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本科教育学院

湖南大学本科教育学院【湖南大学本科教育学院】湖南大学在教学上保持和发扬了“重基础、重质量、严管理”的传统,积极开展教育教学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在社会上享有良好声誉,具有“基础扎实、思维活跃、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特色 。学校设有国家工科(化学)基础课教学基地、国家理科化学人才培养基地、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设有本科专业65个 。“十五”以来,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 。在国家“质量工程”建设中,获得国家精品课程25门,国家教学名师4名、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5门双语教学示範课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2个 。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办学思想,始终坚持人才培养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 。为适应学校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需要,在“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重创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以培养研究型和複合套用型人才为目标,从2004年开始实施“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培养模式 。从2006年开始全面实施弹性学制下的学分制改革 。学校注重弘扬岳麓书院文化教育传统,加强文理沟通,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积极推进大学文化整体育人,文化素质教育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
学院简介“十一五”期间,学校教学工作的思路是:继续加大教学投入力度,突出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把本科教学的水平和质量作为衡量办学水準的第一标誌;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注重学生国际竞争能力的培养,构建具有湖南大学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为突破口,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炼和突出自身特色,形成湖南大学的人才品牌;强化教师教学考核,加强教风和学风建设,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创建优良的成才环境,将本科教学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按照这一目标,学校在推进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方面,以转变教育思想和更新观念为先导,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队伍建设和条件建设为保障,注意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强化创新意识,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落实到专业教学计画中,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落实到教材建设上,将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努力建立起主动适应21世纪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教学机制 。培养方案为适应快速发展要求,深化教学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从2006年开始全面实施弹性学制下的学分制改革,在“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重创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以培养研究型和複合套用型人才为目标,构建了“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的两阶段(2+2)培养模式 。为全面贯彻落实质量工程精神,深入探索通识教育基础上宽口径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稳步推进学分制改革,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经讨论研究,拟在基本保持两阶段培养特徵的基础上,对2006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指导性教学计画进行修订和完善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高校根本任务、质量是高校生命线的观念;以理念为先导,全校统一设定公共通识教育课程,原则上按文、理两大类设定学科通识教育课程,以学院为基础拓宽专业口径,以生涯规划(兴趣)驱动学科交叉;全面落实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着力构建具有时代特点和我校特色的本科学分制教育教学体系,培养以“宽、专、交”为特徵的基础扎实、思维活跃、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研究型和複合套用型人才 。二、基本原则1、通识教育与专业特色教育有效结合 。通识教育旨在为专业教育提供一个广阔的知识背景,并非轻视或排斥专业教育,而是强调专业深化所需要的坚实基础 。不仅不能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人为割裂,而且要更加重视加强两者的贯通 。学校高度重视校级通识课程的设定与建设,除传授广博知识和具体技能外,更注重使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原则和思维方法 。学院要认真体会学校的教学理念,将学科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努力消除学科的专业壁垒,拓宽专业口径,在专业教育过程中融入通识教育的内涵 。学校实施“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注重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有效结合,培养既精通本专业,又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有初步了解并能将其融会贯通的人才 。2、推进大学文化整体育人 。确立既“成人”又“成才”的人才培养质量标準,在素质教育的路径下,推进大学文化整体育人 。以人为本,改变重课内轻课外、重知识轻文化的倾向,重视知识教育更重视文化育人 。其实,教育主要是文化教育 。文化育人并不忽视知识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只是不再将知识的传授作为教育的最终目的,而是更强调在所有课程中促进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交融,强调走向社会,深入实践 。虽然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各自知识体系大不相同,由此蕴涵的思维、方法、原则大不相同,但追求的精神价值是一致的,缺乏任何一种文化,必将导致学生素质的不全面 。只有实现两者的交融,才能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健全人格、全面发展的人 。3、树立大工程理念 。现代工程正以工程链的形式呈现出集成化的趋势,它把科学、技术、人文、社会、经济、管理、伦理、道德、法律等内容都纳入自己的视野,形成一种面向工程实际的大工程理念 。树立这一理念,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一方面要以国际标準与基本要求,推进工程教育改革,促进工程类专业办出特色和优势,另一方面要加强非工程类专业的工程素质教育,促进人文教育与工程教育的结合 。