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术语 海洋生物( 六 )


生物学术语 海洋生物

文章插图
藤壶当我们在海滨漫步时,就会看到岩石上一簇簇灰白色、有石灰质外壳的小动物,这些小动物是节肢动物大家族中又一分支,叫藤壶 。藤壶的形状有点像马的牙齿,所以生活在海边的人们常叫它“马牙” 。藤壶不但附着在礁石上,而且还能固着在船体上,任凭惊涛骇浪的打击也沖刷不掉 。
生物学术语 海洋生物

文章插图
它们为什幺能牢牢地附着在岩礁和船体上呢?这是因为藤壶在每一次蜕皮之后,就要分泌一圈粘性的藤壶初生胶,这种胶含有多种生化成分和极强的粘着力 。藤壶的这种奇特胶着力已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旦开发成功,这种“藤壶”粘合剂,将在水下抢险补漏工作中大显威力 。软体动物在海底世界里,有一种会给自己造“房子”的动物,它们能从自己的身体里分泌出石灰质,作为建筑材料来建造“房子”,用做自己的栖身之地,这些动物就是贝类 。因为它们的身体柔软,所以归属于软体动物 。它们建造的“房子”就是那些五光十色的贝壳 。软体动物门的种类非常多,在动物界中是仅次于节肢动物门的第二大门 。共分为7个纲,即无板纲、单板纲、多板纲、双壳纲、腹足纲、掘足纲和头足纲 。除无板纲和单板纲之外,其余5个纲的种类在中国海都有分布 。在中国海共记录到各类软体动物2557种,约占我国海域全部海洋生物种的1/8以上 。石鳖石鳖属于多板纲中原始类型的贝类,它们的颜色和岩石一样,形状有点像陆地上的潮虫 。别的贝类身体外面不是有一个就是有两个贝壳,而在石鳖的身体背面,却生长着覆瓦状排列的、由8个石灰质壳片形成的一组贝壳 。在这些贝壳的周围,外套膜的表面还生有许多小鳞片、小针骨、角质毛等等 。因此,它的背部就像是一个全身披甲的武士,别的动物很难去侵犯它 。
生物学术语 海洋生物

文章插图
石鳖的种类很多,世界各地的海洋里都有分布,通常生活在海水盐度正常的岩礁海岸或盐度较高的大洋底部 。石鳖的身体一般很小,我国常见的种类其身体的长度约2~3厘米 。由于石鳖是贝类中的原始类型,所以在科学研究上具有一定的意义 。螠蛏在沿海的泥滩上,生活着一种双壳类,叫作“螠蛏” 。它喜欢生活在有淡水流入的河口附近,是我国沿海常见的一种软体动物 。
生物学术语 海洋生物

文章插图
螠蛏的肉很好吃,并且价格也很便宜,所以是一种大众化的海产食品 。在我国沿海,尤其是浙江和福建两省,都用人工方法养殖它 。因为是在软泥滩上生活,所以螠蛏的两个贝壳很薄也很脆 。贝壳的形状近乎长方形,表面常生长一层浅绿色的薄皮 。螠蛏的两个水管很发达,它完全靠着这两个水管与滩面上的海水保持联繫,从入水管吸进食物和新鲜海水,从排水管排出废物和污水 。螠蛏在软泥滩上挖穴生活,潜伏的深度随季节而不同:夏季温暖,潜伏较浅;冬季寒冷,潜伏较深 。平时潜伏的深度大约为体长的5倍~6倍,最深可以达到40厘米,约为体长的10倍 。如果我们在海滩上看到相距不远的两个小孔,用长钩触动一下能喷出少许海水来,那幺底下一定有螠蛏 。这两个小孔就是螠蛏两个水管伸出的地方 。螠蛏的大小可以从两个小孔之间的距离推算出来,其体长约为两孔距离的2.5倍~3倍 。海兔有一种叫海粉的海产品,它不仅是消炎退热的良药,而且含有丰富的营养,是我国东南沿海居民所喜爱的大众化食品 。海粉是什幺东西呢?原来它是一种贝类所产的卵,这种贝类就是海兔 。从外表看,海兔的体形确实像一只兔子,所以它就获得了这个名称 。海兔的头部有两对触角,前边的一对较短,是专司触觉的器官;后边的一对较长,是专司嗅觉的器官 。在海兔爬行时,后边的一对触角向前及两侧伸展;在休息时,则直向上伸展,恰似兔子的两只耳朵 。