缉古算经


缉古算经

文章插图
缉古算经【缉古算经】《缉古算经》 ,中国古代数学着作之一,王孝通撰 。他是唐代初期数学家 。根据《旧唐书》、《新唐书》以及《唐会要》的记载,王孝通出身于平民,唐高祖武德年间(公元623年前后)担任算学博士,奉命与吏部郎中祖孝孙校勘傅仁钧制订的《戊寅历》,提出异议30余条,被提升为太史丞 。王孝通把毕生的精力都用在数学的研究方面 。称得上是这一时期最伟大的数学家 。他的最大贡献是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写作了《缉古算术》 。. 王孝通撰《缉古算经》唐武德八年(625)五月,王孝通撰《缉古算经》在长安成书,这是中国现存最早解三次方程的着作 。
基本介绍书名:缉古算经
作者: 王孝通
成书地点:唐代长安
类型:数学
地区:中国
生平唐代立于学官的十部算经中,王孝通《缉古算经》是唯一的一部由唐代学者撰写的 。王孝通主要活动于六世纪末和七世纪初 。他出身于平民,少年时期便开始潜心钻研数学,隋朝时以历算入仕,入唐后被留用,唐朝初年做过算学博士(亦称算曆博士),后升任通直郎、太史丞 。毕生从事数学和天文工作 。唐武德六年(623),因行用的傅仁均《戊寅元历》推算日月食与实际天象不合,与吏部郎中祖孝孙受命研究傅仁均历存在的问题,武德九年(626)又与大理卿崔善为奉诏校勘傅仁均历,驳正术错三十余处,并付太史施行 。
缉古算经

文章插图
成就王孝通所着《缉古算术》,被用作国子监算学馆数学教材,奉为数学经典,故后人称为《缉古算经》 。全书一卷(新、旧《唐书》称四卷,但由于一卷的题数与王孝通自述相符,因此可能在卷次分法上有所不同)共二十题 。内容第一题为推求月球赤纬度数,属于天文曆法方面的计算问题,第二题至十四题是修造观象台、修筑堤坝、开挖沟渠,以及建造仓廪和地窖等土木工程和水利工程的施工计算问题,第十五至二十题是勾股问题 。这些问题反映了当时开凿运河、修筑长城和大规模城市建设等土木和水利工程施工计算的实际需要 。王孝通在《上缉古算经表》中说:"伏寻《九章》商功篇有平地役功受袤之术 。至于上宽下狭,前高后卑,正经之内阙而不论 。致使今代之人不达深理,就平正之间同欹邪之用 。斯乃圆孔方枘,如何可安 。臣昼思夜想,临书浩叹,恐一旦瞑目,将来莫睹 。遂于平地之余,续狭邪之法,凡二十术,名曰《缉古》这段话清楚地说明了他写作本书的目的和研究成果 。《缉古算经》涉及到立体体积计算、勾股计算、建立和求解三次方程x3+ax2+bx=A(a、b和A,非负),建立和求解双二次方程x4+ax2=A(a、A,为正,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四次方程)等数学内容 。这类问题与解法大多相当複杂,就当时数学水平而言是相当困难的,因此,在国子监算学馆要学习三年,学习年限仅次于祖氏父子的《缀术》 。例如该书第三题,假如从甲、乙、丙、丁四县征派民工修筑河堤,这段河堤的横截面是等腰梯形,已知两端上下底之差,两端高度差,一端上底与高度差,一端高度与堤长之差,且已知各县出工人数,每人每日平均取土量、隔山渡水取土距离、负重运输效率和筑堤土方量,以及完工时间等,求每人每日可完成的土方量,整段河堤的土方量(即河堤体积)和这段河堤的长度、两端高度、两端上下底宽度,以及各县完成的堤段长度等 。前两个问题是比较简单的算术问题,后两个问题则要经过较複杂的推导和几何变换归结为建立和求解形如x3+ax2+bx=A的三次方程 。在《缉古算经》第十五题至二十题等属于勾股算术的问题中,王孝通还创造性地把勾股问题引向三次方程,并与代数方法结合起来,扩大了勾股算术的範围,发展了勾股问题的解题方法 。历史在中国数学史上,《缉古算经》是中国现存最早介绍开带从立方法的算书,它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数学家早在公元七世纪在建立和求解三次方程等方面所取得的重要成就 。在西方,虽然很早就已知道三次方程,但最初解三次方程是利用圆锥曲线的图解法,一直到十三世纪义大利数学家菲波那契才有了三次方程的数值解法,这比王孝通晚了六百多年 。王孝通对自己的研究成果十分得意 。他在《上缉古算经表》中批评时人称之精妙的《缀术》曾不觉方邑进行之术全错不通,刍甍方亭之问于理未尽",由于《缀术》已经失传,王孝通的说法是否正确,已无从查考,但想来恐有失偏颇 。他还宣称,"请访能算之人考论得失,如有排其一字,臣欲谢以千金",这又未免有些过于自信 。以后,宋元数学家创立了天元术、四元术和高次方程数值解法等,取得了更加辉煌的成就试题假今天正十一月朔夜半,日在斗十度七百分度之四百八十 。以章岁为母,朔月行定分九千,朔日定小余一万,日法二万,章岁七百,亦名行分法 。今不取加时日度 。问:天正朔夜半之时月在何处?(推朔夜半月度,旧术要须加时日度 。自古先儒虽复修撰改制,意见甚众,并未得算妙,有理不尽,考校尤难 。臣每日夜思量,常以此理屈滞,恐后代无人知者 。今奉敕造历,因即改制,为此新术 。旧推日度之术,巳得朔夜半日度,仍须更求加时日度,然知月处 。臣今作新术,但得朔夜半日度,不须加时日度,即知月处 。此新术比于旧术,一年之中十二倍省功,使学者易知)答曰:在斗四度七百分度之五百三十 。内容《缉古算经》全书共二十问,书首为《上缉古算术表》 。各问题的形式大致相同,每问以“假令”开头,以“问:……各几何?”或“问:……个多少?”结尾;随后是答案:“答曰……”;最后一段是“术曰”,详细叙述建立方程的理论依据和具体程式 。每题都有答案,但关于解题方法,王孝通则言简意赅 。第一问“假今天正十一月朔夜半,日在斗十度七百分度之四百八十 。以章岁为母,朔月行定分九千,朔日定小余一万,日法二万,章岁七百,亦名行分法 。今不取加时日度 。问:天正朔夜半之时月在何处?” 。这是一道天文题,求半夜时月亮的赤道经度,王孝通用算术解题 。第二问假令太史造仰观台,上广袤少,下广袤多 。上下广差二丈,上下袤差四丈,上广袤差三丈,高多上广一十一丈,甲县差一千四百一十八人,乙县差三千二百二十二人,夏程人功常积七十五尺,限五日役台毕 。羡道从台南面起,上广多下广一丈二尺,少袤一百四尺,高多袤四丈 。甲县一十三乡,乙县四十三乡,每乡别均赋常积六千三百尺,限一日役羡道毕 。二县差到人共造仰观台,二县乡人共造羡道,皆从先给甲县,以次与乙县 。台自下基给高,道自初登给袤 。问:台道广、高、袤及县别给高、广、袤各几何?” 。对于这个建造观象台和台道的广度、高度、深度的计算,王孝通列出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