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德灵栖洞天


建德灵栖洞天

文章插图
建德灵栖洞天【建德灵栖洞天】灵栖洞天由9个溶洞组成 。该洞群位于浙江省建德县西南37公里的石屏乡,距杭州市189公里,是上海经济区致力于打通“黄金旅游带”中,新安江—富春江旅游线上的一处风景点,也是我国首批国家级44个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建德灵栖洞天
地理位置:浙江省建德市
开放时间:8:00-16:00
景点级别:国家级
着名景点:灵泉洞小白龙、水中倒影定海神针、垂天罗帐、轨道滑索、石林迷宫
距市区:189公里
简介灵栖洞天由9个溶洞组成 。目前人们所指的灵栖洞天,即为“灵泉”、“清风”、“霭云”三个已开发的自然洞群 。该洞群位于浙江省建德市西南37公里的石屏乡,距杭州市189公里,是上海经济区致力于打通“黄金旅游带”中,新安江—富春江旅游线上的一处风景点,也是我国首批国家级44个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灵栖洞天是兼有“灵泉幽深”、“清风精巧”、“霭云宏伟”等特色的天然岩穴,是融“洞奇”、“水清”、“风凉”、“石秀”为一体的风景游览胜地 。它概括了浙江着名洞穴中“涌雪洞”的水洞风光,“玉露洞”、“双龙洞”、“瑶琳仙境”、“灵山洞”的旱洞秀色 。灵泉洞,洞水盈盈,可轻舟荡桨,经九曲五潭入水晶宫;清风洞,玲珑剔透,洞口凉风喷涌,寒气袭人,有六宫三十六景;霭云洞,云气袅袅,蔚为奇观 。人们游罢此洞群,有一种美的享受,亦可忘却各种烦恼,蕩涤自贻伊戚,既慰藉心灵,陶冶情操,又振奋精神 。灵栖洞天环境优美、清新,林木葱郁,洞景幽奇,被看成为世外清逸高雅居士栖居之处,故有“仙灵栖止”之誉,遂取名“灵栖洞天” 。此外,此洞相传有龙、凤、龟、麟“四灵兽”出没,颇具灵气,又得“灵栖”美名 。历史据该洞天内石刻题辞记载,早在唐永隆元年(680年),就有人入洞探奇 。唐宣宗大中年间(847~859年),寿昌县令穆君与当时尚未成名的诗人李频曾同游此洞,并联诗 。穆君喜爱洞穴神奇优美,口占二联:“一逕入双崖,初疑有几家 。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 。一时沉吟许久未得佳句相联,年轻的李频随即续句:“石上生灵笋,泉中落异花 。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 。他把洞穴内的钟乳石、石笋、石柱等景物倒影在一池清泉中誉为“落异花”,写得何等清新,何等得体 。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年),在灵泉洞旁曾建有“洞岩寺”,后改为“灵栖寺” 。自元代至清初重新修建两次,后毁于1968年 。该寺山门原有楹联为“洞岩天然非点缀,灵栖圣迹古来兴”,是对灵栖洞天极好的写照 。景点介绍灵泉洞为一水洞,地下河河道长300米,河水深平均1.2米左右,河身曲折幽深,景色神奇古朴,水质清澈甘冽,经测定,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 。全洞自然景观计有九曲、五潭、一宫 。“九曲”为:石山灵笋、泉中异花、通幽古道、玉树琼花、黄龙戏水、水獭跳涧、葫芦口、龙潭峡、咫尺云天等河曲;“五潭”为:鱼跃潭、落英潭、日月双潭、古龙潭;“一宫”即是水晶宫 。相传,灵泉洞为一方民众天旱时祈雨的龙潭,泉水被视为“圣水” 。每当大旱之年,民众举行祈雨仪式,并进洞取水求雨 。第三曲径的“通幽古道”,即为古人进出龙潭求雨必经之路;第五曲径的“黄龙戏水”的石坎上,原来留有浓墨书写的“取水上坎去”五个大字,作为一种路标;第八曲径的“龙潭峡”,有的地方水深莫测,似为神龙出没处,民众以此潭取水为神水 。“水晶宫”是一个面积为600多平方米的地下湖泊,宫顶高处距湖水面约19米,高大空旷,华丽宽敞 。整个宫顶倒悬着琳琅满目、形状各异的钟乳石 。有的像璎珞,有的似珊瑚,有的如朵朵莲花,有的为串串明珠,也有的犹似巨型天然浮雕,镶嵌天上,倒映水中,使人感到处于一个完整的“水晶宫”世界内 。景物、景观与景组构成宏伟的巨卷,其中形象美、色彩美和意境美已臻最佳境界,它不仅使人感到景物在世上不可企及,更让人产生心灵效应,其持续时间长久,而且回味无穷,百尝不厌,是旅游资源或风景资源中比较高级的、珍贵的感受,真正是流连忘返 。“水晶宫”的四壁有宋代和元代的不少题记,最早者为南宋乾道年间,距今已有800余年 。宫中正中下垂的巨大的钟乳石上,有元代大德三年(1299年)进士郑文杓率领乡民们求雨的题记,这近百字的墨宝,虽经近700年的风化剥蚀,但字迹仍然清晰可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