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话


常德话

文章插图
常德话常德话,即“常德方言”,是流传在今洞庭湖沅水、澧水流域常用的方言 。
常德话是常德本土文化的重要根基,常德丝弦、武陵戏等本土曲艺均以常德话为传播媒介 。
狭义地从文化和历史上讲,主要指的是常德市区的方言,也就是现在被广泛流传和认同的常德主流方言 。
广义地从行政和地理上讲,还应包括各区县的几大方言,即:澧州话(澧县,津市,临澧,安乡),鼎城话,桃源话,汉寿话,石门话 。常德各区县方言均有区别,内部差异存在,但大致上不影响交流 。
【常德话】常德方言的语言层次结构为:汉藏语系(语系)-->汉语族(语族)-->官话(语言)-->西南官话(语片)-->湖广片(语小片)
基本介绍中文名:常德话
外文名:Changde Dialect
别名:常德方言、德语
所属语系:汉藏语系
所属语片:西南官话-湖广片
简介何谓常德话?常德话属于官话,虽地处南方,但仍属于北方方言 。常德地区方言归属,在历史上有过几次变化:最先划分为上江官话,后来又归入江淮官话-常鹤片,1988年又归入进了西南官话-常鹤片,直到2008年最新版的《汉语方言地图集》出版后,重命名片属为西南官话-湖广片 。从西汉初年开始,直到1949年,常德所辖的区域一直就是现在的常德、张家界、自治州以及怀化的大部和现属于岳阳的华容、益阳的南县(部分乡镇)与沅江等地 。其间各个朝代虽然有所变化,但是大致範围还是差不多的 。现在的“常德”几经变化,已经是历代以来所辖面积最小的时期了 。不过常德话的範围还是没有变的,流行于沅水、澧水中下游 。狭义的常德话是指常德市区的口音,不包括常德郊区县的方言 。广义的常德话,即常德地区所属的西南官话覆盖面包括的整个常德市管辖沅水流域、澧水流域部分地区,更广义的常德话还覆盖原来归属常德的地区,比如慈利,华容等地,这些地区的话也有人称其为常德话,然而这容易引起歧义 。为了避免这种歧义,可以以流经常德地区的沅澧两水作为区分的标誌;沅澧两水将常德方言分成两大片,沅水流域流传方言以常德话为代表,澧水流域以澧州话为代表 。一般认为,常德话以武陵区(常德市区)的语音为标準音——武陵区老城区(老常德市城里地区)以及往北些许地区 。澧州话以津市话、澧县话为代表 。方言调值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阴入阳入武陵区(常德市区)55242135归去声鼎城区5521321353324归阳去汉寿县(仅官话)5521321353324归阳平临澧县4521321243335归阳去澧 县551321归阳平3335归阳去津市市551321归阳平3335归阳去安乡县(西边话)551321归阳平3345归阳去石门县44134221333545归阳去桃源县4423212133355归阳去分支常德话常德作为非省会地级市,人口流动相对稳定,移民对常德方言影响较小,常德话受到最大的冲击来自国语,导致市区方言分新、中、老派 。市区老派方言大致指今55至75岁或以上土生土长的老年人所使用的方言,以旧常德市域,即东门城门口至大小西门地区的口音为準 。老常德话称之为“后河话”,与丹州东江芦山一带的“郊区话”、沅江以南的“前河话”均略有区别 。市区中派方言大致指30岁至55岁的常德市民使用的方言,50至60岁之间的居民语音一般兼具老派和中派的特徵 。市区新派方言的使用者一般在30岁以下 。中派、新派均以市中心区的口音为準 。市中心区处于今沅江北岸的常德大道和桃花源路的包围之中:东以常德大道为界靠近东江街道,南为沅安路,西面是以桃源园路为界限,北面是以常德火车站为界限的常德大道 。事实上,市区中派、新派方言在环线外仍有些分布,亦通行于鼎城区城区、鼎城区灌溪镇以及德山城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