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茵陈


藏茵陈

文章插图
藏茵陈藏茵陈类药用植物是汉民族对此类药物的通称,藏民族则称之为“滴达”,是一年生的龙胆科矮小草本药用植物,在藏族的药物历史中是贵重的八珍藏药之一,被人们称为“藏药的奇葩”,始载于藏医药书《四部医典》,有清热、解毒,清肝利胆的功效 。藏茵陈是从藏族地区民间发掘出来的草药之一,是青海、四川、西藏、云南等地民间常用药 。
【藏茵陈】其原植物来源主要为龙胆科獐芽菜属、花锚属、肋柱花属以及虎耳草科的40多种,基原十分複杂 。藏茵陈其中一些品种已被收录入中国药典(2015版)及卫生部标準藏药等 。
基本介绍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纲: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
亚纲:合瓣花亚纲 Sympetalae
目:捩花目 Contortae
科:龙胆科 Gentianaceae
族:龙胆族 Trib. Gentianeae
亚族:龙胆亚族 Subtrib. Gentianinae
属:獐牙菜属 Swertia
组:多枝组 Sect. Ophelia
形态特徵花单生,有长梗,花瓣5片,薄而具有光泽 。花艳兰色,花冠下呈白色,并代有金绿色筋 。生长期90~100天,花期8~9月份 。蒴果多籽,种子极细小,1克约有7000粒 。生长环境藏茵陈原生于海拔2000~5000米的青藏高原地区的西藏以及毗邻的尼泊尔地区的树下、灌丛、草甸、山沟等地,是青藏高原特有药用植物 。儘管高原地区气候恶劣,藏茵陈经严寒、冰冻、冰雹、暴雪、风沙、乾旱、强烈的光照轮番攻击,但藏茵陈依然蓬勃生长,因此品质极佳 。藏茵陈对土壤、气候、温度、光照等要求不高,适宜于我国南、北方人工种植 。种类与分布藏茵陈是菊科蒿属的多年生草本药物,幼嫩茵陈含有芳香油、桉叶醇、樟脑、龙脑等成分,味辛苦,性微寒,它有清热祛湿、护肝利胆之功效 。藏茵陈入药的原植物有十余种,主要是龙胆科植物,即川西獐牙菜、抱茎獐牙菜、花锚、湿生扁蕾和印度獐牙菜 。藏医古典医着《晶珠本草》以及现代藏药学着作《藏药晶镜本草》将藏茵陈分为印度獐牙菜、藏獐牙菜、普兰獐牙菜三种 。现代各地藏医普遍採用普兰獐牙菜作为藏茵陈入药 。药学工作者经过实验鉴定,我国藏北普兰地区生长的獐牙菜与印度獐牙菜成分药效完全一致,其外观亦相同,从此结束了藏茵陈长期靠进口的局面 。主要分布在西南部至喜马拉雅地区 。藏茵陈的生产区主要在青藏高原地区,尼泊尔国土向阳海拔较低,西藏大多是高海拔地区,故而藏茵陈还是西藏的为佳 。藏茵陈分为獐牙菜属、花锚属、扁蕾属、喉毛花属 。龙胆科獐牙菜属植物14种2变种,其中典型的有川西獐牙菜、黄花川西獐牙菜、抱茎獐牙菜、四数獐牙菜等 。獐牙菜属多分布在四川西北部、西部、西南部、东南部、中北部,青海省东南部、东北部、东部、东北部,云南西北部、中部偏西,西藏东部、东南部、西南部、南部等 。花锚属植物1种1变种,椭圆叶花锚(蓝紫花)种,本种花色有蓝紫色和白色,分布在四川西部、西北部,西藏东南部、东部,青海东北部、东部、东南部,云南西北部、中部偏西等 。扁蕾属植物4种,湿生扁蕾、卵叶扁蕾、高原扁蕾、扁蕾等,大多分布在四川西北部、西部、北部,青海东南部、东北部,西藏东南部等 。喉毛花属3种,有喉毛花、长梗喉毛花、镰萼喉毛花,多分布在青海东南部、东北部、西南部,四川西北部、西部,西藏东南部、东部等 。药理活性藏茵陈主要成分是拥有各种药理活性,包括抗肝损伤、抗抑郁、抗白血病、抗结核、抗肿瘤、退黄利胆、抗突变、抗癌、抗炎、抗病毒、抗氧化、利尿、降糖、抑菌和强心作用 。藏茵陈还可以促进小肠运动的作用;调节内分泌或者影响性功能;促进毛髮生长,提高皮肤功能;可以代谢人类的肠道细菌;同时对于赤巴病也有很好的疗效 。套用藏茵陈是藏药中最具特色的治疗热症、肝胆病及血病的一大类药,藏医中已有1400年的历史,是藏药中的上品,与藏红花、冬虫夏草并称为“藏药三绝” 。近年来,藏茵陈的价值不断被挖掘,除了药用方面,在观赏、美容、保健方面的价值也被套用,它的开发和利用将会是非常有潜力的 。使用状况藏茵陈的主要功用是清肝利胆、清热解毒、祛湿、消炎愈疮,主治各型肝炎、胆囊炎、急性黄疸性肝炎、肾盂肾炎、消化不良,流行性感冒、发烧、急性咽喉炎及烫伤,也用于风火牙痛 。藏药《四库医典》《晶珠本草》记载,藏茵陈煎汤服主治肝病、胆热症,是治疗肝中毒、肝炎的最佳药物之一 。藏茵陈在青藏高原家喻户晓,民间验方用藏茵陈、藏红花、熊胆治疗急性黄疸性肝炎,疗程短、治癒率高 。近年来现代药学工作者以藏茵陈类植物川西獐牙菜加工的藏茵陈片,是治疗肝胆疾病的重要药物 。从藏茵陈类植物花锚中提取有效成分製成的利肝片专治B肝,也受到广大患者的青睐 。