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计时方法 中国古代的计时法有哪些


中国古代的计时方法 中国古代的计时法有哪些

文章插图
1、时
【中国古代的计时方法 中国古代的计时法有哪些】指时辰,古时一天分12个时辰,采用地支作为时辰名称,并有古代的习惯称法 。时辰的起点是午夜 。
顾炎武《日知录》:“自汉以下 。历法渐密,于是以一日分为十二时,盖不知始于何人,而至今遵而不废……一日分为十二,始见于此 。”
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这些计时名称常常出现 。
白居易的《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滴血猿哀鸣 。”“旦暮”就是指平旦与黄昏的时 候,也就是清晨和晚上的意思 。
2、刻
古代使用漏壶计时 。漏壶分播水壶和受水壶两部 。播水壶分二至四层,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后流入受水壶,受水壶里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随蓄水逐渐上升,露出刻数,以显示时间 。
一昼夜24小时为100刻,即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 。可见每刻相当于现在的14.4分钟 。所以“午时三刻”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时43.2分 。
3、更
汉代皇宫中值班人员分五个班次,按时更换,叫“五更”,由此便把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为一个时辰 。戌时为一更,亥时为二更,子时为三更,丑时为四更,寅时为五更,其对应如下:
一更天:戌时 19:00 - 21:00 。
二更天:亥时 21:00 - 23:00 。
三更天:子时 23:00 - 01:00 。
四更天:丑时 01:00 - 03:00 。
五更天:寅时 03:00 - 05:00 。
4、点
古代使用铜壶滴漏计时,以下漏击点为名 。一更分为五点,所以,一点的长度合现在的24分钟 。
如《西游记》第九回:“却说那太宗梦醒后,念念在心 。早已至五鼓三点,太宗设朝,聚集两班文武官员 。”“三更两点”就是指深夜11:48;“五鼓三点”就是指 凌晨04: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