豳风


豳风

文章插图
豳风豳(音bīn)风,是《诗经》十五国风之一 。共七篇,为先秦时代豳地华夏族民歌 。豳同邠,古都邑名,在今陕西旬邑、彬县一带,是周族部落的发祥地 。《诗经》分风、雅、颂三类 。风的意义就是声调 。它是相对于“王畿”——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而言的 。它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古人所谓《秦风》、《魏风》、《郑风》,就如现在我们说陕西调、山西调、河南调 。豳风共有诗七篇,其中多描写公刘封地----豳地的农家生活,辛勤劳作的情景,是中国最早的田园诗 。
【豳风】《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 。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
基本介绍作品名称:《诗经》--豳风
作品别名:豳风
创作年代:西周
作品出处:《诗经》十五国风之一
文学体裁:最早的田园诗
作者:周公旦  等人
《豳风》正文《豳风》共有七首,分别是《七月》、《鸱鸮》、《东山》、《破斧》、《伐柯》、《九罭》、《狼跋》 。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同我妇子,馌彼南亩 。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 。蚕月条桑,取彼斧斨 。以伐远扬,猗彼女桑 。七月鸣鵙,八月载绩 。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 。八月其获,十月陨萚 。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 。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 。言私其豵,献豜于公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 。食我农夫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 。黍稷重穋,禾麻菽麦 。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 。昼尔于茅,宵尔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穀 。二之日凿冰沖沖,三之日纳于凌阴 。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 。九月肃霜,十月涤场 。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 。称彼兕觥:万寿无疆!鸱鸮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 。恩斯勤斯,鬻子之闵斯 。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今女下民,或敢侮予?予手拮据,予所捋荼 。予所蓄租,予口卒瘏,曰予未有室家 。予羽谯谯,予尾翛翛,予室翘翘 。风雨所漂摇,予维音哓哓!东山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其蒙 。我东曰归,我心西悲 。制彼裳衣,勿士行枚 。蜎蜎者蠋,烝在桑野 。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其蒙 。果臝之实,亦施于宇 。伊威在室,蟏蛸在户 。町畽鹿场,熠耀宵行 。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其蒙 。鹳鸣于垤,妇叹于室 。洒扫穹窒,我征聿至 。有敦瓜苦,烝在栗薪 。自我不见,于今三年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我来自东,零雨其蒙 。仓庚于飞,熠耀其羽 。之子于归,皇驳其马 。亲结其縭,九十其仪 。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 。周公东征,四国是皇 。哀我人斯,亦孔之将 。既破我斧,又缺我锜 。周公东征,四国是吪 。哀我人斯,亦孔之嘉 。既破我斧,又缺我銶 。周公东征,四国是遒 。哀我人斯,亦孔之休 。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 。取妻如何?匪媒不得 。伐柯伐柯,其则不远 。我觏之子,笾豆有践 。九罭九罭之鱼,鳟鲂 。我觏之子,衮衣绣裳 。鸿飞遵渚,公归无所,于女信处 。鸿飞遵陆,公归不复,于女信宿 。是以有衮衣兮,无以我公归兮,无使我心悲兮 。狼跋狼跋其胡,载疐其尾 。公孙硕肤,赤舄几几 。狼疐其尾,载跋其胡 。公孙硕肤,德音不瑕?《诗经》简介《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採集、孔子编订 。《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今时 。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1]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準 。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 。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