《百科全书·藏医分卷》的历代经典着作中,藏茵陈作为君药命名的经典方剂有十余方,例如三味藏茵陈汤、四味藏茵陈汤、六味藏茵陈膏、八味藏茵陈散、十五味藏茵陈酥油丸等 。这些方剂治疗肝胆疾病各有所长,在国内市场上极为走俏 。套用前景藏茵陈在藏医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已被现代医学大量套用于临床,医疗功效逐渐得到广大民众的认可和青睐 。藏茵陈有清热解毒、利肝、退黄的神奇功效,对急慢性肝炎、黄疽型肝炎、面部色斑及脱髮症等效果尤佳,另外,藏茵陈还具有观赏、保健等功效 。因此,开发和利用藏茵陈有十分显着的经济效益,市场前景也是十分被看好 。另外,藏茵陈中富含维生素B和维生素C,并含有人体所需的胺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具有效果极佳的保健功能 。例如每天取少许藏茵陈和几枚大枣泡茶,经常饮用,可增加人体的免疫力,可以起到轻身益气,保肝利胆,抗衰防癌的功效 。同时,藏茵陈中的茵陈酮能起到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使皮肤嫩滑柔亮,消除面部色斑,癒合伤疤,对冻烫伤、擦伤、湿疹、脚癣、毛囊炎、止血效果极佳 。藏茵陈花瓣颜色艳丽,花型典雅,有独特的韵味,它美化环境,沁人心脾 。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和欢迎 。例如吉林省青藏高原中藏药高科技研究所与大安市麝鼠场雪莲花基地,它们经过研究对藏茵陈进行联合开发利用,现已将该物种培育成为名贵的花卉盆景 。目前,这种花卉在国内的各大花卉市场还是比较罕见的,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因而种植藏茵陈花卉的前景也将是十分诱人的 。近年来,以藏茵陈为主要原料、经现代工艺製成的多种新药製剂,有藏茵陈胶囊或藏茵陈片、晶珠肝泰舒胶囊、蒂达丸、急肝宁或B肝宁A、B片、二十六味藏茵陈丸、八味藏茵陈散、藏药九味红花丸等 。临床用藏茵陈治疗各种肝炎、消化不良、泄泻、高血压、肠胃炎、烫伤、胆囊炎,同时也用于治疗急性膀胱炎、结膜炎、菌痢、骨髓炎、肾盂肾炎、结膜炎、咽喉炎 。大多数也用于风火牙痛、热病发斑、疮疥肿毒,还用于治疗子宫颈糜烂、胎黄 。栽培技术藏茵陈的药效神奇独特,而且,具有保健、美容和观赏的价值 。在国内外市场都极为走俏 。野生藏茵陈种粒小发芽率低、出苗率低,人们对栽培藏茵陈也是望而却步,使得藏茵陈濒临灭绝 。因此,人工种植藏茵陈药材不但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减轻消费者负担,而且可更好的保护藏茵陈类药用植物的生物多样性,对满足市场及出口创汇的需要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是个致富的好项目 。种子採收与贮藏採收应待种子充分成熟后,上午10点前,并放置在无风阴凉的地方自然晾乾后再进行脱粒 。藏茵陈种子理想的贮藏条件是用葫芦、竹盒或铁盒,最好用营养钵育苗,放于低温(2℃~4℃)乾燥处密封贮藏 。种前準备种植藏茵陈,应选择无病虫害、有光泽、粒大饱满的纯净的新鲜种子 。在适宜土温(18℃~22℃),适宜土壤含水量(65%左右),透气性良好、疏鬆肥沃的中性沙质土壤育苗床待播 。种植时间与方法南方地区一般在4月份育苗,而北方地区在5月份进行 。播种的时候,应将土壤墩厚实整平,浇水也应浇透,种子用细沙拌匀后撒播,撒播后不需覆土和浇水,用鸡毛翎轻轻拨去覆土后,再加盖塑胶薄膜即可 。若地温较稳定,则经过7~10天种子即可发芽,发芽率在60%左右 。待出苗后逐渐撒薄土1或2次,使幼苗着根稳固,以免发生倒伏 。栽培管理藏茵陈的适应性很强,栽培管理相对比较简单 。水肥要求不高,不宜浇水过多,以保持土壤稍微湿润为最好,浇水时儘量使水温与土温接近为宜 。光照要求也较低,在生长期间需追施2~3次速效磷钾肥,促进植株开花和延长植株花期 。若遇连绵阴雨,容易感染灰霉病,导致植株生长发育异常,轻则降低它的观赏价值,重则可造成局部植株死亡 。此时,必须及时喷杀菌剂进行防治,并清除病株,加强排涝和通风 。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易受蚜虫危害,可用2.50%鱼藤精乳油500~600倍液喷雾防治 。藏茵陈药用原植物在我国分布区域较广,开发此类种属药用植物资源有较大的潜在价值 。藏茵陈在临床上的套用範围不断扩大,其单方和複方製剂的临床疗效也在一定範围内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