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潮汕功夫茶品工夫茶是潮汕地区很出名的风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户户都有工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几轮 。即使侨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州人,也仍然保持着品工夫茶这个风俗 。可以说,有潮州人的地方,便有工夫茶的影子 。潮州工夫茶是潮州人独特的饮茶习惯 。“工夫茶”对茶具、茶叶、水质、沏茶、斟茶、饮茶都十分讲究 。工夫茶壶很小,只有拳头那幺大,薄胎瓷,半透明,隐约能见壶内茶叶 。杯子则只有半个桌球大小 。茶叶选用色香味俱全的乌龙茶,以半发酵的为最佳 。放茶叶一般都是放半壶,冲过后茶叶会展开,刚好呈一壶满的状态 。水最好是要经过沉澱的,沏茶时将滚烫的热水灌进壶里,马上冲出来,头道茶要倒掉,这主要是出于卫生的考虑 。斟茶时,三个茶杯放在一起,不能斟满了这杯再斟那杯,而要轮流不停地来回斟,以免出现前浓后淡的情况 。饮时先喝一小口,慢慢品,一边品着茶一边谈天说地,这叫工夫 。工夫茶茶汁浓,硷性大,刚饮几杯时,会微感苦涩,但饮到后来,会愈饮愈觉苦香甜润,使人神清气爽,特别是大宴后下油最好 。茶池形状如鼓,瓷製,由一个作为“鼓面”的盘子和一个类似“鼓身”的圆罐组成 。盘子上有小眼四个,为漏水所用 。而圆罐则用于容纳由盘子漏下的废茶水 。工夫茶所用的沖罐(茶壶),并非买来就用,而要先以茶水“养壶” 。一把小壶,须先以“洗茶”(即泡茶时的第一道茶)之水频频倒入其中,养上三月有余,方可正式使用 。潮州工夫茶,是融精神、礼仪、沏泡技艺巡茶艺术、评品质量为一体的完整的茶道形式 。
文章插图
潮州功夫茶潮州工夫茶是潮州饮食民俗最具特色的一种 。张华云先生曾作《潮州工夫茶歌》一首云:闽粤地相接,姻亚不断绝 。五娘适陈三,荔枝为作伐 。闽茶显粤东,溪茗铁观音,嫩芽化齑粉,条索窈窕褐 。一斤四十泡,三杯无余缺 。潮人无贵贱,嗜茶辄成癖 。和、爱、精、洁、思,茶道无与敌 。水、火、器、烹、饮,茶气极精闢 。薄锅沸清泉,泥炉炽榄核 。罐推孟臣小,杯取若深洁 。西湖处女泉,桑浦龙泉液 。四指动飞轮,涤器净且热 。柔条围细末,首冲去浮沫 。关羽巡城流,韩信点兵滴 。罐乾茶云熟,饮尽不见屑 。一冲号为皮,流香四座溢 。二三沖为肉,芬芳留齿颊 。四沖已云极,清风生两腋 。脑海骋奇思,胃肠清宿食 。匪独疗乾渴,夏兴冬不息 。不可一日无,百邪俱辟易 。潮人多远游,四海留蹤迹 。偶逢故乡人,同作他乡客 。共品三两杯,互通乡讯息 。乡思起芒鲈,乡情如胶漆 。因知工夫茶,最具凝聚力 。昔人开其端,历代有增益 。乃成茶文化,世世沐膏泽 。工夫茶以浓度高着称,初喝似嫌其苦,习惯后则嫌其他茶不够滋味了 。工夫茶採用的是乌龙茶叶,如铁观音、水仙和凤凰茶 。乌龙茶介乎红、绿茶之间,为半发酵茶,只有这类茶才能冲出工夫茶所要求的色香味 。凤凰茶产自潮州凤凰山区,茶汤色泽微褐,茶叶条索紧、叶质厚实,很耐沖泡,一般可沖20次左右 。凤凰单丛茶最有名,具桂花、茉莉、蜂蜜的风味,曾在福州举行的全国名茶评选会上荣获桂冠 。工夫茶的茶具,包括炉子,是红泥小炭炉,一般高一尺二寸,茶锅为细白泥所制,锅炉高二寸,底有碗口般大,单把长近三寸,沖罐如红柿般大,乃潮州泥制陶壶,茶杯小如核桃,乃瓷製品,其壁极薄 。