangus),是位于台湾新竹县尖石乡的一个泰雅族部落 。早期由于位处深山交通不便,曾被称为黑色部落,后因发现神木群,乃发展观光,现在成为一个重要的观光地点 。
基本介绍中文名:司马库斯
外文名:Smangus
位于:台湾新竹县尖石乡
又称:黑色部落
背景
司马库斯

文章插图
司马库斯司马库斯位于新竹县尖石乡海拔一千五百公尺高山上的司马库斯可能是台湾最深僻的原住民部落 。这里在一九七九年才开始有电力供应,对外道路更在一九九五年底才开通 。对外道路开通之前,居民只能花数小时以徒步方式越过河谷到达新光部落,再利用当地的道路和外界联繫、取得民生物资 。发现神木以及道路开通之后,初步解决了居民行的问题,观光客也开始涌向此地,今日的部落已和昔日大不相同 。历史泰雅族人对于本族的起源有多种传说,大致上多认为发源地在南投县或大霸尖山一带 。属属于泰雅族的司马库斯人,根据耆老的口述里,自认祖先来自南投县仁爱乡Pinsbkan(今瑞岩部落),在大霸尖山附近的Quri Sqabu分散(现今的泰雅族人称分散地:思源哑口),这里是北台湾的至高点,从高处望去,可以见到各个不同的流域,族人再分别往北、东、等不同方向迁徙,其中一支到达今日塔克金溪左岸的镇西堡、新光一带,并继续扩展至泰岗、秀峦、田埔等地,这群人被称为Knazi;因此司马库斯与同属Mrqwang的玉峰、那罗等地关係较近,与仅一河之隔、属于Knazi的新光部落反而关係较远 。Knazi以及Mrqwang之间甚至曾在日治时期爆发战争 。至于司马库斯地名的由来,据部落耆老口述,是为了纪念一位名为Mangus(马库斯)的祖先,Smangus(司马库斯)则是对于这位祖先的尊称 。
司马库斯

文章插图
司马库斯在日治时期和Knazi战争平息之后,司马库斯族人被强迫离开原居地,部份族人往北绕过Kanan Noro(玉峰山)始迁徙至抬耀部落,后来并配合日人政策而集体迁往新乐村Rahaw(拉号)部落、Slaq(鸟嘴)部落 。日本人退出台湾之后,原司马库斯居民开始迁回原居地,无人居住的司马库斯部落自此又开始建立起族人的家屋和农地 。位于深山的司马库斯对外交通不便,生活较为艰苦,但能回到祖先所居住的地方,对于族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旅游资源神木的发现根据 1996 年林务局公布的排行,第二名和第三名的巨木都位于司马库斯的巨木区 。这两棵司马库斯的巨木都属于红桧,第二名的巨木周长 20.5 公尺,第三名的巨木周长 19.7 公尺 。司马库斯巨木的发现并不是偶然,而是族人寻找许久的结果 。1991 年司马库斯部落的曾振川邻长等人到巴陵地区时,发现当地因巨木带来的观光业以及水蜜桃的种植而使生活大有改善 。当天邻长睡梦之际隐约听到上帝指示在司马库斯也有巨木,之后邻长想起先人所说往鸳鸯湖方向有红水及大树的事,于是在回到部落后发动本地居民前往寻找巨木,经过两三个月的寻找才发现了壮观的巨木区 。部落透过各种管道对外宣传,使巨木的存在为外界所知,少数游客也前来一睹巨木的丰采 。巨木的发现也促使司马库斯道路的开闢得以展开 。在道路开通之前,居民必须下山至塔克金溪溪谷,然后再爬上新光部落来对外联繫,费时三至四个小时 。民生物资也必须由人背着徒步上下山运抵部落 。巨木发现后,新竹县长范振宗前来视察,并指示儘快开开通往司马库斯的道路 。这条产业道路在 1995 年底开抵部落,将司马库斯的发展带向了不同的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