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


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

文章插图
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Серге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Есенин,1895—1925) , 俄罗斯田园派诗人 。生于梁赞省一个农民家庭 , 由富农外祖父养育 。1912年毕业于师範学校 , 之后前往莫斯科 , 在印刷厂当一名校对员 , 同时参加苏里科夫文学音乐小组 , 兼修沙尼亚夫斯基平民大学课程 。1914年发表抒情诗《白桦》 , 1915年结识勃洛克、高尔基和马雅可夫斯基等人 , 并出版第一部诗集《亡灵节》 。1916年春入伍 , 退伍后与赖伊赫结婚 。1925年12月28日拂晓在列宁格勒的一家旅馆投缳自尽 。
基本介绍中文名: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
外文名:Серге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Есенин
国籍:苏联
出生地:俄国梁赞
出生日期:1895年10月3日
逝世日期:1925年12月28日
职业:诗人
毕业院校:梁赞师範学校
信仰:东正教
代表作品:《白桦》《莫斯科酒馆之音》《安娜·斯涅金娜》
人物生平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Серге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Есенин,1895—1925) , 苏联俄罗斯诗人 。出生于梁赞省一个农民家庭 。1904~1912年读国小和教会师範学校 , 开始写诗 。1912年赴莫斯科 , 当过店员、印刷厂校对员 , 兼修一所平民大学的课程 , 积极参与文学活动 。1915年去彼得堡 , 拜见着名诗人勃洛克、克留耶夫等 , 1916年初第一本诗集《扫墓日》出版 。同年应徵入伍 , 一年后退役并结婚 。时值二月革命、十月革命 , 诗人写了《变容节》《乐土》《约旦河的鸽子》《天上的鼓手》等着名诗作 , 以抒情的方式 , 抒发个人对革命的感受 。1919年参加意象派并成为中心人物 , 写出《四旬祭》《一个流氓的自由》 。1921年离开意象派 。这一年诗人与到莫斯科访问的美国舞蹈家邓肯夫人相识 , 热恋成婚 , 并与之出游西欧、美国 。两人很快由热恋变为争吵 , 终于离异 。1923年诗人回国 。
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

文章插图
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1919年参与发表意象派《宣言》 , 后来又写了《生活与艺术》 。批判意象派 , 表明了他向现实生活的回归 。1921年与邓肯结婚 , 第二年出游欧美各国 , 1923年返回苏联 , 并发表文章批判美国的生活方式 。1924年出版了轰动文坛的诗集《莫斯科酒馆之音》 , 展示了诗人抑郁消沉的心灵 。1924至1925年诗人的创作进入高峰期 , 写出组诗《波斯抒情》(1924)、长诗《安娜·斯涅金娜》(1925)、诗集《苏维埃俄罗斯》(1925)等 。1925年9月与列夫·托尔斯泰的孙女托尔斯塔娅三度结婚 , 11月住院治疗精神病 , 完成自我审判式的长诗《忧郁的人》 。12月26日用血写了绝命诗:“再见吧 , 我的朋友 , 再见/亲爱的 , 你永远铭记我心间/命中注定的分离/预示着来世的重逢//再见吧 , 我的朋友 , 不必话别无须握手/别难过 , 莫悲戚——/这世间 , 死去并不新鲜/活下去 , 当然更不希罕” 。28日拂晓在列宁格勒的一家旅馆投缳自尽 。文学特点十月革命使他的创作发生了根本转变 , 他歌颂革命 , 讚扬工人阶级 , 但从根本上他并不理解革命和苏维埃制度 。因而流露出放蕩不羁、玩世不恭的“叶赛宁气质” , 这方面的代表作是组诗《莫斯科酒馆之音》(1921——1923) 。“叶赛宁气质”很容易让人想起浪漫主义时代包孕两面性的“浮士德精神” , 特别是“拜伦式英雄” , 它们大致可以看作同一个诗人在不同时代的表现 。“叶赛宁气质”其实是“乡村最后一个诗人”在时代变迁中发现自己站在时代发展的对立面的独特表现 。帕斯捷尔纳克认为:“叶赛宁对待自己的生命如同对待一个童话 , 他像王子伊万骑着灰狼漂洋过海 , 一把抓住了伊莎多拉;而邓肯 , 如同抓住了火鸟的尾巴 。他的诗也是用童话的手法写成的 , 忽而像玩牌似的摆开文字阵 , 忽而用心中的血把它记录下来 。他诗中最珍贵的东西是家乡的风光 , 那是俄罗斯中部地带 , 梁赞省 , 处处是森林 , 他像儿时那样 , 用使人眩晕的清新把它描绘了出来 。” 叶夫图申科则把他称为“一个最纯粹的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的诗歌是一种土生土长的现象 。叶赛宁的音韵放射着俄罗斯土地结构中所特有的那种矿物的神奇光彩 。叶赛宁的诗歌是俄罗斯大自然 , 俄罗斯语言(包括童话、歌谣、乡村民歌、谚语和俗语、远古时代部分流传下来的咒语、哀歌、仪式歌曲)所独有的产儿 。” 他们对叶赛宁的把握无疑是极其精到的 。“忽而像玩牌似的摆开文字阵 , 忽而用心中的血把它记录下来”正是“叶赛宁气质”在其诗歌创作的两种不同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