潮州自古以来的陶瓷工艺也为茶具提供了优秀的物质基础,也可谓两者相辅相成,成就了现在的潮州茶文化和潮州陶瓷文化 。茶艺标準的工夫茶艺,有后火,虾须水(刚开未开之水),捅茶,装茶,烫杯,热罐(壶),高沖,低斟,盖沫(以壶盖将浮在上面的泡沫抹去),淋顶十法 。潮州工夫茶一般主客四人却只有三个杯子,潮州人有“茶三酒四”之说,之所以四个人只有三个杯子是为体现潮州人礼让精神 。沖泡由主人亲自操作 。首先点火煮水,并将茶叶放入沖罐中,多少以占其容积之七分为宜 。待水开即沖入沖罐中之后盖沫 。第一冲杯,以初沏之茶浇沖杯子,目的在于造成茶的精神,气韵彻里彻外的气氛 。洗过茶后,再沖入虾须水,此时,茶叶已经泡开,性味俱发,可以斟茶了 。斟茶时,三个茶杯并围一起,形成一个“品”字,凸显潮人重品德 。以沖罐巡迴穿梭于三杯之间,直至每杯均达七分满 。此时罐中之茶水亦应合好斟完,剩下之余津还需一点一抬头地依次点入三杯之中 。潮汕人称此过程为“关公巡城”和“韩信点兵” 。三个杯中茶的量,色须均匀相同,方为上等功夫 。最后,主人将斟毕的茶,双手依长幼次策奉于客前,先敬首席,然后左右佳宾,自己最末 。品茶品茶的“品”字是由三个“口”组成的,所以喝茶要分成三口,一口啜,二口品,三口回味,直至充分体验到茶香,才能落肚 。茶文化潮州茶文化是岭市茶文化的又一重要系列,而尤以“工夫茶”为着称 。“功夫”,本为茶名(一种中等茶),后演化为烹茶方法 。《清朝野史大观 。清代述异》称:“中国讲求烹茶,以闽之汀、漳、泉三府,粤之潮州府工夫茶为最 。”潮州工夫茶,起于明代,盛于清代,成为潮汕地区饮茶习俗的文化现象,是潮州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潮州工夫茶,在当地不分雅俗,十分普遍,均以茶会友 。不论是公众场合还是居民家中,不论是路边村头还是工厂商店,无处不见人们长斟短酌 。品茶并不仅为了达到解渴的目的,而且还在品茶中或联络感情,或互通信息,或闲聊消遣,或洽谈贸易,潮州工夫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 。儒雅人家的工夫茶特讲究,有茶童(戏称“风炉县长”)专侍,挑担、入山、浮水,临清溪而烹茶,观山水而论道,赋诗辞而抒情,别有一番情趣 。工夫茶乃文人骚客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雅事,故在许多诗文中均言及工夫茶特点潮州工夫茶,以茶具精緻小巧、烹製考究与以茶寄情为特点 。据翁辉东《潮州茶经》称:“工夫茶之特别处,不在茶之本质,而在茶具器皿之配备精良,以及闲情逸緻之烹製法 。”工夫茶一般不用红茶和绿茶,而用半发酵的乌龙、奇种与铁观音,不必要上等茶,茶叶远没有茶具讲究 。工夫茶的茶具,往往是“一式多件”,一套茶具有茶壶 。茶盘、茶杯、茶垫、茶罐、水瓶、龙缸、水钵、红泥火炉、砂姚、茶担、羽扇等,一般以12件为常见,如12件皆为精品,则称“十二宝”,如其中有8件为精品,或4件为精品,则称“八宝”或“四宝” 。茶具讲究名产地、名厂家出品,精细、小巧,质量上乘,俨然一套工艺品,体现潮潮州茶文化中的高品味的价值取向 。功夫茶的茶壶,多用江苏宜兴所产的硃砂壶,要求“小浅齐老”,茶壶“宜小”,“小则香气氤氲,大则易于散烫”,“独自斟酌,愈小愈佳”;茶杯也宜小宜浅,犹如半只桌球,色白如玉,杯小则一啜而尽,浅则水不留底 。工夫茶之功夫,全在茶之烹法,虽有好的茶叶、茶具,而不善沖,也全功尽废 。