海兔的足很发达,其后侧部向背部延伸,形成包被内脏囊的侧足 。它利用发达的足部在海滩上或在水面下悬浮爬行,有时还可以利用侧足的运动做很短时间的游泳 。海兔的贝壳很不发达,是一个薄而透明、仅具一层角质层而且没有螺旋的贝壳 。这个贝壳完全覆盖在外套膜之下,从外表根本看不到 。海兔是在浅海生活的贝类,喜欢生活在海水清澈、潮流较通畅的海湾,在低潮线附近的海藻间最多 。它们以各种海藻为食,体色和花纹与栖息环境中的海藻极为相似,这样就可以很好地隐蔽起来,使敌人不能发现 。特别是海兔对它周围环境的颜色有很好的适应能力 。当它食用某种海藻之后不久,就能很快地改变为这种海藻的颜色 。例如:有一种海兔,小的时候以红藻为食,体色为玫瑰红色;大的时候,以海带为食的体色变为褐色,以墨角藻为食的体色变为棕绿色 。棘皮动物当你在海边的岩礁、海藻间漫步的时候,你可以见到一些海滨动物,如海星、海胆、海参等 。这些动物的身体表面都长有许多长短不一的棘状突起,所以这些动物又叫作棘皮动物 。棘皮动物的身体构造比较有意思,都呈辐射对称,主要是五辐射对称 。棘皮动物全部为海产,在陆地和淡水中绝对找不到它们的蹤影 。到目前为止,在中国海共记录到棘皮动物约600种 。下面介绍一下海星、海胆、海参 。海星海星是棘皮动物门的一纲,下分海燕和海盘车两科,不过人们都俗称其为海星或“星鱼” 。海星与海参、海胆同属棘皮动物 。它们通常有五个腕但也有四六个,有的多达40个腕,在这些腕下侧并排长有4 列密密的管足 。用管足既能捕获猎物,又能让自己攀附岩礁,大个的海星有好几千管足 。海星的嘴在其身体下侧中部,可与海星爬过的物体表面直接接触 。海星的体型大小不一,小到2.5厘米、大到90厘米,体色也不尽相同,几乎每只都有差别,最多的颜色有桔黄色、红色、紫色、黄色和青色等 。海星主要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浅海底沙地或礁石上,它对我们并不陌生 。然而,我们对它的生态却了解甚少 。海星看上去不像是动物,而且从其外观和缓慢的动作来看,很难想像出,海星竟是一种贪婪的食肉动物,它对海洋生态系统和生物进化还起着非同凡响的重要作用 。这也就是它为何在世界上广泛分布的原因 。腔肠动物腔肠动物在分类学上属于低等的后生动物 。刺细胞是腔肠动物所特有的,它遍布于体表,触手上特别多,因此腔肠动物又被称为刺胞动物 。在中国海记录到各种海洋腔肠动物,总计是1010种 。它们分别属于腔肠动物门的三个纲 。第一个纲是水螅水母纲,典型代表动物是水母和薮枝螅,中国海已记录456 种 。第二个纲是钵水母纲,典型代表动物是海蜇,中国海已记录39种 。第三个纲是珊瑚虫纲,典型代表动物是珊瑚和海葵,中国海已记录515种 。水母在那蔚蓝色的海洋里,栖息着许多美丽透明的水母,它们一个个像降落伞似地漂浮在大海里,婀娜多姿的容貌使人讚叹不绝 。天蓝色的帆水母背部竖着一个透明的“帆”借着海风和海浪,像一只小船在海中颠簸 。海月水母具有伞样的钟状体,浮在海面如同皓月坠入海中,十分美丽 。形如僧帽的僧帽水母,其触手甚长,上面布满了无数小刺胞,刺胞的毒液与眼镜蛇的毒液相似 。还有那剧毒的立方水母,又称“海黄蜂” 。在海洋里,见到这些水母可千万别动手触摸,否则会被其带毒的刺胞蜇伤,甚至丧命 。海葵陆地上的菊花,秋季开放,而在烟波浩渺的海洋中,却有一年四季盛开不败的“海菊花”,它就是海葵 。海葵形态繁多,有上千种,一般呈圆筒状,体色艳丽,基部附着在岩石、贝壳、砂砾或海底 。海葵上端是圆形的盘,周围有几条到上千条菊瓣似的触手,它们在水中随波摇曳,一张一合,如花似锦 。生活在礁盘的大海葵,蚁有天蓝色、黄色的触手,组成鲜艳的“花丛”,游鱼和小虾争相嬉戏于“花丛”之中,一旦被其触手中的刺细胞刺中,便被麻痹,最后被触手捲入口中,成为其美餐 。