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报告:能源效率研究

中国能源报告:能源效率研究基本介绍书名:中国能源报告:能源效率研究
类型:科技
出版日期:2010年8月1日
语种:简体中文
ISBN:7030288386, 9787030288387
作者:魏一鸣 廖华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页数:239页
开本:16
品牌:科学出版社
基本介绍内容简介《中国能源报告(2010):能源效率研究》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魏一鸣,1968年3月生,江西安远人,工学博士(1996年) 。现任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院长,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画”特聘教授 。图书目录前言 缩写和缩略语 第1章 世界与中国能源发展概况 1.1 世界能源发展回顾 1.1.1 经济总量与能源消费在统计上呈现较强正相关性 1.1.2 能源弹性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特徵 1.1.3 世界各国单位GDP能耗降幅差异较大 1.1.4 能源消费不平衡格局无显着改善 1.1.5 能源贫困及其引致的健康问题依然严重 1.1.6 世界能源贸易稳步增长,天然气贸易日益突出 1.1.7 以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导致了严重的污染和碳排放问题 1.2 2008~2010年世界能源发展新趋势 1.2.1 世界经济新变化与全球金融危机 1.2.2 世界能源发展新变化 1.3 七国集团和金砖四国能源结构变化特徵 1.4 中国能源发展回顾 1.4.1 以较低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较高的经济增速 1.4.2 能源供应保持较快增长,能源自给率有所下滑 1.4.3 经济结构仍呈现能源密集型态势,能源结构清洁低碳化进程加快 1.4.4 二氧化碳排放增长较快,碳减排压力增大 1.5 中国能源发展新变化与趋势 1.5.1 能源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推进 1.5.2 受经济周期的影响,能源需求减缓 1.5.3 能源供应多元化总体进程加快 1.5.4 节能降耗工作取得显着成效 1.5.5 2008年中国能源流分析 1.6 中国能源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途径 1.6.1 能源需求总量巨大且存在较多不确定性 1.6.2 人均能源资源特别是优质资源相对不足 1.6.3 能源活动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并影响居民健康 1.6.4 全球气候变化带来了新的能源挑战 1.6.5 改善能源效率是应对能源挑战的重要且有效途径 第2章 能源效率与经济系统关係及能源效率测度问题 2.1 能源效率及其与经济系统关係的再认识 2.1.1 能源效率的认识 2.1.2 能源效率的测度 2.1.3 能源效率与经济系统 2.1.4 能源效率与节能 2.2 能源效率的测度指标与方法 2.2.1 能源巨观效率 2.2.2 能源实物效率 2.2.3 能源物理效率 2.2.4 能源价值效率 2.2.5 能源要素配置效率 2.2.6 能源要素利用效率 2.2.7 能源经济效率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经济结构变化对能源巨观效率的影响 3.1 产业结构与能源强度关係研究 3.1.1 能源强度变化的统计描述 3.1.2 工业内部结构变化对能源强度的影响 3.1.3 分解方法进一步讨论 3.2 最终需求结构与能源效率研究 3.2.1 各类最终需求的边际能耗係数研究 3.2.2 居民用能对消费支出的弹性分析 3.2.3 能源巨观效率对投资率的弹性分析 3.2.4 能源直接和间接出口分析 3.3 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对能源需求影响研究 3.3.1 居民能源需求对收入的弹性分析 3.3.2 收入分配格局变化及其对能耗的影响 3.4 城镇化对能源需求影响的研究方法及实证 3.4.1 基于Divisia分解方法的城镇化与居民直接用能研究 3.4.2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的城镇化与居民间接用能研究 3.4.3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法的建筑业与能源需求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居民生活用能研究 4.1 代表性国家居民部门能源消费特点分析 4.1.1 代表性国家终端能源消费部门结构 4.1.2 代表性国家居民部门能源消费总量变化趋势分析 4.1.3 代表性国家居民部门能源消费结构的比较 4.1.4 代表性国家居民用能特徵 4.2 中国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现状分析 4.2.1 居民生活用能水平变化 4.2.2 不同生活能源种类的消费分析 4.2.3 我国居民生活用能总体特徵 4.3 我国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的城乡比较 4.3.1 居民生活能源消费水平的城乡差异分析 4.3.2 居民生活用能结构的城乡差异 4.4 我国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的区域比较 4.4.1 居民生活能源消费水平的区域比较 4.4.2 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区域比较 4.4.3 区域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探究——以三个区域为例 4.4.4 能源消费的区域特徵 4.5 我国城镇居民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 4.5.1 城镇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 4.5.2 核算方法及数据 4.5.3 结果分析与讨论 4.5.4 主要结论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重点耗能部门能源效率研究 5.1 交通运输部门 5.1.1 中国交通运输部门能源消费特徵研究 5.1.2 交通运输部门能源强度的影响因素系统分析 5.1.3 交通运输部门能源消费的国际比较研究 5.1.4 交通运输节能政策建议 5.1.5 交通部门能源效率研究小结 5.2 建筑部门的能源消耗 5.2.1 中国公共建筑能源消费的界定 5.2.2 我国公共建筑的发展趋势与能源消费现状 5.2.3 