潮汕工夫茶的烹法,有所谓“十法”,即活火、虾须水、拣茶、装茶、烫盅、热罐、高沖、盖沫、淋顶与低筛 。也有人把烹製功夫茶的具体程式概括为:“高沖低洒,盖沫重眉,关公巡城,韩信点兵 。”或称“八步法” 。治器——沖茶前的準备工作,从起火到烧开水,沖烫茶具;纳茶——将茶叶分粗细后,分别把茶叶装入茶壶,粗者置于底、中者置于中、细者置于上,茶叶不可装得太满,仅七八成即可;候茶——讲究煮水,以“蟹眼水”为度,如苏东坡所说,“蟹眼已过鱼眼生”,初沸的水沖茶最好;沖点——讲究“高沖”、开水从茶壶边沖入,切忌直冲壶心,以防“冲破茶胆”,茶叶冲散,茶沫溢出,可能把茶沖坏;刮沫——沖茶时溢出的白色茶沫,先用茶壶盖颳去,然后把茶壶盖好;淋罐——茶壶盖好后,即用开水沖淋壶盖,既可冲去溢出的茶沫,又可在壶外加热;烫杯——在筛茶前,先烫杯,一可消毒,二可使茶杯升温,茶不易凉,也能使茶生香;筛茶——讲究“低筛”,这是潮州工夫茶的特有筛茶方法,把茶壶嘴贴近已整齐摆放好的茶杯,然后如“关公巡城”般地连续不断地把茶均匀地筛洒在各个杯中,不能一次注满一杯,以示“一视同仁”,但一壶茶却必须循环筛酒以至于尽,即所谓“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潮州工夫茶,不同于一般的喝茶,二者之异首先在于非同一般喝茶那样,大口大杯地喝,而是小杯小杯地品味,品茶之意与其说为解渴,不如说在品味茶之香,在以茶叙情;其次,潮州工夫茶特别地讲究食茶的礼节,待茶沖完,主客总是谦让一番,然后请长者、贵宾先尝,杯沿接唇,茶麵迎鼻,闻茶之香,一啜而尽 。工夫茶这一套礼仪正是中国传统的“茶道” 。茶具饮茶之风,全国皆有,何以潮州工夫茶能脱颖而出?关键就在于“工夫”二字 。工夫茶最讲究的是:“茶具”与“沖法” 。“工夫茶”的茶具,需要成套,计十来种:茶壶潮州方言叫做“沖罐”,也有叫“苏罐”的,因为它出自江苏宜兴,是宜兴紫砂壶中最小的一种 。选择茶罐好坏标準有四字诀,曰“小、浅、齐、老” 。茶罐有二人罐、三人罐、四人罐等的分别,以孟臣、铁画桿、秋圃、萼圃、小山、袁熙生等製造的最受珍视 。壶的式样很多,有小如桔子的、大如蜜柑的、也有瓜形、柿形、菱形、鼓形、梅花形、栗子形等 。一般多用鼓形的,因其端正浑厚的缘故 。壶的色泽也很多,硃砂、古铁、栗色、紫泥、石黄、天青等 。还有一种壶身银砂闪烁、朱粒累累,俗谓之柚皮砂者,最为珍贵 。但不管款式、色泽如何,最重要的是“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因为大就不“工夫”了 。此外,还讲究“三山齐”,即壶嘴、壶口和壶把要在一条平线上,这是品评茶壶好坏的最重要标準 。检验办法是茶壶去盖后覆置在桌子上,如果壶滴嘴、壶口、壶提柄三件都平,就是上品 。茶杯茶杯的选择也有四字诀:小、浅、薄、白 。小则一啜而尽;浅则水不留底;色白如玉则以衬托茶的颜色;质薄如纸以使其能起香 。潮汕茶客常以白地蓝花、底平口阔、杯底书“若深珍藏”的“若深杯”为珍贵 。江西景德镇和潮州枫溪出品的白瓷小杯,也算是杯中佳品 。茶洗形大如碗,深浅色样很多 。烹功夫茶必备三个,一正二副:正洗用以浸茶杯;副洗一个以浸沖罐;另一个用以盛洗杯的水和已经泡过的茶 。茶杯、茶盘也有各种款式,圆月形、棋盘形等 。但不管什幺式样,重要的是宽、平、浅、白 。盘面宽,以便客人多时,可以多放几个杯;盘底平,不会使茶杯不稳摇晃;边浅色白,是为了衬托茶杯、茶壶,使之美观 。茶垫比茶盘小,是用来置沖罐的,也有各种各样,但总之要注意到“夏浅冬深” 。