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轨道交通4号线( 三 )


苏州轨道交通4号线

文章插图
苏州轨道交通4号线线路图(车站内部) 施工难度苏州轨道交通4号线工程的施工难度,高于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和2号线!人民路是苏州中心城区南北向的主干线,承担重要的交通运输功能 。人民路沿线是苏州主力商铺分布地区,观前商圈、南门商圈、吴中区的商圈等 。施工难度大,在于工程需对有限的道路资源进行合理分配,保证社会公共通行、非机动车道通行,以及沿线商铺客流通行和轨交建设临时车辆通行 。人民路沿线施工,基本都要使用临时铺盖系统,即在开挖基坑后,需要铺设“盖子”,不影响地面通行,地下工程和地面通行同步进行 。铺设盖子看似简单,但在施工上,对于防水、土方开挖、基坑维护等,都会增加施工的难度、时间和成本 。另外,吴江段和吴中段,地质构成特殊,水网众多,地基较软弱 。整条4号线,要下穿1次沪宁铁路,下穿8次国省干道线,下穿16座桥樑、18条河流和湖泊,都给工程施工增加难度 。沿线的地面建筑中,有数量众多的文保建筑:北寺塔、文庙、沧浪亭,还有人民路沿线的法桐、香樟等大树 。在4号线规划时,对沿线绿化进行了规划设计,将实行“迁一还一”的原则,确保到4号线工程结束后,沿线绿化率高于开工前 。人民路沿线涉及的居民区和控保建筑众多,如北寺塔、文庙、沧浪亭、怡园等,施工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地面沉降 。不少房子年代久远,建设时没竖桩基,一旦沉降,房子容易开裂 。光观前街站至乐桥站区间,施工区东西10米範围内涉及的建筑就达到28家 。受地质沉积的影响,人民路沿线的苏锦站、苏州火车站站、团结桥站等多个站点,地下水沉积和砂尘的情况严重 。一些站点的砂含水量高,砂粒之间不粘结,也就是手一碰,砂就散了 。盾构时易发生扰动和变形,引起地表沉降 。而这样的砂地下4米到24米都是,相当于7层楼 。观前街站至乐桥站区间是4号线全线唯一不用盾构法的车站区间,由于区间紧临市中心客流繁忙区域,距离又较短,只有330多米,所以採用地下明挖,也就是敞开开挖的方法,一来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二来空出更多场地作为地下空间 。将来这段区间除了行车,还是一条地下商业走廊 。市中心开挖,难度可想而知 。短短数百米内,管线、人防、商用楼、民居……情况错综複杂,再加上交通疏解难,土质状况不理想,给施工带来不小的挑战 。“管线数不清,有自来水管,电力管,移动、联通等弱电管廊,污水管,雨水管,国防电缆等等,其中8处,为了降低迁改风险并节省费用,它们只能原位保护,不得移动,因此车站建设时,全部横跨了基坑 。建设时,必须小心翼翼避开它们 。另外,施工範围记忆体在大量20世纪80年代初修建的地下人防工程,这在苏州捷运建设过程中还是头一回 。察院场、嘉余坊、人民路人防通道及脚踏车环道,总长约690米,占工程总长近90%,施工人员经过两年的努力,最后拔除了人防工程中的193根钢筋混凝土方桩,69幅地下连续墙、26口降水井、百余根立柱桩全部穿越人防工程 。修建意义已运营的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4号线及支线和在建的3号线、5号线,使苏州的线网总规模达到209.911km,形成了两横两纵的“井字型”轨道交通骨架网路 。规划覆盖东部新城、相城区、苏州湾、吴江区等重点建设区域,从而更好缓解中心城区交通矛盾,促进城乡一体化 。苏州捷运4号线的实施,无疑把吴江全面纳入苏州的轨道交通体系内的重大举措,极大的缩短了与苏城各大城区的距离 。与此同时,苏州及吴江的置业、消费半径也将随之得到极大的延伸与扩展,不再局限于自身所在的区域 。4号线及支线属于南北向交通疏导兼城市引导型骨干线路,除了经过“两枢纽”(苏州火车站、通苏嘉城际铁路松陵站)、“两商圈”(观前商圈、南门商圈)、“三新城”(相城北部新城、平江新城、太湖新城),支撑城市发展副轴,还首次把吴江纳入了轨道交通辐射圈,这对改善沿线出行结构、缩短吴江和古城区的时空距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自从4号线开工,吴江百姓密切关注着工程建设动态,一直以来,市区、吴江两地交通状况一般,通勤时间较长 。4号线开通后,按照现行的时刻表,从乐桥站到达苏州湾东站只需要35分钟,到达同里站只需要48分钟,而且还準点、舒适,安全 。3月底的“万人试乘”活动,吴江段13个车站七天客流超过18万,占4号线总客流的近一半,吴江市民对4号线的热情可见一斑 。