爨桐


爨桐

文章插图
爨桐【爨桐】爨桐,读音cuàn tóng,汉语词语,指遭毁弃的良材,亦指焦尾琴 。《后汉书》卷六十下〈蔡邕列传下〉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僬尾琴”焉 。
基本介绍中文名:爨桐
拼音:cuàn tóng
典源:后汉书卷六十下
解释:指遭毁弃的良材,亦指焦尾琴
解释谓焚烧桐木为炊,后指遭毁弃的良材 。亦指焦尾琴 。典故初,邕在陈留也 。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以酣焉 。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曰:“憘!以乐召我而有杀心,可也?”遂反 。将命者告主人曰:“蔡君向来,至门而去 。”邕素为邦乡所宗,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 。弹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却 。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 。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矣 。”释义典源译文吴地(今江浙一带)有个人烧梧桐木做饭,蔡邕听到火烧木材发出的巨大声响,知道这是一块好木材,因此讨来做成一把琴,果然声音很好听,但是木头的尾部依然被烧焦了,所以当时人们叫它焦尾琴”.起初,蔡邕住在陈留,他有个邻居準备了酒菜请他来赴宴,他去的时候邻居已经喝得兴起了.坐上有个客人在屏风后面弹琴,蔡邕到了邻居门口悄悄一听,说:“啊!用音乐招我来却藏有杀心,怎幺回事?”于是回去了.请他的人告诉主人说:“蔡先生刚来,到门口又走了.”蔡邕向来被乡里人尊崇,主人赶紧追赶并问起原因,蔡邕把事情都告诉了他,大家都感到扫兴.弹琴的客人说:“我刚才弹琴的时候,看见一只螳螂正要扑向鸣蝉,蝉将飞走还没有飞走,螳螂的动作一前一后.我心里有些担心,唯恐螳螂丧失了机会,这难道就是所谓的杀心流露到音乐中来吗”蔡邕莞然而笑说:“这足以表明了.”释义吴人有烧桐煮饭时,蔡邕听了火烧的声音,晓得桐是一种好木材,于是请製造成琴,果然声音好极了 。后遂以“爨桐”谓焚烧桐木为炊,后指遭毁弃的良材 。亦指焦尾琴 。同源典故入爨 尾半焦 带火焦桐 怜焦尾 暗辨桐声 桐尾 桐薪鸣灶 桐遇知音 炊爨得琴材 焦尾 焦桐 焦梧桐 焦琴 爨下焦 爨下声 爨下余 爨桐 爨琴 爨余材 琴得焦桐 翠桐入爨 蔡邕琴 薪余运用示例唐顾非熊《冬日寄蔡先辈校书京》诗:“惟君知我苦,何异爨桐鸣 。”前蜀韦庄《同旧韵》:“但埋 酆狱气,未发爨桐音 。”清魏源《默觚下·治篇八》:“世非无爨桐之患而患无蔡邕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二十:“有弦即弹,有孔即吹,不独柯亭、爨桐也 。”宋苏轼《次韵朱光庭喜雨》:“破屋常持伞,无薪欲爨琴 。”