冬深是因为便于浇罐时多装些沸水,使茶不易冷 。茶垫里面还要垫上一层“垫毡” 。“垫毡“的作用是为了保护茶壶,它是用丝瓜络按茶垫的形状大小剪成的,之所以用丝瓜络而不用布,是为了保证不生异味 。工夫茶在洒茶后还要将茶壶倒置过来,以免壶里积水 。水瓶与水钵用来贮水烹茶 。水瓶,修颈垂肩,平底,有提柄,素瓷青花者最好 。也有一种颈有嘴,饰以螭龙,名叫螭龙樽的,也属上乘之品 。水钵用来贮水以备烹茶之用,大小约相等于一个普通花盆,款式也很多 。明代制的“红金彩”,用五金釉描两条金鱼在钵底,当人们舀水时,搅动了水,这金鱼好像也随着游动似的,十分有趣 。但是这东西如今已经少见了,一般多是素瓷青花,放置在茶床上,盖上朱红的木盖,舀水时才郑重其事地揭盖舀水 。红泥小火炉潮安、潮阳、揭阳都有製作,式样十分好看,形式各异 。特点都是长形,高六七寸,置炭的炉心深而小,这样使火势均匀,省炭 。小炉有盖和门,不用时把它一盖一关,既节约,又方便 。除此之外,还要“砂铫”,以潮安枫溪做的最着名,俗称为“茶锅”,是用砂泥製成的,很轻巧 。水一开,小盖子就会掀动,发出一阵阵悦耳的声响 。不过,如今的人对工夫茶茶具已经没有那幺考究了 。再不像过去一定要用优质木炭或者榄核炭和泥炉来烧水 。沖泡沖泡程式工夫茶之沖法,有一套十分繁琐的程式 。按过程,是治器、纳茶、候汤、沖茶、刮沫、淋罐、烫杯、酾茶等 。治器包括:生火、掏火、煽炉、洁器、候水、淋杯六个动作 。“候水”、“淋杯”就是等砂铫中的水飕飕作响一阵子之后,声音突然变小时(那就是“鱼眼水”将成了),即将砂铫提起,淋罐淋杯,再将砂铫置炉上,然后,开始纳茶:打开茶叶,倒在一张洁白的纸上,分别粗细,将最粗的放在罐底和滴嘴处,再将细末放在中层,又再将粗叶放在上面 。因为细末是最浓的,多了茶味容易发苦,同时也容易塞住壶嘴 。分别粗细放好,就可以使茶色均匀,茶味逐渐发挥 。纳茶需适量,每泡茶大约以茶壶为準,放有七成茶叶就足够了 。如果太多,不但泡出的茶太浓,味带苦涩,且好茶叶多是嫩芽卷,如果用开水泡过之后舒展开来,就变得很大,连水也沖不进去 。但太少则泡不出味道来 。《茶说》云:“汤者茶之司命,见其沸如鱼目,微微有声,是为一沸 。铫缘涌如连珠,是为二沸 。腾波鼓浪,是为三沸 。一沸太稚,谓之婴儿沸;三沸太老,谓之百寿沸;若水面浮珠,声若松涛,是为二沸,正好之候也 。”这个时候,正好提铫沖茶 。揭开茶壶盖,将滚汤沿壶口壶边沖入 。切忌直冲壶心,否则谓之冲破“茶胆”,使茶味苦涩 。沖时提壶要高 。谓“高沖低酾” 。高沖使开水有力地冲击茶叶,使茶的香味更快挥发,而茶素中的单宁则来不及挥发,这茶就没什幺苦涩了 。沖水一定要满,使茶叶浮起,然后提壶盖,从壶口轻轻颳去茶沫,然后盖好壶盖,再以开水淋于壶上,谓之“淋罐” 。淋罐有三个作用:一是使热气内外夹攻,迫使茶香迅速挥发;二是小停片刻,罐身水分全乾,即是茶热;三是冲去壶外茶沫 。淋罐之后用开水淋杯,目的是使杯子也热,不要让热腾腾的茶沖在冷冰冻的杯子上,影响香味 。酾茶有四字诀:低、快、匀、尽 。酾茶切不可高,高慢香味散失,泡沫四起,对客人不尊敬;“快”,是为了使香味不散失,且保持热度;“匀”,是保持各个茶盅均匀承茶,这叫做“关公巡城,韩信点兵”,不可酾了一杯才酾另一杯,只有这样,才能使几杯茶的颜色均匀,以示对座中客人一样尊重;“尽”就是不要让余水留在壶中 。因为只要没有水在,单宁就不能溶解,茶才不会苦涩 。茶冲出来后,一般是沖茶者自己不先喝,请客人或在座的其他人喝 。如果盘中有三个盅,那幺先拿哪一盅也大有讲究 。