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莒国

古莒国【古莒国】东周时期由于“礼崩乐坏”,形成“春秋无义战“的局面 。莒国东夷文化由此却得到舒展、发展的机遇 。
陵阳河遗址出土的陶製大口尊上的“图象文字”证明,早在7000年前,莒地区先民就创造了中国最早的古文字雏形 。莒地故城堡 遗址达十几处之多,古遗址.古墓群已发现1291处;莒州地上地下文物丰富,县博物馆 馆藏文物达12000余件,其中国家级文物200余件 。莒文化经过历代莒人的发展和沉澱 成为独具特色的史前文化,被公认为是和齐文化鲁文化并称的山东三大文化 。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莒国
简称:莒
所属洲:亚洲
首都:城阳
主要城市:介根、夷维、牟娄、诸、琅琊、郓、密、向、余丘、纪障
货币:齐国刀币
时区:东八区
政治体制:君主制
国家领袖:兹舆期
文化:莒文化
典故:勿忘在莒
历史沿革1.春秋莒国是海岱区政治舞台上仅次于齐、鲁的最重要的东夷大国之一 。以隐公二年“莒人入向”,首开《春秋》灭国记录 。又有“莒人伐杞”,“莒人灭曾”的记录 。莒国国君,除春秋早期一些不书其名的“莒子”外,有兹平公、纪公、渠丘公、犁比公、展舆(自立之后当年就逃往吴国)、着丘公、共公、郊公 。莒国以公元前431年,楚简王元年,灭于楚 。莒为地名,始自原始社会东夷民族的莒部落 。考古发现也证实莒地在新石器时代就建立了大规模的部落王国 。夏为莒部落,商属姑幕国,周为莒子国 。历史文献有多种记载 。据《春秋》隐公二年《正义》载,“谱云:莒嬴姓,少昊之后 。周武王封兹舆期于莒 。初都计,后徙莒 。”少昊为传说中居住在山东一带的古老部落首领,其后代一支在山东沿海一带建立莒部落方国,周武王十三年封兹舆期为莒国国君 。郭沫若则认为莒是伯益后裔 。所着《中国史稿》中说:“伯益是早期融入华夏的又一支夷人分支,传说中伯益的后裔,有徐氏、郯氏、莒氏”等14个氏族 。西周到春秋初期,莒国疆域相当辽阔,拥有介根、夷维、牟娄、诸、琅琊、郓、密、向、余丘、纪障 等31个城邑 。大体相当于今东临黄海,北到山东省胶州、高密,西到昌邑、蒙阴,南到苍山、郯城、临沭和江苏省赣榆的範围 。在春秋初从计迁莒后,国势强盛,不断与齐、鲁、晋会盟,对周围小国征战 。公元前686年夏,齐公子小白在鲍叔牙的保护下奔莒避乱,次年鲁伐齐,小白回齐,是为齐桓公 。此即着名历史典故“勿忘在莒”的由来 。到春秋中后期,因屡遭征伐,莒国疆域日小 。战国时期,公元前431年为楚所灭(另说齐先灭莒,后又为楚所取) 。后属齐地 。前350年,齐国修建长城,经莒境东莞北部山岭至琅琊入海 。(今齐长城遗址仍高出地面近两米 。)前284年,燕将乐毅伐齐,攻克齐都临淄,齐湣王出奔莒城,次年被臣下所杀 。其子法章在莒被拥立为襄王,率众保莒城以拒乐毅 。乐毅连克70余城,唯莒与即墨不下 。后燕军为田单火牛阵所破,襄王守莒而终于复国 。2.据《山东通志.文物志》,春秋莒国故城“位于今莒县县城四周,东邻沭河,城内以西周至春秋遗物最多” 。3.有关春秋莒国的考古发现主要有几批:(1) 莒南县花园村和老龙腰两座莒国殉人大墓 。(2) 沂水县刘家店子两座春秋墓葬和一座车马坑 。这两座墓地大墓的墓主显系莒国高级贵族,有《莒叔之仲子平钟》铭文为证 。(3) 莒县城东前集出土包括《司马南叔匜》等一批铜器 。(4) 沂水县李家庄发现的一组高品位的铜器、有罍、鬲、卣、匜、盘、带穿壶 。(5) 莒县县城东北天井汪出土的编镈、编钟、列鼎一组、盘、鑒、伞状夔纹盖罍、盖鼎、蛇钮平盖壶、歪颈匏壶等21件春秋中期铜器 。这组器物属莒器,极富特色 。(6) 莒县寨里河乡老营村出土一组铜器,如龙纹鼎、涡纹鼎 。(7) 莒县中楼乡于家沟出土歪颈瓠状《莒大叔壶》,盒形敦等器 。(8) 沂水县杨庄镇李家坡清理一座春秋早期墓葬,出土一批铜器有铜鼎、鬲、盘等 。(9) 日照市日照河崖崮一批完整的春秋初期贵族墓葬,出土有莱伯嫁女媵器 。很可能是莒莱联姻的物证 。日照还有其他春秋葬墓的发现 。(10) 沂水全美官庄等地发现也有零星东周墓下层士庶墓葬发现 。