4、实施“宽、专、交”培养 。学科交叉点往往就是科学新的生长点和科学的前沿 。现代科学的发展把分化与综合紧密地联繫起来,把人为分解的各个环节重新整合 。学科知识交叉对于培养大学生创新性思维具有重要意义,培养交叉型人才是时代的要求 。加强大学生的跨学科教育,推进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包括修读第二专业)、自主选择课程,引导和鼓励学生在毕业最低要求学分以外修读拓展课程,积极探索“宽、专、交”人才培养模式 。5、最佳化课程体系,增强课程内涵建设 。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要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突破就必须加强学生基础知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全面培养 。增强课程内涵建设,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及时充实到教学内容中,积极推进双语教学,构建有利于学科交叉与融合的“阶段+课程群组”的课程体系 。通识教育阶段课程除全校公共通识课程外,原则上由学校按文、理两大类统一设定 。专业教育阶段课程原则上由学院安排,建立课程群组,其中专业选修课要求各学院整合本院的课程资源,以学院为单位制订方案;专业拓展课主要是给予学生学习交叉专业、交叉学科知识的环境,既可以指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本学科专业知识,也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各自的生涯规划或兴趣学习其它相关学科专业的知识 。各专业要充分挖掘本专业优质资源,开出一批可供非本专业学生选择的课程,吸引他们选修 。6、最佳化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内涵建设 。创新之根在实践,实践是创新特别是原始性创新的源泉 。各学院要创新思维,採取有效措施,丰富实践教学类型,统筹考虑实验、实习、社会实践、课程大作业、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专业综合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各种环节,确保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不断线 。进一步融合社会实践与实习教学,统筹考虑实习类型、方式和时间,统一为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两类 。强调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的有效结合,鼓励学生到有指导毕业设计(论文)条件的就业(升学)单位进行毕业设计(论文) 。积极推进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推进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列入教学计画的各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学时),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理工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25% 。三、培养方案的总体框架及通识教育阶段课程本科培养方案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的对本科学生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教学管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是学校审查本科学生毕业资格、授予其学士学位的主要依据 。学校稳步推进弹性学制下学分制改革,本科基本学制4年(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5年),达到毕业要求后,学生可在3-6年(5年制专业为4-7年)内毕业 。4年制大理类专业毕业最低学分数为173,大文类专业毕业最低学分数为163,5年制专业毕业最低学分数为220 。(一)总体框架四年制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总体框架如下:两阶段 大类 课程类别分组情况 学分数 修读说明 学分数总计本科培养方案(大理类专业:173学分,大文类专业163学分) 通识教育阶段:大理类:103.5学分大文类:98.5学分 全校公共通识教育课程(必修) 思想素质系列课程 1645文化素质等系列课程 22 含大学英语12、开放实验1、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1身体素质系列课程 8 含军事、军训大理类学科通识教育课程 A组 27.5 理、工类专业必修 57.5B组 30 理、工类专业选修大文类学科通识教育课程 A组 20.5 经管、人文和法学类专业必修 52.5B组 32 经管、人文和法学类专业选修专业教育阶段:大理类:69.5学分大文类:64.5学分 大理类 专业核心课程 26.5 必修 44.5专业选修课程 10 在学院内选修专业拓展课程 8 在全校範围内选修大文类 专业核心课程 27.5 必修 45.5专业选修课程 10 在学院内选修专业拓展课程 8 在全校範围内选修集中实践环节 大理类 25+(5.5) 现代工程训练、课程设计(论文)、社会调查、学年论文、实习、专业综合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 “两课”实践、军训、开放实验 25+(5.5)大文类 19+(5.5) 19+(5.5)奖励 创新学分 SIT计画、学科竞赛 可以替代部分实践环节5年制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参照上表执行 。(二)通识教育阶段课程设定及安排通识教育阶段课程分全校公共、大理类、大文类通识教育课程,其中全校公共通识教育课程包括思想素质系列课程、身体素质系列课程和文化素质教育系列课程,大理类、大文类通识教育课程均包括通识A组和B组课程 。通识教育阶段课程设定及安排见附属档案 。学院在制订专业教学计画时可以选择要求更高的同类课程,也可以用该专业的相应专业基础课取代其内容有包含关係的所在大类的通识A组课程 。例如:统计专业可以选择《高等数学A》,套用物理专业可以用其相应的专业基础课取代《大学物理》课程 。(三)集中实践环节学分及设定要求人才培养方案中除课程实验外的集中实践环节总学分数大理类专业不低于30.5,大文类专业不低于24.5(其中包含思想素质课程实践、军训和开放实验5.5学分) 。集中实践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丰富如课程大作业、课程实习、课程设计(论文)、专题论文、专业综合设计、独立实验课程等实践环节类型 。此类型学分数大理类专业为5-9,大文类专业为6,建议安排在第七大学期前完成 。2、加强工程教育,强化现代工程训练项目建设,现代工程训练中心及各学院应根据实际情况、学科专业特点,整合传统工程训练项目的同时,积极开发新的工程训练项目供学生选择 。原则上要求大理类专业学生参加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等现代工程训练项目2-6学分,大文类专业2学分 。对于目前开展工程训练条件不足的大文类专业,可以设计其它类型的实践环节代替 。建议安排在第四个大学期前完成 。3、融合社会实践与实习教学,统筹考虑实习类型、方式和时间,统一为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两类 。原则上大理类专业的实习学分为4,大文类专业的实习学分为3 。4、毕业论文(设计)学分大理类专业为10,大文类专业为8 。指导性教学计画第8学期原则上只安排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採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方式进行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下达任务书等前期工作,各学院根据人才培养需要可适当提前完成 。5、为确保实践教学质量,各学院要有效结合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鼓励学生到有指导毕业设计(论文)条件的就业单位(升学单位)进行毕业设计(论文) 。