一般是顺手势先拿旁边一盅,最后的人才拿中间一盅 。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在两旁茶盅未有人端走之前,就先拿了中间一盅,不但会被认为对主人的不敬,也是对在座其他人的不尊重 。同时,你喝了一盅之后,一般还要让在座的人每人喝过一盅,才喝第二轮 。如果喝茶的过程,来了尊贵的客人,就得撤换茶叶重新沖茶 。潮州工夫茶历史悠久,中国茶文化盛行于唐朝,而潮州工夫茶则盛行于宋朝,贵族茶就是源于潮州工夫茶,至今已有千年历史 。品茶早已成为潮汕人生活中不可少的一部分 。有潮汕人的地方就会有工夫茶的影子!潮汕人爱饮工夫茶,可以说是达到“嗜茶成性”的程度古人说的天光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而潮汕某些“老茶客”,却把古人列为末位的茶,破格地晋升为第一位,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就泡饮工夫茶 。他们不怕俗话说的“早晨空腹茶,劫贼入人家”,而持之以恆,处之泰然 。另外,潮州人把茶叶叫”茶米”,一种解释就是:潮州人嗜茶若命,茶与米不可分.茶这犹米,故曰"茶米" 。这个说法虽然有点勉强,可是却描出"嗜茶若命"者的形象,也颇为有趣 。由此可见潮州人对茶的情有独钟 。潮州地方特色浓厚 。独特的韵味地方戏曲——潮剧的古朴典雅的潮汕音乐,成为乡情乡谊的重要载体,牵动着海内外潮人的情思;以清淡巧雅驰名于世的潮州小食香飘四海,令人回味无穷;而工夫茶却最负盛名,蜚声四海,被尊称为“中国茶道” 。潮藉大文学家秦牧称 “潮州工夫茶,堪称中国茶道代表” 。潮州工夫茶整体上有:精、洁、和、思四个特点 。精:指的是茶具的精美;洁:指的是茶叶、茶具的洁净;和:和爱本一家,家人一起品茶聊天更能体现家人的和睦,培养感情;思:品茶可以提神,消解疲劳,启发人的思维 。潮州工夫茶自然不同日本的茶道,潮州工夫茶一开始就是一种民间习俗,平民百姓就可享用的,而日本开始时茶纯粹是一种奢侈品,只有大人物才能品尝得到,后来才慢慢地世俗化,是一种文化下移.日本的茶是在中国唐朝时由遣唐使传去的,直到十六世纪才盛行,虽然晚于潮州工夫茶,但日本茶道却无独辟蹊跷,具有日本浓厚的民族特色,由唐风茶礼变为倭风茶汤,日本茶道里包含了日本宗教、哲学、伦理、美学,这也是这个学生可怕之处 。蒋子龙在日本时当过日本的“今日庵”的座上客,他写了《形式的魅力》一书,在此书中,他建议潮汕工夫茶能在理伦上总结一番,渗透进宗教、哲学等地些理伦,得出一套完整的潮汕茶道,弥补潮汕茶道理伦上存在的缺陷 。朋友,在潮州喝上工夫茶绝非是一件难事 。你若到潮汕为客,可要记住一定要品尝一下潮汕这一美食,才不枉你到潮汕一趟呵!这几年在潮汕还开了不少茶馆呢!未进茶馆,走到门口你就能闻到一种古朴古香的味道,扑面而来的是一种曲典雅的风味 。喝茶可以补虚扶正、益气润肺、提神益志、养颜回春 。这绝不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也不是因为“月是故乡明” 。1660年,英国人的茶叶广告上就有“这刺激品,能驱疲倦,除恶梦,使肢体轻健,精神饱满,尤能克服睡眠,好学者可以彻夜攻读不倦 。身体肥胖或食肉过多者,饮茶尤宜 。”但这个广告上还漏掉了一个最重要的好处,就是喝茶能够长寿 。唐宣宗时,有一个僧人活到了130岁 。唐宣宗曾前往拜访,问僧人服什幺药得以如此长寿 。