独有那色彩鲜艳的小丑鱼才可与其共栖,互利互惠 。有些生物学家认为,海葵的寿命长达300年,所以这“海菊花”可长开300年而不谢,这是陆生菊花无法相比的 。珊瑚珊瑚虫生活在温暖的海洋里,拥挤固着在岩礁上 。新生的珊瑚就在死去的珊瑚骨骼上生长,有的生成树枝状,枝条纤美柔韧 。珊瑚的形状美丽多姿:有像鹿角的鹿角珊瑚;有似喇叭的筒状珊瑚;有像蘑菇的石芝珊瑚等等,真是五花八门 。那颜色有橙黄、粉红、浅绿、紫的、蓝的、白的……五颜六色 。从珊瑚的触手数目来分,可分为两大类——八放珊瑚和六放珊瑚 。珊瑚的触手很小,都长在口旁边,那“肚子”(内腔)里被分隔成若干小房间(消化腔),海水流过,把食物带进消化腔吸收 。活的珊瑚虫有吸收钙质製造骨骼的本领 。活的珊瑚虫死去了,新的又不断生长,日积月累,死珊瑚虫的石灰质骨骼便形成了珊瑚礁、珊瑚岛 。无脊椎动物由于海星的活动不能像鲨鱼那般灵活、迅猛,故而,它的主要捕食对象是一些行动较迟缓的海洋动物,如贝类、海胆、螃蟹和海葵等 。它捕食时常採取缓慢迂徊的策略,慢慢接近猎物,用腕上的管足捉住猎物并将整个身体包住它,将胃袋从口中吐出、利用消化酶让猎获物在其体外溶解并被其吸收 。海星是海洋食物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它的捕食起着保持生物群平衡的作用,如在美国西海岸有一种文棘海星时常捕食密密麻麻地依附于礁石上的海虹(谈菜) 。这样便可以防止海虹的过量繁殖,避免海虹侵犯其他生物的领地,以达到保持生物群平衡的作用 。在全世界有大约2000种海星分布于从海间带到海底的广阔领域 。其中以从阿拉斯加到加利福尼亚的东北部太平洋水域分布的种类最多 。在自然界的食物链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常常展开生与死的较量 。为了逃脱海星的捕食,被捕食动物几乎都能做出逃避反应 。有一种大海参,每当海星触碰到它时,它便会猛烈地在水中翻滚,趁还未被海星牢牢抓住之前逃之夭夭 。扇贝躲避海星的 技巧也较独特,当海星靠近它时扇贝便会一张一合地迅速游走 。有种小海葵每当海星接近它时,它便从攀附的礁石上脱离,随波逐流,漂流到安全之地 。这些动物的逃避能力是从长期进化中产生的 。避免了被大自然所淘汰的命运 。海星的食物是贝类 。当海星想吃贻贝时,会先用有力的吸盘将贝壳打开,然后将胃由嘴里伸出来,吃掉贻贝的身体 。所以,海星的经济价值并不大,只能晒乾制粉作农肥 。由于它捕食贝类,故而对贝类养殖业十分有害 。海星是生活在大海中的一种棘皮动物,它们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全世界大概有1500种海星,大部分的海星,是通过体外受精繁殖的,不需要交配 。雄性海星的每个腕上都有一对睪丸,它们将大量精子排到水中,雌性也同样通过长在腕两侧的卵巢排出成千上万的卵子 。精子和卵子在水中相遇,完成受精,形成新的生命 。从受精的卵子中生出幼体,也就是小海星 。有研究者发现,一些海星具有季节性配对的习性,即雄性海星趴在雌性海星之上,五只腕相互交错 。这种行为被认为与生殖有关,但其真正的功能则尚未被确认 。另外,海星还有一种特殊的能力——再生 。海星的腕、体盘受损或自切后,都能够自然再生 。海星的任何一个部位都可以重新生成一个新的海星 。因此,某些种类的海星通过这种超强的再生方式演变出了无性繁殖的能力,它们就更不需要交配了 。不过大多数海星通常不会进行无性繁殖 。海胆海胆是棘皮动物家族中的另一成员,它长着一个圆圆的石灰质硬壳,全身武装着硬刺 。对居住在海底的“居民”来说,它是难以侵犯的,没有哪个莽撞的家伙敢去碰它 。在我国南方,大都在春末夏初开始捕捞海胆;北方的大连紫海胆则是在夏秋两季採集 。