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四渎之一 济水


古代四渎之一 济水

文章插图
济水(古代四渎之一)【古代四渎之一 济水】济水,古代四渎之一 。古济水的流向在《禹贡》中这样记载:“导水东流为济,入于河,溢为荥,东出于陶丘北,又东至于菏(菏泽,古泽名),又东北会于汶,又北东入于海 。”
济水发源于河南省济源市王屋山上的太乙池 。源水以地下河向东潜流七十余里,到济渎和龙潭地面涌出,形成珠(济渎)、龙(龙潭)两条河流向东,不出济源市境就交汇成一条河,叫济水,至温县西北始名济水 。后第二次潜流地下,穿越黄河而不浑,在荥阳再次神奇浮出地面,济水流经原阳时,南济三次伏行至山东定陶,与北济会合形成巨野泽,济水三隐三现,百折入海,神秘莫测 。
基本介绍中文名:济水
外文名:JI SHUI
发源地:河南省济源市
流经城市:济南 济宁 济源 济阳
历史渊源:山南为阳,水南为阴
荣誉:古四渎之一
景点:济渎庙(河南济源境内)
济水流向济水,古代四渎之一,是黄河下游的一条重要支流 。济水流域满布了先民生活聚落——仰韶、大汶口、龙山、岳石等文化遗址,是中原先民文明的发祥地 。先秦时期,它包括黄河南北两部分:《禹贡》:“导沇水,东流为济,入于河”,这是河北部分;下文的“溢为荥,东出于陶丘北,又东至于菏,又东北,会于汶,又北东,入于海”,这是河南部分 。
古代四渎之一 济水

文章插图
《汉书·地理志》记载,济水“过九郡,行千八百四十里” 。河北部分源出河南济源县西王屋山,下游屡经变迁 。河南部分本是从黄河分出来的一条支流,因分流处与河北济水入河口隔河相对,古人把它视为济水的下游 。据《菏泽县志》载:“自汉以后济水故道有二,一是自河南仪封县界流入曹县北三十里,又东北经定陶县南谓之南济;二是自隶东明县流入,经菏泽县南谓之北济,二水在巨野合流(入巨野泽),北经郓城县南,又东北入东平州界 。再经大清河(当时的济水下段)入渤海” 。地理位置济水流经河南、山东两省入海 。随着历史的推移和地貌的变迁,济水在东汉王莽时出现旱塞,唐高宗时又通而复枯 。黄河又多次改道南侵,逐渐沖入济水河床而入海 。济水安宁、现济宁市就是原来济水中间北上的地方 。黄河下游地段以及大清河(原址为东平湖到黄河入海口一段)、小清河(东阿镇西东平湖入黄河的一小段河叫小清河)就是原济水故道 。现处于黄河岸边的山东省境内的济阳县和济南市,就是最好的明证 。济水地位翻开《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第595页就写着:“济水,古水名,发源于今河南,流经山东入渤海 。现在黄河下游的河道就是原来济水的河道 。今河南济源,山东济南、济阳、济宁,都从济水得名 。”济源就因是济水的发源地而得名 。
古代四渎之一 济水

文章插图
在古代,济水地位非常煊赫 。古人把有独立源头,并能入海的河流称为“渎” 。《尔雅》中提到的四渎:江、河、淮、济,就是古代四条独流入海的河流,“济”指的就是济水 。古皇帝祭祀名山大川,即指五岳和四渎 。唐代以大淮为东渎,大江为南渎,大河为西渎,大济为北渎 。今在济源市城北的济渎庙,就坐落于济水东源上,是为祭祀济渎神“清源王”而建筑的,占地120余亩,建设规模宏伟,它不仅是河南省现存规模最大的建筑群之一,而且是现今四渎中惟一保存较好的祭祀庙宇 。正如唐李颀《与诸公游济渎泛舟》所说:“济水出王屋,其源来不穷”“皇帝崇祀典,诏书示三公” 。这对研究古代历史、文化、建筑等,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