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桂令

折桂令【折桂令】折桂令,曲牌名,属北曲双调,用于剧曲、套曲或小令,是崑曲里一支用途极广的曲牌,又是京剧、崑曲两界演员,尤其是武戏演员极熟悉的曲牌 。其正格格式为双调五十三字,前段六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一叶韵、三平韵 。代表作有张可久《折桂令·西陵送别》等 。
基本介绍曲牌名:折桂令
别名:秋风第一枝、蟾宫曲、天香引
宫调:双调
句数:10或11句等
字数:48、53、56字等
始兴年代:唐代
流行年代:元代
代表作:《折桂令·西陵送别》等
体裁沿革折桂令是由唐宋词牌演变而来的一个曲牌 。一名“秋风第一枝”,又名“广寒秋”“蟾宫引”“蟾宫曲”“步蟾宫”“折桂回”“天香引”,是元曲中属变化较多的曲牌,为北曲双调“新水令”联套里第一支上板的过曲,几乎是这个联套里不可或缺的一支过曲 。折桂令是一支能适应各种行当的人物演唱、能表达各种感情情调的可塑性很强的曲牌,各种行当都用它,如生行(含外、末)的《千忠戳·打车》《绣襦记·打子》《麒麟阁·打子》《永团圆·堂配》《党人碑·酒楼》等;武生的《宝剑记·夜奔》《义侠记·打虎》等;旦行(含贴旦、武旦)的《渔家乐·羞父》《南柯记·情尽》《金雀记·醉圆》《桃花扇·寄扇》《白蛇传·盗草》等;小生的《白罗衫·井遇》 《西楼记·错梦》《牡丹亭·硬拷》 《荆钗记·男祭》等;净行的有《恶梦》等;丑行的有《儿孙福·宴会》《玉簪记·佛会》等 。此调与“水仙子”合为带过曲 。格律说明折桂令文词以四字为主,定格应为六、四、四、四、四、四、七、七、四、四,十句十韵四十八个字,但多数曲子在第五句以后酌增四字句 。多数唱二十五至二十八小节,但由于北曲增加衬字不受限制,衬字加得多了唱腔必然延长,比如《苏武还朝·还朝》中的折桂令加了四十二个衬字,唱三十五小节;《牡丹亭·硬拷》加了三十九个衬字唱二十九小节 。衬字最少的是《永团圆·堂配》十二个衬字;《义侠记·打虎》的折桂令也只有十三个衬字 。其节拍形式只有四四拍一种 。王季思在《论词谱曲谱书》中道:折桂令原调较长,又可增删,篇幅较宽,除七字句两句外,全用四、六句,与五、七言诗格调全别,比较宜于铺陈的赋体,抒豪迈的心情 。这里虽主要谈文词,实际上已联繫到音乐调性 。崑曲谱曲最不宜于连续七字句或五字句,而以四字句谱曲则伸缩余地大,进而加衬就变成了七字句,如《打虎》词:“何用你虚担怕恐,好叫俺羞涩囊空,按不住恶气沖沖 。”每句前三字都是衬字,加衬字就便于表达不同的感情心态 。另外,四字句也便于处理音乐节奏 。多种四字句节奏交叉使用,则表现出铿锵跌宕的力度 。正格双调五十三字,前段六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一叶韵、三平韵 。以倪瓒曲《折桂令·片轻帆》为例 。元人小令不拘衬字者,莫过此曲,兹择其尤雅者,采以备体,更列减字一体,添字二体,以尽其变 。按张可久曲前段起句“俯苍波、楼观烟霞”,“楼”字平声 。第三句“歌韵流莺”,“歌”字平声 。第四句“红线幽欢”,“红”字平声 。后段起句“留过客、江山自灵”,“留”字平声,“过”字仄声 。谱内可平可仄据此,其余参校下二张词 。变格一双调五十字,前段六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 。以张可久曲《折桂令·红尘不到山家》为例 。此与倪曲同,惟前段起句、后段起句、第二句各减一字 。变格二双调六十三字,前段六句三平韵,后段十句一叶韵、四平韵 。以张可久曲《折桂令·写黄庭》为例 。此与倪曲同,惟后段第一、二句各添三字,第三句以下多四字一句 。变格三双调一百字,前段十一句五平韵,后段八句四平韵 。以白无咎曲《折桂令·敝裘尘土压征鞍》为例 。此曲一名《百字折桂令》 。按《太和正音谱》所录“压征鞍鞭袅芦花 。弓剑萧萧,一径烟霞 。秋水蒹葭,老树昏鸦,雁落平沙 。近水湾纶竿钓槎,傍溪山茅舍人家 。红叶黄花,凄凉时候,人在天涯 。”实则五十三字,即倪瓒体也 。可见元人小令衬字之多,与宋词不同 。格律对照正格格律对照例曲:倪瓒《折桂令·片轻帆》仄平平、中仄中平 。中仄平平,中仄平平 。中仄平平,平平仄仄,中仄平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