这时的海胆里面包着一腔橙黄色的卵,卵在硬壳里排列得像个五角星 。海胆的卵是一种特殊风味的佳肴,光棘球海胆、紫海胆的卵块是名贵的海珍品 。在我国山东半岛北部沿海,如龙口、蓬莱、威海、长岛等地用海胆卵製成的“海胆酱”行销中外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海胆都可以吃,有不少种类是有毒的 。这些海胆看上去要比无毒的海胆漂亮得多 。例如,生长在南海珊瑚礁间的环刺海胆,它的粗刺上有黑白条纹,细刺为黄色 。幼小的环刺海胆的刺上有白色、绿色的彩带,闪闪发光,在细刺的尖端生长着一个倒钩,它一旦刺进皮肤,毒汁就会注入人体,细刺也就断在皮肉中,使皮肤局部红肿疼痛,有的甚至出现心跳加快、全身痉挛等中毒症状 。海参在海藻繁茂的海底,生活着一种像黄瓜一样的动物,它们披着褐色或苍绿色的外衣,身上长着许多突出的肉刺,这就是海中的“人参”----海参 。海参是棘皮动物中名贵的海珍品 。在中国海有20多种食用海参,有些价格昂贵,如刺参、梅花参、乌皱辐肛参等 。在我国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沿海,在海水稳静的海湾3米-15米深的岩礁或细泥沙的海底,生活着一种身体背部布满大大小小的圆锥状肉刺的海参,名叫刺参 。刺参是海参中最为名贵的一种 。它很怕热,每当夏季来临、海水温度升高时,它便爬到深水里,伏在礁石附近,不吃也不动,开始了“夏眠”,一直睡到仲秋季节才开始活动,这一觉足足要睡3 个多月!待到秋高气爽、水温渐凉时,刺参便爬到浅水中,边爬边用树枝状的触手抓起海底含有丰富有机物质的泥沙,吞噬下去 。夹在泥沙中的有机物质被消化吸收,消化不了的泥沙被排出体外 。正是海参的粪便给那些潜水捕捉海参的人提供了线索 。海参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而且还是营养滋补品,对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抑制肿瘤、延年益寿都具有良好的功效 。海洋植物在辽阔而富饶的海洋里,除了生活着形形色色的动物之外,还有种类繁多、千姿百态的海洋植物 。海藻是海洋植物的主体,是人类的一大自然财富,可用作食品的海洋藻类有100多种 。科学家们根据海藻的生活习性,把海藻分为浮游藻和底栖藻两大类型 。浮游藻浮游藻的藻体仅由一个细胞所组成,所以也称为海洋单细胞藻 。这类生物是一群具有叶绿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并生产有机物的自养型生物 。它们是海洋中最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又是养殖鱼、虾、贝的饵料 。已在中国海记录到浮游藻1817种 。浮游藻的运动能力非常弱,只能随波逐流地漂浮或悬浮在水中作极微弱的浮动 。它们有适应漂浮生活的各种各样的体形,使浮力增加 。例如:有的浮游藻细胞周围生出一圈刺毛;有的长有长长的刺或突起物,这些附属物增加了与水的接触面,可以产生很大的稳定性,使其能漂浮在有光的表层水中;有的结成群体来扩大表面积便于漂浮,而且它们本身个体很小,也是对漂浮生活的一种很好的适应形式 。浮游藻身体直径一般只有千分之几毫米,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见它们的模样,但其形状各有特色,几乎是一种一个样子 。它们多数是单细胞的,也有许多是由单细胞结合起来的群体,有纺锤形、扇形、星形的,有椭圆形、卵形、圆柱形的,还有树枝状的 。底栖藻科学家们将栖息在海底的藻类称为底栖藻 。