以上所列仅是一部分,全部资料,莒县及其邻县境内各县市的文物考古同行、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会了如指掌 。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就已经看到:(1) 莒国故土的贵族大墓有墓道,墓道偏在墓室东壁南部 。墓室很大,近百平米 。(2) 有腰坑、有殉犬,有宽大的器物坑 。(3) 有数以十计的有葬具的从死者和杀殉的奴隶 。(4) 颇具特色的铜礼器、陶礼器 。莒国葬制,在墓室结构、殉人制度、随葬制度、随葬品类别上,都与鲁故城墓葬有着明显的区别,而与东夷族的寺国、鄅国目的有较多的共性,堪称东夷文化的典型 。不过,他们也随葬作为周礼载体的“王朝正统礼器”,在随葬车马坑方面(刘家店子的车马坑至少有40米长,至少随葬留辆车子)、在随葬物品物质文明精品方面如金剑柄等金器、嵌金漆勺、雕花漆器、成组玉佩、车伞开合装置以及上面提到的大量精美的,甚至是海岱区最精美的,莒国铜器侈糜、夸富方面,反映出莒国统治者的贪慾、享受是必定向齐鲁大国看齐的,甚至以能“僭越礼周”为荣 。同时也反映了莒国社会经济水平并不比齐鲁大国为差 。莒国公室内弒杀、政变不绝于史,莒国国君暴虐无道,如莒子庚舆,喜欢剑,每铸成一剑,必以人试,成为国人大患 。终春秋一世,莒同齐、鲁都保持着自恃平等、时而修好、时而交恶,却从不屈从的关係,周旋于晋、楚、吴霸主之间图存图利,既被征伐,又欺压弱小 。墨子有言:“东方有莒之国者,其为国甚小,间于大国之间,不敬事于大,大国亦佛之从而爱利 。是亦东者越人夹削其壤地,西者齐人兼而有之 。计莒之所以亡于齐越之闻者,以是攻占也” 。墨子之言并非完全中肯,但莒国国君暴虐,莒国没有明智、谨慎的外交政策,而与海岱区大小国家敌对,又反覆于霸主之间,不能不说都是莒国自取速灭亡的原因 。相关典故典故:勿忘在莒春秋时代,齐襄公昏庸,齐国内乱,公子齐小白为逃避杀身之祸,于公元前686年夏在鲍叔牙的保护下逃到莒国的姥姥家避难,第二年,齐襄公去世,小白历经艰险回齐国做了国君,他就是春秋五霸的第一霸主为齐桓公 。“在莒”还有另一出处,据《史记》等史料记载,公元前284年,燕将乐毅率五国联军伐齐,攻占齐国都城临淄等七十余城,惟莒与即墨二城未被攻占,齐湣王出奔莒城,次年被臣下所杀 。其子法章在莒被拥立为襄王,率众保莒以拒乐毅;田单坚守即墨,后来燕军被田单的火牛阵所破,夺回了七十余城,襄王守莒而最终复国 。民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春秋时齐国勇士杞梁之妻子,即是孟姜女,杞梁随齐庄公攻打莒国而战死,其尸运送回国时,其妻孟姜奉夫棺,将窆于城外,乃露宿三日,抚棺大恸,涕泪俱尽,继之以血,齐城忽然崩陷数尺,由哀恸迫切,精诚之所感也 。后世传秦人范杞梁差筑长城而死,其妻孟姜女送寒衣至城下,闻夫死痛哭,城为之崩,盖即齐将杞梁之事,而误传之耳 。忠勇千秋想杞梁,颓城悲恸亦非常 。至今齐国成风俗,嫠妇哀哀学孟姜 。争羡赳赳五乘宾,形如熊虎力千钧 。谁知陷阵捐躯者,却是脚踏车殉义人 。杞梁妻的故事最早记载在信史《左传》襄公二十三年里 。周灵王二十二年(齐庄公四年,前550年)秋,齐庄公姜光伐卫、晋,夺取朝歌 。前549年,齐庄公从朝歌回师,没有回齐都临淄便突袭莒国 。在袭莒的战斗中,齐国将领杞梁、华周英勇战死,为国捐躯 。后来齐莒讲和罢战,齐人载杞梁尸回临淄 。杞梁妻哭迎丈夫的灵柩于郊外的道路 。齐庄公派人弔唁 。杞梁妻认为自己的丈夫有功于国,齐庄公派人在郊外弔唁既缺乏诚意,又仓促草率,对烈士不够尊重,便回绝了齐庄公的郊外弔唁 。后来,齐庄公亲自到杞梁家中弔唁,并把杞梁安葬在齐都郊外 。(杞梁墓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郎家村东) 。应该说,这段故事明文记载在《左传》中,是真人实事 。虽无后来“哭夫”、“城崩”、“投水”等情节,主要是表现杞梁妻大义凛然的刚烈性格,但其反对战争、热爱丈夫的主体框架已隐隐显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