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特点 5.2.4 公共建筑能源消费的地域差异 5.2.5 公共建筑部门能源消费总体特徵 5.3 电力部门能源效率 5.3.1 发电行业能源效率 5.3.2 输配电环节能源效率 5.3.3 电力资源最佳化配置与经济调度 5.3.4 电力部门能源效率特徵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价格对石油需求影响的实证研究 6.1 引言 6.2 中国原油需求弹性的研究方法 6.2.1 变数选择及研究方法 6.2.2 数据来源及处理 6.2.3 数据分析及边界检验 6.3 中国原油需求弹性分析 6.3.1 原油需求的长期弹性分析 6.3.2 原油需求的短期弹性分析 6.4 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 第7章 中国能源效率的区域比较研究 7.1 区域能源巨观效率差异分解研究 7.1.1 Theil指数分解方法 7.1.2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7.1.3 分解结果与讨论 7.1.4 地区能源巨观效率差异的计量分析 7.2 能源要素利用效率的区域比较 7.2.1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7.2.2 计算结果与讨论 7.2.3 地区能源要素利用效率差异的计量分析 7.3 区域钢铁部门能源实物效率演化研究 7.3.1 问题的提出 7.3.2 Malmquist指数分解方法 7.3.3 数据来源、计算结果及讨论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已开发国家能源效率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8.1 法律机制的国际比较 8.1.1 法律法规 8.1.2 节能机制 8.2 财税政策的国际比较 8.2.1 日本 8.2.2 美国 8.2.3 欧盟 8.3 技术研发政策的国际比较 8.3.1 日本 8.3.2 美国 8.3.3 欧盟 8.4 促进能源效率的其他政策 8.4.1 日本 8.4.2 美国 8.4.3 欧盟 8.5 已开发国家能效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第9章 终端用能效率提高的节能减排潜力及社会经济影响 9.1 能源效率与回弹效应 9.2 分析工具:中国能源环境政策分析模型CEEPA 9.2.1 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 9.2.2 中国能源环境政策分析模型CEEPA 9.3 无额外能源环境政策时终端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的影响分析 9.4 能源/环境政策的引入对回弹效应的和缓作用分析 9.4.1 政策情景设定 9.4.2 研究结果 9.5 能效提高政策讨论 9.6 本章小结 第10章 中国能源效率展望 10.1 中国改善能源效率面临的历史机遇 10.1.1 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为加强节能工作提供了坚实基础 10.1.2 未来我国单位GDP能耗和人均能耗存在实现较低水平的可能性 10.1.3 低能耗行业发展潜力为结构节能提供了广阔空间 10.1.4 经济全球化推动的产业结构升级和国际技术转移为节能降耗提供了新的契机 10.1.5 广阔的市场空间有利于先进节能技术快速发展 10.1.6 节能法治健全和市场机制完善为改进节能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10.1.7 合理引导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有助于减缓能源消费增速 10.2 已开发国家经验与中国能源效率展望 10.2.1 未来我国人均能耗存在实现较低水平的可能性 10.2.2 未来我国能源巨观效率存在较低水平的可能性 10.2.3 未来我国能源巨观效率存在保持较快降速的可能性 10.2.4 中国能源巨观效率展望 10.3 中国的低碳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附录Ⅰ 中国工业分行业部门合併名称及代码说明 附录Ⅱ 图目录 附录Ⅲ 表目录序言能源及碳排放问题研究已经成为影响人类社会发展和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重大战略课题 。中国是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大国 。中国人口众多,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时期,目前的人均能源特别是清洁能源消费水平远远低于已开发国家人均水平,未来能源需求总量仍将快速增长,同时增速又存在较多不确定性 。中国的人均能源资源特别是优质资源储量也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国内资源储量愈来愈难以满足本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能源特别是油气对外依存度将继续攀升 。受发展阶段和以煤为主的资源稟赋的制约,能源开发和利用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居民健康受到严重影响 。中国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还需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或者全球气候政策带来的新挑战 。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是由化石能源燃烧所致,中国的能源发展面临着已开发国家工业化进程时期未曾经历过的碳减排挑战 。能源政策的目标是保障安全供应、保护环境和经济成长,而实现这三大目标的首要途径就是改善能源效率 。节约能源、大幅度提高能源效率更是我国应对上述能源挑战的一条极其重要且有效途径 。能源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和生活资料,贯穿于整个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各项活动中 。能源效率问题不仅仅是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问题,还是经济、社会、环境和发展问题,也是具有综合性、动态性和系统性的複杂系统问题 。本报告主要套用管理科学和经济科学的有关理论、方法,围绕中国的能源效率问题开展研究,期望能够增强国内外能源政策与能源经济学术研究成果的交流,并能够为中国的能源政策提供决策参考,也能作为从事能源与气候政策相关研究的科技工作者的参考与工具书 。能源及能源效率问题涉及诸多学科,本报告以能源经济学为主线,围绕以下十个重要问题开展深入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