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古往今来“河之城” 京杭大运河的历史之最

文 | 一素斋
只要你打开刚出版的嘉兴市区地图,市区八水环绕、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的独特风貌,在地图上一目了然 。
研究嘉兴地方志的一位权威说:被八条大河环绕的城市,我国除了西安,仅有嘉兴;在京杭大运河所流经的地方,穿城而过的,也只有嘉兴 。
水孕育了文明 。水带动了经济 。水传播了文化 。水使嘉兴子民生生不息 。说到此,不禁有些遗憾:如今,行走在禾城宽敞道路上的年轻人,肯定不会知道,他们脚下就是一条条曾经运载过外婆嫁妆、翻腾过爷爷童年戏水浪花的市河遗存 。
【嘉兴|古往今来“河之城” 京杭大运河的历史之最】作为嘉兴市发展的原点,被秀水河和运河怀抱着的老城区,即环城路以内2.36平方公里、有着1700年历史的老城区,那流淌了许多朝代、有着美丽名称的30多条市河,如今已荡然无存 。
那如同岛屿的老城区,因为市河的消失,也少了几多水的灵气 。以致作为后生的我不得不感叹:千百年来形成的嘉兴水文化,因缺少了载体而黯然消退 。
关于老城区市河的由来,自古到今的嘉兴地方志,都没有详细描述 。或许是禾城人对水太熟稔太亲近了,觉得没有什么好记了 。
嘉兴文化老人吴藕汀从上世纪60年代起,一直以《药窗诗话》的形式,记录着与禾城有关的所见、所闻、所遇,累计已达3000多篇 。问老先生嘉兴市河起源,他说,人们早就懂得必须居住在离水源最近的地方,如果有一条河流,久而久之,河流的两边自然就会慢慢汇聚起人们 。
对嘉兴古代城市风貌描写得较为细致的,倒是一位外国人 。他就是清康熙时任沙俄驻中国使节的罗马尼亚人尼?斯?米列斯库 。他在归国后写的《中国漫记》中专门写到了嘉兴城:“城市位于一条河上,城里河网密布,河岸铺有经过雕琢的石块,河上架有许多石桥,船只可以在全城各处通行 。”
完全可以说,那时的嘉兴就是一个因水而活的“河之城” 。事实也如此,自隋代京杭大运河开通后,嘉兴经济便有了很大的发展,北宋时,嘉兴城已成布局井然的著名水城,沿市河而设的街市,一片繁荣 。
在嘉兴船文化博物馆,参观者可以通过电脑全息模拟汽艇领略大运河的情景,其真切感受令人难忘 。那么,让我们通过现存文字史料,也来走一走那逝去的市河吧 。
韭溪,多么好听的名字 。它从哪里流来?已不可考 。
据说太湖边上有个村庄叫韭溪,是不是有联系,亦很难说 。但史料记载,春秋时越国名臣范蠡在帮助越王勾践灭了吴国后,就是从韭溪飘然入太湖,远离越王而去的 。
有研究者考证:江南的河流凡是叫什么塘的,都是人工开挖的,如平湖塘、苏州塘;凡是叫溪的,则是天然而成的,如天目山下来的苕溪 。
韭溪曾经是嘉兴城里比较大的河流,有“城中运河”之称,它西接城西的大运河,一直往东折过子城往南,进入南湖,其位置在老城区中山路下面 。特别是夜黑月明时,一轮皓月倒映在韭溪的水面上,有着“浮光跃金,静影沉璧”的意境,被那时的嘉兴人列为“嘉禾八景”之一 。
有位文人这样写观“韭溪明月”后的感受:“鼓角沉沉,溪流寂寂,冷露莹珠,闲云拥树 。若当夜深人静,独立桥头,看桥影人影月影树影,流光荡漾,迷离恍惚,幻成仙境一片,大有醉梦看乾坤,我已仙去之概 。”
韭溪最后的生命,是在上世纪80年代拓宽中山路时结束的 。
“春城处处起吴歌,夹岸疏帘影翠娥,一叶舟穿妆阁底,倾脂河畔落花多 。”
这首好听的棹歌,是清代著名诗人朱彝尊《鸳鸯湖棹歌》中的第三首,他在诗中所歌咏的“倾脂河”,现在就位于从勤俭路起往北的禾兴路和往东的平家弄、天宁寺街下面 。这条河相传西施曾经倾脂水于此,所以叫做“倾脂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