它们在退潮时能适应暂时的乾旱和冬季暂时的“冰冻”等环境,只要海水一涨潮,它们便又开始正常的生长发育 。底栖藻大部分是肉眼能看见的多细胞海藻 。小的种类成体只有几厘米长,如丝藻;最长的可达200米~300米,如巨藻 。底栖藻的形态奇形怪状:有的像带子,如海带;有的像绳子,如绳藻;有的是片状,如石莼、紫菜;有的像树枝状,如马尾藻 。底栖藻的藻体有的只有一层很薄的细胞,如礁膜;有的有两层细胞,如石莼;有的中空呈管状,如浒苔;还有的藻体可分为外皮层、皮层和髓部,如海带、马尾藻 。底栖藻的颜色鲜艳美丽,有绿色、褐色和红色 。科学家们根据它们的颜色,把海藻分为三大类:绿藻类、褐藻类和红藻类 。绿藻绿藻的藻体呈草绿色 。绿藻约有6000种,其中90%产于淡水,只有10%生活在潮间带或潮下带的岩石上 。绿藻有单细胞的,有群体的;有丝状的,还有片状的 。最常见的海洋单细胞绿藻是扁藻,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是海洋中小型动物的良好饵料 。最常见的多细胞绿藻有石莼、礁膜(我国沿海渔民称之为海菠菜或海白菜),它们是人们喜爱的海洋经济蔬菜;还有浒苔,它可用来製作浒苔糕,味道十分鲜美 。此外,还有羽藻、蕨菜、刺海松、伞藻等 。相关政策据国家海洋局讯息,日前《广东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範专项项目管理办法》已由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与广东省财政厅联合印发 。专项资金将集中扶持海洋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优先支持海洋生物高效健康养殖、海洋生物医药与製品、海洋装备等产业发展,强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力争在关键领域实现突破 。《办法》详细规定了专项资金的使用原则、专项项目的设定、项目的申请和审核、项目实施、项目验收、项目经费管理以及检查监督与绩效管理等 。《办法》针对基础较弱的海洋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设定了成果转化、产业化和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三种类别,针对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有重点地进行分类扶持 。此外,根据项目规模设定一般、重点和重大项目三个层次,给予专项支持经费300万元至3000万元不等 。在项目经费管理上,专项项目经费按一次核定财政资金补助总额,分年度(2-3年)滚动支持的方式实施,将项目管理与经费使用紧密结合,提高项目监管的有效性和灵活性 。保护状况属于国家一级保护物种的有儒艮、中华白海豚、中华白鲟、红珊瑚、库氏砗磲、多鳃孔舌形虫、黄岛长吻虫、鹦鹉螺、短尾信天翁、白鹳、黑鹳、玉带海雕、白尾海雕、白腹军舰鸟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物种的有斑海豹、北海狮、北海狗、长鬚鲸、座头鲸、黑露脊鲸、灰鲸、江豚、蠵龟、绿海龟、玳瑁、太平洋丽龟、棱皮龟、黄唇鱼、松江鲈鱼、克氏海马、文昌鱼、虎斑宝贝、冠螺、中国鲎、大珠母贝、鹈鹕、鲣鸟、海鸬鹚、黑颈鸬鹚 。属于国际性保护的生物种类有鲸类、大砗磲以及珊瑚礁生态系和数十种鸟类 。目前正在考虑需要增加保护的珍稀物种有海豆芽、海马、椰子蟹、和金丝燕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