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环境


农业环境

文章插图
农业环境农业环境是指影响农业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农业用地、用水、大气、生物等,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属中国法定环境範畴 。农业环境由气候、土壤、水、地形、生物要素及人为因子所组成 。每种环境要素在不同时间、空间都有质量问题 。当前中国农业环境质量的突出问题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
【农业环境】是指农业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因素,即指农作物、林木、果树、畜禽和鱼类等农业生物赖以生存、发育、繁殖的自然环境 。它包括农田土壤、农业用水、空气、日光和温度等 。从当前农业生态环境状况上看,土地退化、土壤荒漠化及盐硷化、水土流失现象十分严重,农业用水污染及由此导致的农田土壤污染、农药和化肥污染时有发生 。这一切均严重影响着农业的持续发展和粮食的安全 。所以,农业环境保护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 。
基本介绍中文名:农业环境
外文名: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类别:农业
性质:影响农业生物生存
组成部分:环境各要素的总和
简介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十分严重,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农业、环境、资源和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威胁 。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实践表明,由于在污染控制工作和农业生产者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桥樑、缺乏针对性强的污染控制机制,导致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工作无法取得真正实效,建立什幺样的补偿机製成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在系统分析和认识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特点的基础上,探讨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生态补偿机制,建立针对不同污染物和污染类型区的补偿途径 。农业环境研究1.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系统分析表明:农业面源污染物主要通过可溶性营养物、有毒物、固态堆积和烟尘等途径污染环境,表现为水体富营养化、大气污染及交通安全威胁、视觉污染及环境卫生隐患,其主要特点是以大面积範围内弥散和大量小点源排放并存,水是污染传播的必要媒介,污染髮生强度具有点位特徵,污染具有时空转移性,不同种类的污染物和不同类型区(水源涵养地和江河源头区、粮食主产区、河网水域区、农村生活区和城乡结合部)具有不同的污染途径,且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是由农业不规範生产所致 。我国区域农业面源污染总体趋势是中东部、东南沿海地区污染的程度和潜在风险大于西部和西北部地区,流域中下游面源污染的程度和潜在风险大于上游地区 。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工作重点应该在污染控制工作和农业生产者之间搭建一条有效的沟通桥樑 。2.农业面源污染控制补偿的理论基础是以承认农业生态环境以相对独立的地位参与价值创造为前提,是建立在庀古税理论基础上的农业生产外部成本内部化手段,为保护农业环境开展的公共产品建设,对生态资本投入与效益产出直接偏差实行校正的生态服务价值补偿 。农业面源污染生态补偿机制由补偿主体、补偿客体、补偿标準、补偿範围、补偿方式和补偿时间构成;补偿主体主要有国家、社会、区域内和区域间;补偿客体由直接参与面源污染控制工作并产生正外部性效益或者由于面源污染控制导致利益受损的地方政府、单位或个人担当;在同一补偿机制中由于受益者和污染控制执行者不唯一,可以有多个补偿主体、补偿客体的存在 。由于地区间农业生产水平、面源污染物种类、污染途径和程度不同,无法将补偿标準、补偿範围和补偿时间量化明确;但在具体补偿标準计算中,应採用经营成本法和收益法结合的方法,且应遵循补偿客体可接受补偿和补偿主体能够承担补偿支出的原则 。补偿时间的确定应以确保补偿行为结束后,农业生产者经济净收益能够达到或超过补偿发生前水平为原则 。补偿方式可以为政策、实物、资金、技术和智力等 。补偿手段主要有行政手段干预、法律法规约束、经济手段调节(税费改革,市场价格调节,经济奖励)和荣誉激励等,在具体补偿途径中,应多种补偿方式、多种手段结合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