僧人回答说:“从来不知药味,只是偏好喝茶 。”唐宣宗遂令随行大臣赐给僧人名茶50斤 。品茶不仅是品茶,还可以用茶的文化底蕴为自己添一抹神韵,用茶的清香之气沖淡生活的烦恼,鬆弛绷紧的神经,充实自己的情感 。苏辙有诗:“闽中茶品天下事,倾身事茶不知劳 。”这可见茶的功效 。对酒当歌,对茶恣情 。因此,朋友相聚,知己相逢,不妨一同品茶 。当然,还要品味融入茶中的文化、风俗,果真如此,品茶才算有了情调 。朋友,品一品潮州工夫茶说不定你还能品味出另一番味道,品味出自己对于茶道的见解,提出来,把你宝贵的意见奉献给潮汕,也好让潮汕的茶道更完美 。沖泡流程一、鉴赏香茗:用茶则从茶藏中取出一壶量的茶叶,置于赏茶盘中,鉴赏 。二、孟臣淋霖:沸水浇壶身,目的在于为壶体加温,即所谓“温壶” 。三、乌龙入宫:将茶叶用茶匙拨入茶壶,装茶的顺序是先细再粗后梗 。四、悬壶高沖:向孟臣罐中注水,水满壶口为止 。五、春风拂面:用壶盖颳去壶口的泡沫 。六、重洗仙颜:迅速例出壶中之水,是为洗茶,目的洗去茶叶表面的浮尘 。七、若琛出浴:用第一泡茶水烫杯,又谓温杯,转动杯身,如同飞轮旋转,又似飞花观舞 。八、玉液回壶:用高沖法再次向壶里注满沸水 。九、游山玩水:执壶沿茶船运转一圈,滴净壶底水滴,以免水滴落入杯中 。十、关公巡城:循环斟茶,茶壶似巡城的关羽,目的是使杯中的茶浓度一致,且低斟为不使香气过多散失 。十一、韩信点兵:巡城至茶汤将尽时,将壶中所余茶水斟于每一杯中,这些是全壶茶汤中的精华,应一点一滴平均分注,因此称韩信点兵 。十二、敬奉香茗:先敬主宾、或以老幼为序 。十三、品茗审韵:先闻香、后品茗,品茗时,以拇指与食指扶住杯沿,以中指抵住杯底,俗称“三龙护鼎” 。品饮分三口进行,“三口方知味,三番方动心”,茶汤香醇甘爽,回味无穷 。十四、高沖低筛:沖泡第二泡茶,重複九、十、十一步 。十五、若琛复浴:同若琛出浴 。十六、重斟妙香:重複九、十、十一步 。十七、再识醇韵:重複十三步 。十八、三斟流霞:沖泡第三泡茶 。沖泡标準基本情况由汕头市茶文化学会牵头制定的国内首部以茶叶沖泡规範为标準的《潮州工夫茶地方标準》(下称“标準”)于2011年7月获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将于2011年8月15日起实施 。“标準”的颁布实施对保护和弘扬潮州传统文化、发展产业经济、提高汕头知名度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标準内容“标準”明确规定了“潮州工夫茶"的定义,即“流传于潮汕地区一带的以乌龙茶为主要用茶,以精緻配套的泡茶器具,遵照独特讲究程式的一种茶叶沖泡和品饮方式 。具有‘和、敬、精、洁、思’的文化精神 。”内文主要包括用茶、选水、茶具、沖泡程式、品饮等五个方面内容,并按功能及需要,将潮汕工夫茶的作用分为生理需要层次、社交需要层次、休闲需要层次、审美需要层次、修养需要层次等五个层次 。颁布意义标準的颁布和实施,明确了潮州工夫茶茶叶的选择、沖泡程式等等,使潮州工夫茶有了一套完整的规範,有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把握潮州工夫茶的沖泡方法,也让潮州工夫茶的传承与发展能够在这一标準模式的基础上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和文化,有利于潮汕工夫茶的茶艺质量的不断提高和潮州传统文化得到更好地弘扬 。