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支流乌江的别称 乌江


长江支流乌江的别称 乌江

文章插图
乌江(长江支流乌江的别称)乌江为贵州省第一大河,长江上游右岸支流,古称黔江 。发源于贵州省境内威宁县香炉山花鱼洞,流经黔北及渝东南酉阳彭水,在重庆市涪陵注入长江 。
【长江支流乌江的别称 乌江】乌江干流全长1037公里,流域面积8.79万平方公里 。六冲河汇口以上为上游,汇口至思南为中游,思南以下为下游 。较大支流有六冲河、猫跳河、清水江、湘江、洪渡河、芙蓉江、唐岩河等15条,天然落差2 123.5米,年均流量1 650立方米/秒 。流域内年均径流深600毫米,但年内分配不均,汛期5~9月占全年径流量的80% 。乌江水系呈羽状分布,流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由于地势高差大,切割强,自然景观垂直变化明显 。以流急、滩多、谷狭而闻名于世,号称“天险” 。
基本介绍中文名:乌江
外文名:wujiang
别名:黔江
长度:1037公里
流域面积:8.79万平方公里
主要支流:猫跳河 清水江 洪渡河、阿蓬江
发源地:贵州省威宁县香炉山花鱼洞
历史沿革乌江,先秦到唐代称牂牁江(先秦时期贵州属牂牁古国),又有称内江水、涪陵水、延水等的,唐时设立黔中道,故唐宋又称黔江 。元代首次被称为乌江 。蒙古人南下,用蒙古语记下各地的名字,再音译成汉字,导致了许多谬误,如沿河北部河流“思邛”被记为“思渠” (因为当地巴蜀语有鼻音韵尾脱落的情况) 。乌江也是此时得名 。沿河古称“务川”(隋开皇十九年(599年),招慰蛰僚奉诏置务川县,治地在今沿河县城东岸,南宋后期才迁往都濡,务川县治沿河历519年) 。唐《元和郡县誌》载:“内江水,一名涪陵水(乌江),在县(今沿河河东田坝)西四十步,因川为名,曰务川县 。”可见乌江在唐代就被称为“务川” 。“务”是微母字,元代发音构拟为vu,但蒙古语没有v辅音,所以用一个相近的qu来代替,于是在后来转写时记成影母字“乌”,这便是乌江名称的来历 。
长江支流乌江的别称 乌江

文章插图
 远眺黎芝峡乌江,长江上游右岸最大支流河,发源于贵州省威宁县香炉山花鱼洞,流经黔北及渝东南酉阳县和彭水县,在重庆市涪陵区注入长江 。地理位置乌江,长江上游支流,长江上游右岸支流 。又称黔江 。发源于贵州省境威宁县香炉山花鱼洞,流经黔北及渝东南,在重庆市涪陵区注入长江,干流全长1037公里,流域面积8.792万平方公里 。六冲河汇口以上为上游,汇口至思南为中游,思南以下为下游 。
长江支流乌江的别称 乌江

文章插图
乌江乌江水系呈羽状分布,流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流域内喀斯特发育 。地形以高原、山原、中山及低山丘陵为主 。由于地势高差大,切割强,自然景观垂直变化明显 。以流急、滩多、谷狭而闻名于世,号称“天险” 。乌江水能蕴藏丰富,全流域水能蕴藏量1042.59万千瓦,乌江渡电站坝是中国喀斯特地区已建成的最大高坝 。乌江流域为贵州主要工农业分布区,居住有汉、彝、苗、布依、回等民族 。盛产粮、油、烤菸、茶、生漆、油桐、乌柏及天麻、杜仲、党参等药材,煤、硅石、铁、磷、铝、锰、铅、锌、锑等矿产丰富 。乌江自古以来为川黔航运要道,1989年在乌江天险江界河渡口兴建的特大跨度桥樑,是贵州省桥樑中最壮观的一座 。乌江源头乌江有南北两源,南源三岔河,北源六冲河,习惯上以南源三岔河为乌江干流 。南源三岔河发源于贵州西部高原乌蒙山脉东麓,威宁县盐仓镇营硐村石缸洞,海拔2260米 。河源从石缸洞里涌出一股清泉,形成一条溪流 。石缸洞距威宁县城约15公里,洞子呈不规则形状,面积约三四平方米,潭深米许,泉水清冽透底 。约小碗粗的一股泉水汩汩流出石缸洞后,涌流500米,没于布满鹅卵石的河床,滴水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