值得一提的是,在试乘活动中,吴江区同里站客流近7万,高居38个车站之首 。毫无疑问,他们都是冲着同里古镇去的 。轨道交通与旅游产业结合,产生了相得益彰的互促效应 。据了解,为了更好的对接4号线,方便乘客旅游出行,吴江区在同里站出入筹建同里旅游服务分中心,设定了接驳公交725路,1条旅游专线直达同里古镇,还会随时根据客流变化进行调度 。艺术墙设计轨道交通4号线及支线的艺术墙设计方案由苏州科技学院传媒艺术学院创作完成,创作人员包括该院老师以及苏大的部分老师和苏州市美协的艺术家等22人 。涉及龙道浜站、平泷路西站、北寺塔站、察院场站、南门站、红庄站、苏州湾东站、吴江汽车站、同里站、越溪站、苏州湾北站等11个站点 。龙道浜站-荷情水韵设计说明:车站艺术品设计以荷塘元素为创作主题,运用夸张、变形、解构、重组等表现手法,多方位、多角度地表现荷塘的美景 。荷花、荷叶造型的曲线、水的流动给人明快、运动、充满活力之感 。平泷路西站-吴风解码设计说明:以“吴风解码”为主题,将该地区的历史背景和其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有机融合,通过三个内容层次对应的三个视觉层次,利用空间错位、重複形式等的设计构成方式,表现出吴地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在数字时代的精神传承 。北寺塔站-知恩报恩设计说明:本站的艺术品设计抽取了塔内塔底的建筑结构作为主要创作元素,以位于中心位置的文字“知恩报恩”作为主题创作内容,解构塔内建筑结构,运用空间推进的构成方式,呈现塔内建筑结构的整体形态 。在背景处理上,选取北寺塔建塔典故“孝子孙权报母恩”为创作主题,展现出一幅传承千年的中华文明传统“孝”文化图景 。察院场站-苏式彩韵设计说明:以“单位模组”作为基本的设计单体元素,彩色的小方块象徵苏式商业文化元素在这里一点点沉澱,勾画出观前街周边百年的城市记忆和现代商业发展的繁华 。通过与背景灰色系的老城江南民居交相辉映,使观前街附近的历史人文古蹟、独具特色的江南民居和现代化的建筑元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激情,这是鼓满船帆的风 。风有时会把船帆吹断;但没有风,帆船就不能航行 。南门站-天地仁贤设计说明:以“水的幻化”作为设计理念,运用叙事性设计的方式,採用隐喻和象徵的手法来传达“天地仁贤”的主题,以《天文图》指代“天”,《平江图》指代“地”,以线装本的《论语》来表达“仁”,以五百贤士中主要代表人物的线刻来象徵此处的人“贤”;而不鏽钢造型层则通过“水的幻化”来表现水乡古城的“水、石、城”之间特有的关联和情怀 。红庄站-窗里窗外设计说明:花窗,可以说是苏州最古老的元素中最具代表性的符号之一,如果把苏式的院落比作一首诗,那幺花窗就是诗人的眼睛 。红庄站的设计创意来自于对苏州花窗艺术的提炼,结合现代设计观念与形式美原理,赋予它新的生命与活力 。苏州湾东站-鲈乡诗意设计说明:一群群动感的“四腮鲈鱼”在象徵着资讯时代的三维空间中遨游,构成一幅独特的“鲈乡”新画卷 。同时,这种超现实的表现手法正诠释了新一代的吴江人活力、乐观、团结、热情、积极、向上的个性 。吴江汽车站-立体乐章设计说明:以交错的高速公路和高架立交的抽象几何造型作为主要设计元素,汽车轮毂和轮胎纹印作为底纹装饰,通过有形式感、节奏感的排列和叠加,粗细、长短交错的直线和曲线错落分布,在视觉形式上通过色彩的强烈对比和线条的力度来提升视觉的张力 。同里站-石情画意设计说明:以同里古镇的人文风情为创作主题,背景画面内容採用石材雕刻古镇最具代表性的“一园、二堂、三桥”古建筑风景,中景再现同里镇着名的退思园砖浮雕门楼,前景採用不鏽钢切割、镶嵌的平面化太湖石形态,并结合不同的颜色增强太湖石的立体结构 。越溪站-鱼米闲情设计说明:以“鱼米闲情”为创作主题,在形式上力求高度理性的抽象化设计元素与实景线刻的组合形成强烈的虚实对比,来表现鱼群在蕩漾的水波中,穿梭于各种不同的景物间,积极向前、力争上游的状态 。苏州湾北站-天鹅湖荡设计说明:以天鹅湖荡的自然风光为元素,从现代设计表现的角度重组天鹅湖荡的自然景观,通过水波纹的抽象形式和芦苇、飞鸟的具象形进行夸张的组合产生空间对比,并运用玻璃、金属等现代的材料和工艺表现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营造出太湖的秀美与包容,宁静与安详,和谐而意境高远 。功能设计最佳化功能设计 凸出人文彰显关怀4号线结合了国内轨道交通最新设计理念,对车站长度与宽度、楼扶梯布置及具体设计细节做了标準化、模数化处理,提高管理效率和节约建设成本,同时还因地制宜突出传统与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