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历史还应从历史中走出

走进历史还应从历史中走出【走进历史还应从历史中走出】从历史上寻求答案,就要走进历史,就要弄清历史的本来面目,要蹚过时间的河流掬起史实的朵朵浪花 。这一过程是抽丝剥茧、去伪求真的过程;是弄清历史真相、发掘命运现场的过程;更是辨识历史表情、捕捉历史眼神的过程 。历史的真实面貌如何?历史活动的主角是谁?历史疑问如何解答?这一切都需人们走进历史去寻求答案 。
基本介绍作品名称:走进历史还应从历史中走出
创作年代:2016.04
作品出处:哈尔滨史志(期刊)
文学体裁:随笔
作者:赵竹帛
近日出差到延寿县,老友县令与我闲谈间聊起流经此县域一河,当地称之为蚂蜒河,而邻县尚志则称之为蚂蚁河 。何也?有人问;过去的历史记载如何称谓?有人再问 。从历史中寻找答案,这好似一个常识 。生活在喧嚣的社会里,人们的目光时常习惯于专注色彩斑斓的当下,思绪也随之沉浸在纷繁的大千世界,无法、无暇、有时也无心站在历史与未来贯通联结的制高点上审视当下,我们处在现实多种矛盾纠结的迷雾中,常常感到似是而非 。假如我们把现实生活的“三维空间”加上一个时间轴,多一条历史的维度,我们的心灵能在任何一个历史时段自由徜徉,人生就很可能变得更加开阔与丰润,许多问题与困惑也许会迎刃而解 。从历史上寻求答案,就要走进历史,就要弄清历史的本来面目,要蹚过时间的河流掬起史实的朵朵浪花 。这一过程是抽丝剥茧、去伪求真的过程;是弄清历史真相、发掘命运现场的过程;更是辨识历史表情、捕捉历史眼神的过程 。历史的真实面貌如何?历史活动的主角是谁?历史疑问如何解答?这一切都需人们走进历史去寻求答案 。走进历史,需认清历史的遗存,有时还需通过考古以及现代科技的助推,更多则需要人们反覆研读历史着作陈述传递而来的信息 。走进历史,与圣贤进行心灵对话,要对所涉内容过去的脉络延展进行深度了解,要把握细节,找準癥结,使历史在人们的心中扎下根,立起来、活起来 。这不仅会提升我们个人修养,丰盈内心,增加生命的厚度,还会扩展、提升我们的内心格局与境界,其主要目的还是为当下借鉴和利用,例如小到延寿与尚志两地对同一河流的不同称谓,大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历史必然性结论的得出 。从历史上寻求答案,走进历史固然很重要,但还需从历史的迷雾中款款走出,得出历史结论,总结并反思历史经验与教训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经世致用”“殷鉴不远”“欲知天道,必先为史”“以史为鉴,可知兴替”等至理名言 。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养料,目的是帮助我们辨清前行中的路标,感受到历史的召唤 。历史人物、历史演化进程、历史结果及结论、历史教训与启示有的就置放在学习的台案上,我们只要伸手拿起即可放入自己所需要的篮筐里 。那些为家族、集体、民族、国家利益而奋斗的人们,竭尽全力的一搏,光彩夺目的一瞬,石破天惊的一鸣,即为最动人的历史眼神 。捕捉历史眼神的过程即为走进历史也为从历史中走出的过程,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所讲“在历史中求史识”、太史公司马迁所讲“究天下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寓意,好似也是如此 。牛顿曾说,我之所以比笛卡尔看得更远些,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缘故 。科技道路上知识与技术的累加构成了巨人之肩 。探求自然科学如此,研讨社会科学亦是如此 。走进历史又从历史中走出,实为我们向上攀援而垒成的阶梯 。用之,则省时省力,进易达的;弃之,耗时费力,入难必返 。如果我们不了解过去,如果我们不能从过去事物的演变中吸取经验,不仅不能把握好当下,也难能为未来找到方向和路径 。“直笔着信史、彰善引风气,为当代提供资政、辅政之参考,为后世留下堪存、堪鑒之记述”,出自于方誌世家、北大未名湖畔学风浸润的当代总理如是强调史志作用即为明证 。走进历史需要人们付出时间、勤奋、耐力与激情,走出历史则考验人的智慧、视野、格局与理想 。也许历史未必告诉我们能做什幺、该做什幺,但它至少可以昭示我们不能做什幺、不该做什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