6、对于参加国家、省、校三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与创新训练(SIT)计画项目并结题、参加有关学科竞赛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学校奖励学分,经有关专家认定,可以替代相关实践环节学分 。7、5年制专业参照执行 。四、辅修专业、第二专业为培养複合型人才,学校设定辅修、第二专业,其教学计画不单独制订 。第二专业主干课程在本科同类专业教学计画的课程设定里加以“*”标识,其总学分最低要求为40学分 。辅修专业总学分最低要求为20学分 。辅修、第二专业原则上不单独开课,学生随班修读 。学生所修辅修专业、第二专业的课程不得与该学生主修专业教学计画规定的课程相同 。五、其它说明(一)因专业所属学科的特殊性,广播电视编导、表演、播音与主持、工业设计、艺术设计(含工业造型)、建筑学、城市规划、景观学、社会体育、数学与套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软体工程、数字媒体技术、英语和日语等13个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单独制订 。上述专业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要全面贯彻学校人才培养理念,在学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总体框架基础上统筹考虑学校两阶段人才培养模式和本专业的特点 。(二)学时学分计算原则上理论教学每16学时为1学分;单独设定的实验课以及理论课程中的实验、上机等实践环节,每32学时为1学分;体育课课内每30学时为1学分 。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分集中和分散两种形式进行,原则上1.5-2周为1学分,其它集中实践环节原则上每周为1学分 。由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时与学分对应的差异性,教师工作量计算方法另行制订 。(三)学院要充分利用科研资源优势促进本科教学,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积极推进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改善教学效果 。努力实现教学理念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转变 。以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为抓手,带动专业、课程、实验室及教师队伍的建设,形成保障本科教学质量的可持续发展机制,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新突破,确保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显着增强 。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发展策略,进一步拓宽国际合作交流渠道,为学生营造多元化的文化氛围,加强学生跨文化的理解和沟通能力,使学生在多元文化的交流和互动中开阔国际视野,提高国际竞争能力 。专业设定所属院系 专业编号 专业名称 学位类别 学制 专业代码毕业学分 开设年份 土木工程学院0101土木工程工学四年0807031730102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工学四年0807041730103给水排水工程工学四年0807051730106工程管理管理学四年110104173建筑学院0201建筑学建筑学五年0807012200202城市规划工学五年0807022200203艺术设计(环境艺术)文学四年0504081630204景观学工学五年080713S2202007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0301环境工程工学四年0810011730302环境科学理学四年071401173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0401机械设计製造及其自动化工学四年0803011730402车辆工程工学四年080306W1730403热能与动力工程工学四年0805011730407工业工程工学四年110103173设计艺术学院0501工业设计工学四年0803031730504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文学四年0504081630505艺术设计(工业造型)文学四年050408173工商管理学院0601工商管理管理学四年1102011630602市场行销管理学四年1102021630606电子商务管理学四年110209W163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070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学四年0806011730702电子信息工程工学四年0806031730703自动化工学四年0806021730704测控技术与仪器工学四年080401173计算机与通信学院080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学四年0806051730803通信工程工学四年0806041730806信息安全工学四年071205W1730807智慧型科学与技术工学四年080627S1732008化学化工学院0901化学工程与工艺工学四年0811011730902化学理学四年0703011730903套用化学理学四年070302173数学与计量经济学院1001数学与套用数学理学四年0701011731002信息与计算科学理学四年070102173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1101套用物理学理学四年0702021731102电子科学与技术工学四年080606173力学与航空航天学院1201工程力学工学四年0817011731205飞行器动力工程工学四年081502未招生外国语学院1301英语文学四年0502011731303日语文学四年050207173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401材料科学与工程工学四年080205Y1731402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学四年080302173会计学院1701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管理学四年1101021631702会计学管理学四年1102031631703财政学经济学四年0201031631709财务管理管理学四年110204163金融学院1811金融学经济学四年0201041631821保险经济学四年020107W163统计学院1903统计学经济学四年071601163法学院2003法学法学四年030101173经济与贸易学院2108经济学经济学四年0201011632112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四年020106163软体学院2601软体工程工学四年080717W1732602数字媒体技术工学四年080628S1732007广播影视艺术学院2701表演文学四年0504121632702播音与主持艺术文学四年050419*1632703广播电视编导文学四年050420163新闻与传播学院2801新闻学文学四年050301*1632804广告学文学四年050303163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901行政管理管理学四年1103011632902政治学与行政学法学四年030401163中国语言文学学院3001汉语言文学文学四年050101163体育学院3101社会体育教育学四年0402031632010起停招3102运动训练教育学四年0402021632010岳麓书院3201历史学历史学四年0601011632009生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7801生物技术理学四年0704021732006国际教育学院2301环境工程(国际教育学院)工学四年0810012302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教育学院)经济学四年0201062303建筑工程(国际教育学院)工学四年0807032304电气信息(国际教育学院)工学四年08062305土木工程(国际教育学院)工学四年0807032306工商管理(国际教育学院)管理学四年1102012307会计(国际教育学院)管理学四年1102032308软体工程(国际教育学院)工学四年080717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