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之际文学家 曹植


汉魏之际文学家 曹植

文章插图
曹植(汉魏之际文学家)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生于东武阳(今山东莘县,一说鄄城),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
【汉魏之际文学家 曹植】曹植是三国时期着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範的地位 。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 。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华美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 。曹植的散文同样亦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文学批评家钟嵘亦赞曹植“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 。”并在《诗品》中把他列为品第最高的诗人 。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
基本介绍本名:曹植
别称:陈思王、陈王
字号:字子建
所处时代:汉末三国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东武阳
出生时间:192年
去世时间:232年12月27日
主要作品:《七步诗》《白马篇》《洛神赋》《七哀诗》《飞龙篇》
主要成就:诗歌史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人;完成了乐府民歌到文人诗的转变
主要成就:推动了文人五言诗的发展
籍贯:沛国谯县
爵位:鄄城王→东阿王→陈王
谥号:思
哥哥:曹丕
人物生平少年才情初平三年(192年),曹植出生于东武阳 。曹植是曹操与卞夫人所生第三子(卞夫人为曹操生了四个儿子:丕、彰、植、熊) 。当时曹操在北方尚未站稳脚跟,缺乏固定的根据地,家属常随军行止,因此幼年的曹植同众多兄弟们一样,是在戎马倥偬的生活中度过的 。这种戎伍生活一直到建安九年(204年),曹操击败了劲敌袁绍集团,攻克了其经营多年的邺城(今河北临漳),方才有所改变 。
汉魏之际文学家 曹植

文章插图
曹植曹植自小非常聪慧,才十岁出头,就能诵读《诗经》、《论语》及先秦两汉辞赋,诸子百家也曾广泛涉猎 。他思路快捷,谈锋健锐,进见曹操时每被提问常常应声而对,脱口成章 。曹操曾经看了曹植写的文章,惊喜的问他:“你请人代写的吧?”曹植答道:“话说出口就是论,下笔就成文章,只要当面考试就知道了,何必请人代作呢!”再加之性情坦率自然,不讲究庄重的仪容,车马服饰,不追求华艳、富丽,这自然很合曹操的口味 。渐渐地,曹操开始把爱心转移到曹植身上 。建安十一年(206年)八月,15岁的曹植第一次随父东征海贼管承到达淳于(今安丘东北) 。建安十二年(207年)一月,回师邺城,他在《求自试表》中所说“东临沧海”即指此事 。九月,16岁的曹植随父北征柳城(今辽宁朝阳),他在《求自试表》中说“北出玄塞”即指此行,《白马篇》就是曹植对此期间随父征战的写照 。建安十三年(208年)七月,17岁的曹植随父南征刘表至新野,后又随父与孙权战于赤壁 。建安十四年(209年),曹植随父征战第一次回到家乡亳州 。立嗣之争建安十五年(210年),曹操在邺城所建的铜雀台落成,召集了一批文士“登台为赋”,曹植也在其中 。在众人之中,独有曹植提笔略加思索,一挥而就,而且第一个交卷,其文曰《登台赋》 。从此曹操对曹植寄予厚望,以为他是最能成就大事的人 。建安十六年(211年)秋,刚行冠礼的曹植暂时告别了在邺城宴饮游乐、吟诗作赋的优游生活,慨然请缨,随父西征 。一路上跋山涉水,晓行夜宿 。当西征大军辗转到帝都洛阳时,曹植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饱受战火的洗劫,洛阳城往日的繁华消逝得无影无蹤,到处都是残垣断壁,荆棘丛生,昔日气势雄浑的皇宫已成一片废墟,湮没在杂草间,片片黄叶满城乱舞 。满腔热血的曹植怀着一颗立功垂名的心,随西征军离开洛阳,继续向西进发 。经过一年多的兼併战争,西部最终结束了一盘散沙的混乱局面,迎来了它的稳定与安宁 。凯旋的曹植不久即被封为临淄侯 。在邺城时期,有一件对曹植来说是至关重要、并影响到他一生的事,这就是世子之争 。建安十九年(214年),曹植改封临淄侯 。这一年,曹操东征孙权,令曹植留守邺城,告诫他:“当年我担任顿邱令的时候二十三岁,回想起那时候的所作所为,至今都不曾后悔 。如今你也是二十三岁,怎能不发奋图强呢!”曹植既因为有才而受宠,丁仪、丁廙、杨修等人便都来辅佐他 。曹操有些犹疑,好几次几乎要立曹植为太子 。然而,曹植文人气、才子气太浓,常常任性而行,不注意修饰约束自己,饮起酒来毫无节制,做出几件让曹操很是失望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