最大亮点“最大的亮点是把‘关公巡城’、‘韩信点兵’作为独立的沖泡环节写进‘标準’,使它们成为潮州工夫茶的独有程式 。”茶文化研究专家郑文铿是“标準”的主要起草人之一,他介绍,“标準”制定参照的主要依据是潮州民间约定俗成的传统技艺,充分考量了广泛性、实用性、科学性、规範性,例如保留传统潮州工夫茶具18件套中最基本的4件,即“茶中四宝”——茶壶、茶杯、茶炉、茶锅,并对其使用标準加以规範,同时创新性地添加了电磁水壶、电热水壶、紫砂陶器、日用瓷器等适应现代生活需要的器具,既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又保持与时俱进 。凤凰单丛茶中国人很早就开始喝茶了 。《诗经》中已提到採茶 。两汉之后,饮茶风大盛,但高潮还在唐朝,那时已经有“茶会”、“茶宴” 。陆羽着《茶经》,集中了喝茶的理论,开一代喝茶之风,自己也成为茶神 。《潮嘉风月记》中说:“工夫茶,烹治之法,本诸陆羽《茶经》,而器具更为精緻 。炉及瓷盘各一,唯杯之数则视客之多寡,先将泉水贮罐,用细炭煎至初沸,投闽茶于壶内沖之,盖定后复遍浇其上,然后,斟而细呷之,气味芳烈,较嚼梅花更为清绝 。”可见,到了清代,潮州工夫茶已十分普遍,且程式已经同现代工夫茶程式十分相似了 。“投闽茶于壶内沖之”,指的是福建产的铁观音 。其实,潮州的凤凰山也产名茶,称为“凤凰单丛”,可惜文中一字未提 。据《潮州府志》载:“粤素不产茶,所给皆闽产 。近饶平之百花山、凤凰山多有植之者 。百花山又名待诏山,故称待诏茶,品亦不恶 。大埔则大麻、阴那等山皆产茶,亦尚可饮 。其余土茶皆苦而不香 。”由此可见,凤凰茶至迟在清代已开始在潮州种植了 。在潮州所产的茶叶中,凤凰茶素以其气味清香、耐沖耐泡,并独具各种自然花香味而闻名于世 。这首先与凤凰山的自然地理条件有密切关係 。凤凰山位于潮州东北面,地处饶平、丰顺、大埔三县之结合部,属北回归线近侧 。这里常年云雾缭绕,群山起伏,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十多个,其中有粤东第一高峰凤凰乌髻和第二高峰乌崬顶,而名茶多产于高峰云雾之上 。其次,凤凰茶有一种独具一格的製作方法 。该处制茶,分“萎凋━━发酵━━杀青━━揉捻━━烘焙”五个程式进行,每道程式都有严格的操作方法 。凤凰茶的品种、香型颇多,品质亦因季节而异,其中以“凤凰单丛”为最佳品 。“凤凰单丛”指那些经过多年品试、被鉴定为有各种不同自然花香的优质茶树,在製作过程分别进行单株採摘、单株初制、单株烘乾的特级名茶 。它的製作特别讲究,一定要在春季晴朗而凉爽的日子里于午后1━4时这段时间採摘,且採摘后一定要分株堆放在阴凉处,然后才初制加工 。如果在雨天、晨雾或午荫的天气採摘,就製作不出单丛茶的香韵来 。在凤凰单丛中,尤以凤凰山乌崬顶单丛茶的品质最优,向来有形美、色翠、香郁、味甘“四绝”之称 。沖泡时在几步之外便能闻其香味,饮之回味无穷 。
- 最应了解的四川历史
- 香酥肉的做法 香酥肉制作方法
- 分手在那个秋天的歌词 分手在那个秋天的歌曲简介
- 母1是什么意思 母1的解释
- 吊组词 生字吊怎么组词
- 水流湍急是什么意思 词语水流湍急什么意思
- 如怨如慕的意思 如怨如慕是什么意思
- 清洗勺子用开水煮干净吗 清洗勺子的方法
- 黑豆跟黑芸豆有什么区别 黑豆跟黑芸豆的区别
- 汉武帝巫蛊事件的真相是什么 汉武帝巫蛊事件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